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是一種工藝過程,它利用織針把各種原料和品種的紗線(“紗”和“線”的總稱)鉤成線圈,再經串套連接成針織物。這種工藝使得針織物具有質地松軟、抗皺性與透氣性好、延伸性與彈性大等特點。針織物不僅用于制作服飾和裝飾品,還廣泛應用于工農業、醫療衛生和國防等領域。
具體來說,針織可以分為緯編和經編兩種類型。緯編針織物是將紗線由緯向喂入針織機的工作針上,使紗線順序地彎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針織物。經編針織物則是用一組或幾組平行排列的紗線,于經向喂入針織機的所有工作針上,同時進行成圈而形成的針織物。
針織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棉花、羊毛、化學纖維等原材料供應,以及纖維處理機、紗線制造機、織布機、印染機等各類紡織類機械設備供應。產業鏈中游是針織面料和針織品的生產加工過程,產業鏈下游主要涉及針織品的銷售和市場推廣,即針織品通過批發商、零售商、電商平臺等多種渠道進入市場,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中國針織行業作為紡織服裝領域的重要分支,歷經數十年發展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從傳統手工編織到現代智能化生產,針織技術不斷革新,產品應用領域持續拓展,涵蓋服裝、家紡、醫療、運動等多個領域。
近年來,行業規模穩居全球首位,2023年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數千億元,出口額突破千億美元,成為全球針織產品的主要供應國。2025年以來,隨著國家提振經濟、促進消費的系列政策落地生效,以及春節消費的有效增長,拉動了內銷市場,針織行業的營收運營和產業規模延續了2024年良好的發展態勢。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5年1-3月針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上漲4.17%,延續2024年增長態勢,增速較2024年全年提高1.19個百分點。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針織行業運營格局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預測報告》分析:
近年來,隨著消費場景的持續創新,消費習慣向休閑、運動轉變,促使針織類外衣面料生產工藝有了長足進步,疊加國內襯衫、西服、女士外套、防曬服等針織服飾產品開發應用迅速提升,使得我國居民對針織服裝的消費需求呈現日益增長態勢,拉動國產針織服裝產量提升。2025年1-3月,我國服裝產量同比增長1.77%,增速較2024 年全年回落2.45個百分點。其中針織服裝產量同比增長0.83%,增速較2024 年全年回落6.55個百分點,針織服裝的產量占比仍保持在69%左右。
據中國海關統計,2025年1-3月我國針織產品出口額為224.02億美元,同比增長1.17%。其中,針織織物出口53.86億美元,同比增長12.3%;針織服裝及附件出口170.16億美元,同比下降1.9%。
然而,行業也面臨傳統產能過剩、環保壓力加劇、國際競爭加劇等挑戰。隨著消費者對個性化、功能化、環保化產品需求的提升,以及智能化、數字化技術的深度滲透,中國針織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轉型期。
近年來,智能化、自動化技術在針織行業得到廣泛應用,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企業紛紛引進先進生產設備,開發新型針織面料和服裝,如智能針織產品,不僅提升了穿著的舒適度,還賦予了產品更多的功能性和科技感。
當前,中國針織行業正處于"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點。傳統產能過剩與高端需求缺口并存,環保政策趨嚴與技術升級成本形成矛盾,國際訂單轉移壓力與國內消費升級機遇交織。突破路徑在于:一是通過智能化改造提升生產效率,二是以新材料開發搶占高端市場,三是構建綠色供應鏈響應政策要求。政策層面,政府對紡織裝備升級的補貼力度加大,為行業轉型提供資金支持。
中國針織行業正站在轉型升級的歷史關口。短期看,行業需應對需求疲軟、成本上升的挑戰,但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未變。技術創新、綠色轉型、消費升級三大引擎將推動行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新階段。未來,針織企業需強化技術壁壘,深耕細分市場,構建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體系,方能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更高位置。政策層面應加大技改補貼,完善產業集群配套,助力行業從"制造大國"向"智造強國"跨越。
想要了解更多針織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針織行業運營格局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