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醫療行業是指以口腔醫療消費為基礎,涵蓋口腔醫療服務、口腔醫師培訓、義齒及耗材加工、醫療器械生產、醫藥產品研發生產及口腔日用品零售等為一體的產業鏈。其中,口腔醫療服務是整個產業鏈的中心,其他產業均服務于醫療服務。
近年來,中國口腔醫療行業在政策支持、消費升級及技術革新的多重驅動下進入高速發展期。目前,我國口腔醫療行業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2024年,全國在工商經營狀態的口腔醫療機構總數為135363家,相比2023年底增長了6.8%。此外,2024年中國口腔醫療服務市場規模約為2279億元,其中正畸產品及服務占比28.46%,種植牙產品及服務占比15.94%。
隨著居民健康意識提升和收入水平增長,口腔醫療需求從基礎治療向種植、正畸、美容修復等多元化、高附加值服務延伸。政策層面,國家通過集采降低種植牙費用、規范行業標準、鼓勵民營資本進入等舉措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產業鏈方面,上游高值耗材仍由進口主導,但國產替代加速;中游民營連鎖機構快速擴張,通策醫療等企業通過精細化運營搶占市場;下游則呈現公立與民營機構并存、區域發展不均的格局。與此同時,數字化技術(如AI輔助診斷、3D打印)的應用重塑診療流程,行業逐步向高效化、精準化轉型。
1. 市場主體:公立與民營雙軌并行,民營增速顯著
公立醫院憑借技術、資源及政策優勢占據中高端市場,尤其在復雜病例和學術研究領域保持領先。民營機構則通過連鎖化、品牌化策略快速滲透,服務范圍覆蓋一線至三四線城市。民營機構在服務體驗、營銷模式上的創新(如分期支付、會員制)吸引了年輕消費群體,但面臨人才短缺和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的挑戰。
2. 區域分布:東部集中度高,中西部潛力待釋放
廣東、江蘇、山東等沿海省份占據全國50%以上的口腔醫療資源,醫療機構密度和醫師數量遠超中西部。以廣東為例,其口腔產業鏈企業數量居全國首位,涵蓋器械制造、耗材生產到終端服務全環節。而中西部地區受限于經濟水平和醫療資源分配,市場滲透率不足,但隨著政策傾斜和基層醫療網絡完善,未來將成為增量重點。
3. 產業鏈環節:上游依賴進口,中下游整合加速
上游高值耗材(如種植體、隱形矯治器)市場由Straumann、隱適美等外資品牌主導,國產化率不足20%,但時代天使、正海生物等企業在細分領域實現突破。中游服務機構通過垂直整合提升競爭力,例如通策醫療自建供應鏈以降低成本,部分連鎖品牌引入數字化管理系統優化運營效率。下游消費端,醫保覆蓋范圍有限促使商業保險創新,部分機構聯合保險公司推出專項口腔保險產品。
4. 技術競爭:數字化與精準醫療成核心壁壘
CBCT(錐形束CT)、口內掃描儀等設備的普及推動診療標準化。AI輔助設計系統縮短矯治方案制定周期,降低醫師經驗門檻;3D打印技術應用于義齒加工,將傳統7-10天的制作周期壓縮至24小時內。技術領先的企業通過專利布局構筑護城河,如時代天使在隱形矯治領域擁有200余項專利。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口腔醫療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當前,行業在快速擴張中面臨結構性矛盾。一方面,政策紅利釋放和消費升級推動市場規模持續擴容,預計2030年將突破2200億元;另一方面,人才缺口(2024年口腔醫師缺口約10萬人)、區域資源失衡及同質化競爭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集采政策壓縮企業利潤空間,倒逼產業鏈優化成本結構;消費者對性價比和服務品質的雙重訴求促使機構從“規模擴張”轉向“精益運營”。未來,行業整合將進一步加速,具備技術壁壘、精細化管理和區域滲透能力的頭部企業有望突圍,而中小型機構需通過差異化定位或加盟模式尋找生存空間。
1. 市場擴容與下沉并行
人口老齡化(65歲以上缺牙修復率不足50%)和青少年正畸需求(錯頜畸形發病率達70%)構成長期增長基礎。三四線城市及縣域市場成為新藍海,預計2025-2030年下沉市場增速將超一線城市5-8個百分點,民營機構通過標準化復制和遠程醫療技術降低服務成本。
2. 國產替代與技術自主化提速
種植體、掃描儀等高值耗材的國產化率有望從目前的不足20%提升至35%以上,帶量采購政策催化本土企業研發投入。同時,AI診斷軟件、數字化設計平臺等細分領域涌現出一批創新企業,技術輸出或成為新增長點。
3. 產業鏈縱向整合與生態構建
頭部企業通過并購、自建或戰略合作延伸至上下游。例如,通策醫療布局口腔醫學院培養專業人才,瑞爾集團投資數字化診療平臺提升患者管理效率。未來,覆蓋“設備耗材-醫療服務-保險支付”的全鏈條生態模式將成為競爭關鍵。
4. 政策引導行業規范化與普惠化
醫保目錄或將逐步納入更多基礎治療項目,商業保險與醫療機構合作開發專項產品,進一步降低支付門檻。監管層面,民營機構評級體系、醫師執業標準等政策完善將淘汰不合規企業,促進行業洗牌。
5. 技術革新重塑行業形態
5G遠程會診、VR模擬正畸效果等技術提升診療可及性;AI驅動的個性化治療方案(如動態矯治力預測)提升療效;區塊鏈技術應用于醫療數據管理,保障患者隱私的同時促進跨機構協作。預計到2030年,數字化技術將覆蓋80%以上的口腔診療場景。
中國口腔醫療行業正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深刻轉型。在政策引導、技術創新與消費升級的協同作用下,行業未來五年將維持10%-12%的復合增速,逐步形成公立與民營互補、高中低端分層的市場格局。短期內,集采政策與競爭加劇可能壓縮企業利潤,但長期看將推動行業向高效、普惠方向發展。國產替代和技術自主化是突破外資壟斷的核心路徑,而數字化與精準醫療技術則成為差異化競爭的關鍵。未來,具備全產業鏈整合能力、深耕區域市場且持續投入研發的企業將主導行業格局,而中小機構需通過專科化、社區化定位挖掘細分需求。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推進,口腔醫療將從“治療為主”轉向“預防-治療-康復”全周期管理,成為大健康產業的重要增長極。
想要了解更多口腔醫療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口腔醫療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