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氣候變暖與資源緊缺的背景下,綠色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各國共識。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建材生產和消費國,傳統建材行業的高能耗、高污染問題亟待轉型。自2013年《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發布以來,綠色建材被定位為建筑節能、低碳發展的核心支撐。2020年“雙碳”目標的提出進一步加速了綠色建材的市場滲透,建筑節能、裝配式建筑及綠色鄉村建設成為政策重點。
據了解,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關于印發綠色建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6年,綠色建材年營業收入超過3000億元,2024年至2026年年均增長10%以上。總計培育30個以上特色產業集群,建設50項以上綠色建材應用示范工程,政府采購政策實施城市不少于100個,綠色建材產品認證證書達到12000張,綠色建材引領建材高質量發展、保障建筑品質提升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隨著城鎮化推進與居民健康意識提升,綠色建材正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需求驅動,成為建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然而,行業仍面臨標準滯后、區域發展失衡、中小企業技術門檻高等挑戰。未來,技術創新、政策深化與市場下沉將成為行業突破的關鍵。
中國綠色建材市場規模持續擴張,長三角、珠三角及環渤海地區憑借技術研發優勢與產業鏈配套,占據全國70%以上的產能。細分領域中,節能玻璃因建筑節能改造需求激增,市場規模年增速超15%;環保涂料受益于“油改水”政策推動,水性涂料占比提升至35%。裝配式建筑的快速發展也推動了預制構件、輕鋼龍骨等產品的需求增長,2025年裝配式建筑占比目標30%的政策預期將進一步拉動市場。
技術突破是行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例如,真空玻璃產業化使隔熱性能提升50%,A2級防火復合板填補了高層建筑安全材料空白。企業研發投入占比從2018年的2.1%升至2022年的3.5%,產學研合作加速了固廢資源化利用技術(如工業廢渣制磚)的落地。此外,零碳水泥、光催化自清潔涂料等前沿技術正在實驗室向產業化過渡。
上游原材料端,再生骨料、生物基聚合物的應用比例逐年提高,但成本居高不下;中游生產環節的智能化改造(如AI質檢、數字孿生工廠)提升了效率,中小企業因轉型壓力加劇而面臨淘汰風險;下游應用端,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與建材認證掛鉤,倒逼地產商優先采購認證產品。然而,消費者認知度低、市場魚龍混雜等問題仍制約行業健康發展。
國家層面已形成以《綠色建材評價標準》為核心的政策框架,累計發放綠色建材認證證書3831張,覆蓋51類產品。地方政策如“綠色建材下鄉”計劃則瞄準年均5000億規模的農房改造需求。但標準碎片化問題依然突出,部分區域執行力度不足,導致市場公平性受損。
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綠色基建市場中表現活躍,通過參與東盟綠色建材標準制定等方式增強國際話語權。然而,歐盟等市場對建材碳足跡的嚴苛要求,倒逼國內企業加速低碳技術研發和ESG體系建設。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綠色建筑材料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當前,中國綠色建材行業正處于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關鍵轉型期。政策紅利釋放與技術迭代為行業注入活力,但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亟待解決。未來,行業需在技術創新、市場下沉、標準統一、國際合作四大維度同步發力。一方面,零碳水泥、氣凝膠隔熱板等新材料將引領技術突破;另一方面,縣域市場與農村改造需求將成為增長新引擎。此外,綠色金融工具(如碳配額交易)與ESG評價體系的完善,將重塑行業競爭格局,推動頭部企業通過并購整合擴大優勢,中小企業則需在細分領域尋求差異化生存空間。
1、技術路徑多元化
未來技術將聚焦三大方向:一是低碳制造工藝(如氫能煅燒水泥),二是高性能材料(如相變儲能墻體、BIPV光伏建材),三是數字化賦能(BIM技術優化建材用量)。歐盟地平線計劃與國內“揭榜掛帥”政策將推動跨領域技術融合,例如3D打印再生混凝土、自愈合智能材料等。
2、應用場景拓寬與跨界融合
綠色建材的應用將從傳統地產向基建、鄉村振興、城市更新延伸。例如,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推動透水混凝土需求增長,智慧建筑則催生對溫控變色玻璃等智能材料的需求。此外,建材與新能源產業的融合(如光伏屋頂一體化材料)將開辟千億級新市場。
3、市場下沉與消費升級并行
“十四五”期間,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將達100%,一線城市高端項目持續引領品質升級,而縣域市場通過電商平臺下沉,成為消化產能的重要渠道。消費者對健康建筑的關注將推動抗菌涂料、低VOC板材等產品的普及。
4、標準國際化與產業鏈重塑
中國將加速與歐盟、東盟等地區的標準互認,推動綠色建材認證體系全球化。產業鏈上游的再生資源利用技術突破(如建筑垃圾制砂)將降低原材料成本,下游則通過EPC總包模式整合設計、生產、施工環節,提升全鏈條效率。
5、ESG驅動行業洗牌
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評價成為企業融資與市場競爭的核心指標。頭部企業通過碳資產管理、綠色債券發行優化資本結構,中小企業則面臨環保合規成本上升的壓力,行業集中度(CR10)預計從2022年的28%提升至2030年的40%以上。
中國綠色建筑材料行業正站在歷史性拐點:一方面,政策端“雙碳”目標與鄉村振興戰略的疊加,為行業提供了萬億級市場空間;另一方面,技術壁壘提升、標準體系完善和ESG要求深化,推動行業從粗放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未來五年,行業將呈現“高端突破”與“普惠下沉”并行的格局:在高端市場,BIPV材料、零碳水泥等技術將重塑建筑形態;在基層市場,綠色建材下鄉政策與農房改造需求將激活縣域經濟。企業需在技術創新、成本控制、品牌建設三方面建立護城河,同時借助綠色金融工具對沖轉型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仍面臨區域發展失衡、中小企業生存壓力、國際標準競爭等挑戰。唯有通過政產學研協同創新、跨行業資源整合、消費者教育體系構建,才能實現從“政策驅動”到“市場驅動”的跨越,最終在全球綠色建材產業中占據引領地位。
想要了解更多綠色建筑材料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綠色建筑材料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報告對我國綠色建筑材料的行業現狀、市場各類經營指標的情況、重點企業狀況、區域市場發展情況等內容進行詳細的闡述和深入的分析,著重對綠色建筑材料業務的發展進行詳盡深入的分析,并根據綠色建筑材料行業的政策經濟發展環境對綠色建筑材料行業潛在的風險和防范建議進行分析。最后提出研究者對綠色建筑材料行業的研究觀點,以供投資決策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