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行業是指設計、制造、安裝、維修和保養電梯及相關設備的產業。電梯作為現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廣泛應用于住宅、商業樓宇、公共設施及工業廠房等場所。根據用途和功能,電梯可以分為乘客電梯、載貨電梯、自動扶梯及人行道、觀光電梯、醫用電梯等多種類型。
全球范圍內,電梯行業正處于穩步增長階段。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高層建筑的不斷增多,電梯需求量持續增加。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梯生產國和新裝電梯市場,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電梯行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電梯行業歷經數十年發展,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梯制造和消費市場。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高層建筑需求激增以及居民生活水平提升,電梯行業從傳統機械運輸工具向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快速轉型。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統計,我國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電梯、自動扶梯及升降機年產量累計值分別為128.2萬臺,154.5萬臺,145.4萬臺,155.7萬臺,149.2萬臺。截止到2023年,我國電梯保有量突破1000萬臺。市場規模連續多年位居全球首位。行業競爭格局呈現“國際品牌主導高端市場,本土企業深耕中端及細分領域”的特點,同時技術革新與政策驅動成為行業增長的核心動力。在“雙碳”目標及智慧城市戰略推動下,電梯行業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與挑戰。
1、國際品牌與本土企業的雙軌競爭
全球電梯市場長期由奧的斯、通力、蒂森克虜伯等國際巨頭主導,其技術優勢、品牌溢價及全球化服務網絡使其在高端商業地產、超高層建筑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相比之下,國內企業如康力電梯、上海機電、廣日股份等通過成本控制、本土化服務及定制化產品,在住宅、舊樓改造及三四線城市市場快速崛起。例如,康力電梯憑借智能化解決方案在縣域市場占有率提升至15%以上。
2、技術驅動下的差異化競爭
智能化成為企業突圍關鍵。頭部企業通過集成物聯網、AI算法及大數據技術,推出遠程監控、故障預警、節能優化等智能功能,提升產品附加值。例如,通力電梯的“Predictive Service”系統可將維護響應時間縮短40%。同時,綠色節能電梯需求增長,永磁同步電機、再生能量回饋技術的應用推動行業能效標準升級,企業研發投入占比普遍提升至5%以上。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電梯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3、區域市場與細分領域的多元化布局
東部沿海地區(長三角、珠三角)仍是主要消費市場,貢獻全國60%以上需求。但隨著新型城鎮化推進,中西部及縣域市場潛力顯現,電梯企業通過設立區域服務中心、推出適配低層建筑的經濟型產品搶占份額。此外,醫療電梯、無障礙電梯等細分領域因老齡化社會需求增長,成為新增長點。
1、政策紅利與市場需求雙輪驅動
“十四五”規劃明確將智能建造、綠色建筑納入重點發展領域,老舊社區加裝電梯、軌道交通建設等政策直接拉動需求。同時,東南亞、中東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建投資增長,為中國電梯出口提供增量空間。
2、技術迭代催生新賽道
人工智能與電梯場景的深度融合加速,語音控制、無接觸乘梯、客流分析等功能成為標配。例如,西子電梯推出的“電梯大腦”系統可實時優化運行策略,降低能耗20%。此外,服務模式從“產品銷售”向“全生命周期管理”轉型,維保、物聯網訂閱等服務收入占比預計提升。
3、行業集中度與資本整合趨勢
隨著中小企業退出及頭部企業并購擴張,CR5(前五企業市占率)有望提升。資本層面,電梯企業加速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如投資永磁材料、傳感器等核心部件生產,以降低成本并保障供應鏈安全。
當前,電梯行業正經歷從“硬件競爭”向“生態競爭”的范式轉變。企業需構建涵蓋智能硬件、數據平臺、服務網絡的生態系統,例如通過電梯物聯網接入智慧城市管理系統,或與房地產商合作開發智能家居聯動場景。這一轉型不僅要求技術突破,更需商業模式創新,例如推出“電梯即服務”(EaaS)模式,按使用量收費,降低用戶初期投入。未來,具備全鏈條數字化能力及生態整合能力的企業將主導市場。
中國電梯行業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競爭焦點從規模擴張轉向技術創新與服務升級。在政策支持、技術革新及消費升級的多重驅動下,行業將呈現三大趨勢:一是智能化滲透率超70%,二是綠色產品成為主流,三是服務收入占比持續提升。預計到2030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2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在8%-10%。然而,企業需應對技術同質化、國際品牌壓制及區域市場開發成本高等挑戰,通過深化產學研合作、拓展海外本地化生產等方式鞏固競爭力。未來,電梯行業將成為智慧城市與綠色經濟的重要支撐,其發展水平將直接影響中國制造業的全球地位。
想要了解更多電梯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電梯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