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智慧建造行業正站在歷史性的發展節點上。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BIM技術全生命周期管理,到上海某保障房項目的裝配式建筑效率革命,再到深圳智慧工地試點項目的AI驅動管理,智慧建造正以“中國速度”重塑全球建筑行業格局。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智慧建造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智慧建造作為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正通過BIM技術、裝配式建筑、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行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數據驅動型”轉型。
一、市場發展現狀
智慧建造行業的崛起,離不開政策體系的持續完善。2020年7月,國家住建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2024年,《智能建造試點城市擴圍方案》新增24個試點城市,試點城市總數達80個,覆蓋全國主要經濟區域。地方層面,廣東、浙江、江蘇等地推出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及土地支持政策,如廣東省對采用建筑機器人的企業給予每項目最高500萬元獎勵,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技術層面,智慧建造行業在BIM技術、裝配式建筑、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BIM技術正向設計普及率超40%,實現從設計到運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裝配式建筑現場應用種類達50+,工廠預制+現場拼裝模式使建筑效率提升50%,碳排放減少30%;人工智能算法在施工安全監控、進度預測和資源調配中發揮關鍵作用,提前預警80%的安全隱患;物聯網平臺項目接入率達65%,構建工地“數字孿生”模型;云計算實現數據協同,支撐全球項目遠程監控。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5-2030年中國智慧建造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顯示:二、市場規模與趨勢分析
(一)總體規模:萬億級賽道加速成長
2024年,中國智慧建造市場規模突破1.2萬億元,同比增長28%,年復合增長率保持25%以上。中研普華《2025-2030年中國智慧建造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指出,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到2030年有望突破3萬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建造市場。
(二)細分市場:智慧施工與BIM軟件引領增長
從細分市場看,2024年智慧施工規模達4800億元(占比40%),BIM軟件與服務規模3600億元(增速30%),建筑機器人規模1800億元(增速80%),產業互聯網平臺規模1800億元(增速50%)。增長亮點方面,智慧工地普及率達55%,預制構件智能化生產占比40%,數字化交付項目超1萬個。區域分布上,長三角技術引領(占比35%),粵港澳產業協同(占比30%),京津冀政策驅動(占比20%),成渝地區西部標桿(占比15%)。
(三)企業梯隊:頭部企業與新勢力并進
市場主體方面,智慧建造行業已形成“頭部企業+新勢力企業”的雙輪驅動格局。頭部企業(如中建、廣聯達)憑借技術積累與資金優勢,主導大型項目與解決方案提供;新勢力企業(如小庫科技、酷家樂)聚焦細分場景,通過定制化服務搶占市場。2024年,頭部企業市場份額占比超60%,新勢力企業增速達50%,推動行業不斷創新與升級。
(四)技術演進:AI設計助手與機器人施工普及
技術趨勢上,智慧建造行業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2025年,AI設計助手普及率將超50%,實現建筑方案的自動優化與生成;2027年,機器人施工占比將達30%,覆蓋焊接、砌墻、噴涂等重復性作業;2030年,產業互聯網平臺將實現全覆蓋,構建“設計-施工-運維”一體化服務模式。
三、產業鏈結構分析
(一)上游技術層:國產化替代加速
上游技術層,智慧建造行業正加速推動國產化替代。2024年,BIM軟件國產率超60%,建筑機器人關鍵部件自給率50%,物聯網平臺自主可控。典型案例顯示,中望軟件推出自主可控的BIM設計平臺,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博智林機器人實現建筑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成本降低40%。
(二)中游應用層:場景創新驅動增長
中游應用層,智慧建造行業通過場景創新推動增長。2024年,智慧工地系統覆蓋人員管理、安全監測、進度跟蹤等多個方面,提高工地安全性與效率;BIM軟件實現多專業協同與沖突檢測,設計誤差率降低90%;建筑機器人完成60%的重復性作業,精度達毫米級,人力成本降低40%。
(三)下游服務層:模式變革催生新業態
下游服務層,智慧建造行業通過模式變革催生新業態。2024年,平臺化服務占比35%,數據增值服務增長60%,運維智能化改造需求激增。典型案例顯示,阿里云推出“智慧建造大腦”,整合AI與大數據實現項目風險預警;科大國創的智慧工地平臺在50+城市落地,減少安全事故率40%。
五、未來市場展望
(一)技術融合:AI+BIM+IoT+5G的深度融合
未來五年,智慧建造行業將加速推動AI、BIM、IoT、5G等技術的深度融合。2025年,AI設計助手普及率將超50%,實現建筑方案的自動優化與生成;2027年,5G網絡將實現工地全覆蓋,支撐機器人施工與遠程監控;2030年,形成“AI+BIM+IoT+5G”的智能建造生態系統,推動行業向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
(二)市場增長:城市化與綠色建筑的雙重驅動
市場增長方面,城市化進程與綠色建筑需求將成為主要驅動力。到2025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68%,新增建筑需求超100億平方米;綠色建筑占比將達50%,推動智慧建造技術的廣泛應用。典型案例顯示,上海某綠色建筑項目通過智慧建造技術,實現能耗降低30%,碳排放減少40%,成為行業標桿。
(三)產業集群:長三角、粵港澳與京津冀的三極引領
產業集群方面,長三角、粵港澳與京津冀將形成智慧建造的三極引領格局。2024年,長三角地區智慧建造企業數量占比超40%,技術引領全國;粵港澳地區產業協同效應顯著,智慧建造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京津冀地區政策驅動強勁,智慧建造項目占比達30%。
2025年,智慧建造行業正迎來黃金發展期。在政策賦能、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的共同推動下,行業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技術創新將不斷涌現,應用場景將不斷拓展。
想了解更多智慧建造行業干貨?點擊查看中研普華最新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智慧建造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獲取專業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