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和“雙碳”目標的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為1288.8萬輛,同比增長34.4%;銷量為1286.6萬輛,同比增長35.5%,新能源滲透率達40.9%。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動力電池作為其核心動力源,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持續增長。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的數據,2024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548.4GWh,累計同比增長41.5%。
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其壽命通常為5-8年,早期裝車的電池已逐步進入退役期。退役電池若處理不當,不僅會造成重金屬污染、電解液泄漏等環境風險,還會導致鎳、鈷、鋰等戰略資源浪費。因此,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興起與發展,對于促進資源循環利用、保障環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動力電池回收是指對廢舊或達到使用壽命的動力電池進行收集、檢測、分類、儲存、運輸、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的一系列活動。這些動力電池通常來自于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電動工具以及儲能系統等領域。回收過程旨在減少環境污染,同時回收有價值的金屬資源(如鋰、鈷、鎳等)和其他材料,以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是指對廢舊動力電池進行收集、分類、儲存、運輸、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的一系列活動。
動力電池含有鋰、鈷、鎳等戰略資源,若處理不當將引發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而規范化回收不僅能緩解資源短缺問題,還可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在此背景下,中國已初步構建覆蓋全國的回收網絡,政策層面亦通過《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等文件強化行業管理,但產業鏈協同不足、技術瓶頸待突破等問題仍制約行業發展。
1. 政策驅動下的產能布局
中國自2018年起將動力電池回收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累計培育148家規范企業,建成1萬余個回收服務網點,基本實現“應收盡收”。工信部發布的五批白名單企業通過技術、環保等資質審核,推動行業從“小散亂”向規模化轉型。
2. 技術路徑的二元化發展
當前回收技術主要分為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兩類:
梯次利用:將容量衰減至80%以下的電池經檢測重組后應用于儲能、低速電動車等領域,2025年后該市場預計進入快速增長期。
再生利用:通過濕法冶金等技術提取鋰、鈷、鎳等金屬,回收率可達98.5%以上,直接支撐新電池生產。
3. 行業痛點與挑戰
盡管產能快速擴張,行業仍面臨多重瓶頸:
渠道分散:非正規小作坊占比高,導致電池一致性差、處理成本上升,且存在安全隱患。
商業模式不成熟:上下游利益分配機制尚未理順,車企、電池廠與回收企業協同不足。
技術門檻:電池拆解自動化水平低,磷酸鐵鋰電池再生經濟性弱于三元電池。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全景調研及投資趨勢預測報告》分析:
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正處于從政策引導轉向市場化驅動的關鍵階段。一方面,政策持續加碼,如2024年《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要求企業從設計環節考慮回收需求,推動電池標準化;另一方面,資源價格波動(如鋰價飆升)和技術進步(如智能拆解裝備)正重塑行業利潤分配。未來,隨著退役潮的全面到來,如何構建“生產-消費-回收”閉環、突破技術經濟性瓶頸,將成為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議題。
1. 規模擴張與結構升級
到2030年,中國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預計突破1400億元,復合增長率超25%。其中,梯次利用市場將受益于儲能需求增長,占比有望從目前的不足20%提升至40%以上;再生利用領域則依托金屬資源戰略價值,持續主導市場。
2. 產業鏈協同與整合加速
整車廠、電池廠與回收企業將深化合作,通過“定向回收”“以租代售”等模式綁定渠道。例如,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頭部企業已通過自建或合資方式布局回收業務,形成閉環供應鏈。此外,數字化溯源平臺(如國家動力電池溯源管理平臺)的完善將強化全生命周期監管。
3. 技術突破驅動降本增效
智能拆解:機器人分選、AI檢測等技術提升拆解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材料創新:磷酸鐵鋰電池的干法回收、生物冶金等新技術有望提高經濟性。
標準化設計:模塊化電池結構設計將簡化拆解流程,提升回收率。
4. 全球化競爭與合作
中國在回收產能和技術專利方面已居全球領先地位,但歐美通過《電池法規》等政策強化本土供應鏈,倒逼中國企業加強海外布局。同時,鋰、鈷資源富集國(如剛果、澳大利亞)可能通過合資建廠等方式介入回收產業鏈。
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亦是全球資源爭奪的戰略高地。當前,中國已建立全球最大的回收網絡和政策框架,但行業仍面臨渠道分散、技術瓶頸和盈利模式不清晰等挑戰。未來,隨著退役電池規模激增和政策監管趨嚴,行業將加速整合,具備技術優勢、渠道控制力和資本實力的企業有望脫穎而出。
從長遠看,動力電池回收需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為核心,通過設計標準化、產業鏈協同和技術創新實現降本增效。同時,拓展梯次利用場景(如電網儲能、基站備電)和探索“電池即服務”(BaaS)商業模式將成為行業增長的新引擎。在全球綠色轉型背景下,動力電池回收不僅是環境命題,更是經濟命題,其發展將深刻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格局。
想要了解更多動力電池回收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全景調研及投資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