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明確提出了未來三年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該方案旨在通過兼并重組和技術創新,推動鋁產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進一步提升產業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
中國鋁工業自20世紀50年代起步,歷經技術引進、產能擴張與產業升級,已成為全球鋁產業鏈的核心力量。近年來,我國鋁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24年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材和再生鋁產量分別達到8500萬噸、4400萬噸、4950萬噸和1050萬噸,均位居全球第一,支撐了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技術創新方面,我國首創石灰拜耳法、選礦拜耳法等氧化鋁生產技術,建成全球最大單條氧化鋁生產線,電解鋁綜合能耗持續下降,清潔能源使用比例提升至25%。
當前,中國鋁行業正處于結構性調整的關鍵階段。
1、生產規模與技術升級
電解鋁產能天花板政策(控制在4500萬噸)倒逼企業向云南、四川等水電富集地區轉移,推動綠色轉型。
再生鋁產能快速擴張,2025年預計達2000萬噸,分選技術突破使回收率提升至95%,成本較原生鋁降低20%。
技術創新聚焦低碳冶煉、精密加工及高端材料研發,如熔鹽電解法碳捕捉技術、氫能煉鋁等顛覆性工藝。
2、產業鏈重構與區域布局
上游鋁土礦低品位礦利用技術(如拜耳法改良工藝)成為研發重點,企業加速向幾內亞、印尼等資源國布局礦山。
中游冶煉端形成“水電鋁一體化”模式,云南、四川等地產能占比超45%。
下游加工向高附加值領域延伸,高強鋁合金、鋁基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3C電子領域滲透率提升,鋁擠壓材、鋁箔等細分市場年均增速超8%。
3、政策與市場驅動
“雙碳”目標下,電解鋁納入全國碳市場,綠電替代可降低噸碳成本200-300元,頭部企業加速低碳認證以應對歐美碳關稅。
新能源汽車、光伏支架、特高壓電網等新興領域需求激增,新能源汽車用鋁量較燃油車高30-40%,推動鋁加工向輕量化、精密化轉型。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鋁行業深度分析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分析:
內外部雙重壓力與機遇交織,驅動鋁行業向綠色化、高端化、全球化演進。國內政策嚴控產能擴張與能耗雙控,疊加國際能源價格波動、貿易壁壘升級,企業需在資源掌控、技術壁壘、市場拓展三方面構建核心競爭力。同時,再生鋁循環經濟潛力、智能化生產效率提升、新興應用場景開發成為破局關鍵,行業正從規模擴張轉向全鏈條協同創新。
未來五年,中國鋁行業將呈現以下趨勢:
1、資源戰略與循環經濟深化
海外礦山投資與城市礦山開發并舉,鋁土礦資源量目標年增3%-5%,再生鋁產量向1500萬噸邁進。
再生鋁分選技術(如激光分選、渦電流分選)普及,推動“鋁水直供”模式減少二次污染,循環經濟占比提升至30%以上。
2、技術革命與綠色制造
綠色技術應用全面覆蓋氧化鋁余熱回收、電解鋁煙氣凈化,噸鋁電耗降至13500千瓦時以下。
智能制造升級加速,AI視覺檢測、工業物聯網優化生產流程,鋁加工良品率提升至99.5%,運營成本降低15%。
3、高端化與全球化布局
高端合金研發突破航空航天、新能源電池等領域的性能需求,鋁板帶、箔材等高精度產品進口替代率超60%。
企業通過海外建廠、技術輸出規避貿易摩擦,如南山鋁業憑借全產業鏈低碳認證打入特斯拉供應鏈。
4、新興市場需求驅動
新能源汽車、儲能設備用鋁量年均增長15%,建筑領域綠色建筑規范推動鋁模板、幕墻需求擴容。
特高壓輸電、5G基站建設帶動電工鋁材需求,鋁制包裝在電商物流領域滲透率提升至25%。
中國鋁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深刻變革。在資源約束與雙碳目標下,行業通過技術創新、產業鏈整合與全球化布局,逐步擺脫高耗能、低附加值的發展模式。未來,再生鋁循環經濟、高端材料研發、智能化生產將成為核心增長點,而資源掌控能力、低碳技術壁壘、新興市場開拓能力將決定企業的全球競爭力。政策層面需進一步優化資源保障機制,完善碳交易市場,引導行業向綠色化、高端化、全球化方向邁進。
隨著新能源、輕量化等需求持續釋放,中國鋁工業有望在2035年實現“引領全球鋁工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成為全球鋁產業鏈中最具韌性與創新力的參與者。
想要了解更多鋁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鋁行業深度分析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