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與全球電子信息產業深度變革交織的背景下,陜西省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支點與西部科技創新高地,其電子信息行業正面臨歷史性戰略機遇。
一、行業概述與發展背景
陜西省電子信息產業作為西部地區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在"硬科技"概念的引領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中研普華最新發布的《陜西省電子信息行業“十五五”規劃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陜西省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突破4500億元,同比增長18.5%,增速連續三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產業規模位居西部省份第二位,僅次于四川省。這一成績的取得,標志著陜西電子信息產業已從傳統的軍工電子基地轉型為集研發、制造、應用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高地。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陜西省"十四五"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建設成效顯著,截至2024年底已聚集電子信息領域高新技術企業1200余家,轉化科技成果800余項。
二、市場發展現狀與規模分析
1. 產業規模與結構分布
2024年陜西省電子信息產業呈現出"硬件主導、軟硬結合、多元發展"的格局。從細分領域看,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1200億元,占比26.7%,成為第一大細分行業;智能終端產業(含手機、平板等)規模980億元,占比21.8%;新型顯示產業規模650億元,占比14.4%;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850億元,占比18.9%;其他(含電子元器件、軍工電子等)規模820億元,占比18.2%。
從區域分布來看,西安市的龍頭地位更加鞏固,聚集了全省78%的電子信息企業和85%的產業產值。
2. 重點企業發展現狀
陜西省電子信息行業已形成"領軍企業+專精特新+創新平臺"的立體化企業梯隊。領軍企業方面,三星西安半導體2024年NAND閃存產能占全球15%,年產值突破800億元;中興通訊西安研發中心員工規模超萬人,成為集團最大的5G研發基地;比亞迪電子在西安建設的智能終端產業園年產能達1億臺,產值突破500億元。
專精特新企業快速成長,截至2024年底全省電子信息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85家,較2021年翻了一番。以炬光科技為代表的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企業、以華天科技為代表的先進封裝測試企業、以萊特光電為代表的OLED材料企業均在細分領域占據全國領先地位。中研普華調研發現,這些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占比達8.5%,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陜西省電子信息行業“十五五”規劃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三、產業鏈深度解析
1. 上游:材料與設備
陜西電子信息產業鏈上游以半導體材料、顯示材料、電子元器件為主。在半導體材料領域,陜西擁有從硅材料(隆基股份)、化合物半導體(西安奕斯偉)到封裝材料(華天科技)的完整布局,2024年產值達380億元。顯示材料方面,萊特光電的OLED終端材料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5%,成為京東方、TCL華星等面板巨頭的核心供應商。
設備制造環節相對薄弱,但局部突破明顯。西安拓爾微電子的半導體測試設備已應用于國內主要封測廠,2024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陜西源杰半導體的光芯片生產設備填補了國內空白。中研普華分析認為,隨著半導體國產化進程加速,上游設備領域將迎來發展窗口期。
2. 中游:芯片與模組
中游環節是陜西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優勢所在。在集成電路領域,形成了從設計(紫光國芯、航天華迅)、制造(三星西安、西岳電子)到封測(華天科技、力成半導體)的完整鏈條,2024年產業規模達1200億元。其中,三星西安工廠的3D NAND閃存產能占其全球總量的40%,是陜西電子信息出口的主力產品。
顯示模組領域聚集了冠捷科技、彩虹股份等龍頭企業,年產能突破1億片。智能終端模組方面,比亞迪電子為華為、小米等品牌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攝像頭模組、指紋識別模組等細分產品市場占有率居全國前列。
3. 下游:終端與應用
下游應用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消費電子領域,陜西生產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2024年產量達1.8億臺,占全國12%;工業電子領域,航天民品、汽車電子、能源電子等特色應用快速發展,其中汽車電子產值突破300億元,服務比亞迪、陜汽等整車企業。
新興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在航空航天領域,航天771所研發的星載計算機應用于北斗導航衛星;在數字經濟領域,陜西電子信息企業參與建設了全國20%的智能算力中心;在智慧城市領域,"西安一碼通"系統成為全國標桿,相關解決方案已輸出至30多個城市。
四、未來發展趨勢
半導體國產化加速:在中美科技競爭背景下,自主可控芯片產業鏈建設將提速。陜西憑借在存儲芯片、功率半導體等領域的基礎,有望成為國產替代的重要陣地。中研普華預計,到2025年陜西半導體產業本土化配套率將從目前的30%提升至50%,帶動相關投資超500億元。
智能終端高端化:隨著比亞迪、榮耀等企業在陜布局研發中心,陜西將從單純的制造基地向"研發+制造"雙中心轉型。預計2025年高端智能手機、AR/VR設備、物聯網終端等產品占比將提升至40%,帶動產業附加值提高5-8個百分點。
數字經濟深度融合:電子信息產業將與能源、汽車、航空等陜西優勢產業深度耦合。特別是在能源電子領域,依托陜北能源基地,智能電網設備、能源物聯網解決方案等將形成新的增長點,預計2025年規模達300億元。
2025年陜西省電子信息產業將呈現"硬科技引領、集群化發展、多元應用拓展"的總體特征。隨著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陜加速布局,陜西有望成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西部創新高地。
想了解更多陜西省電子信息行業干貨?點擊查看中研普華最新研究報告《陜西省電子信息行業“十五五”規劃前景預測研究報告》,獲取專業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