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布式能源定義
分布式能源是一種相對傳統的集中式能源供應方式而言的新型能源利用模式。它通常是指分布在用戶端附近的小型化、模塊化的能源生產與供應設施,能夠利用多種能源資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和清潔能源(如天然氣)等,根據用戶的需求靈活地進行能源生產與供應。
分布式能源系統可以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傳輸過程中的損耗,同時還可以增強能源供應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對大電網的依賴,尤其適用于對能源供應有特殊要求的區域或用戶群體,如偏遠地區、工業園區、大型商業建筑等,是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能源需求的持續增長,分布式能源在國內市場面臨著廣闊的發展機會。一方面,國家對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為分布式能源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鼓勵企業和投資者加大對分布式能源項目的投入。另一方面,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正在逐步優化,用戶對能源供應的質量和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分布式能源能夠滿足用戶多樣化、個性化的能源需求,尤其是在一些能源供應緊張或電網覆蓋不足的地區,分布式能源可以作為有效的補充和替代方案,為用戶提供穩定可靠的能源供應。
此外,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逐漸降低,分布式能源的經濟性和競爭力也在不斷提升,進一步推動了其在國內市場的廣泛應用。
在"雙碳"目標驅動下,中國分布式能源行業正經歷結構性變革。作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分布式能源通過光伏、風電、天然氣等多能互補模式,有效破解傳統能源體系的效率瓶頸。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分布式能源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分析:
當前行業正處于政策紅利釋放期與技術迭代關鍵期的疊加階段。隨著整縣推進試點擴大,農村能源革命帶來萬億級市場空間。但也要清醒看到,分布式能源占比不足與"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25%"的目標存在差距。技術端需突破儲能時長、風光預測精度等瓶頸,市場端亟待建立分布式電力現貨交易機制。值得關注的是,虛擬電廠聚合模式正在破解分布式資源碎片化難題。
重點細分領域進展情況如下:
光伏領域: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滲透率提升,特斯拉Solar Roof等新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天然氣領域:LNG冷能利用技術實現產業化
儲能配套:鋰電池儲能系統成本降至0.8元/Wh,重力儲能、液流電池等新技術進入示范階段
智慧運維:5G+無人機巡檢覆蓋80%大型項目,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綠電溯源
經過十年發展,中國分布式能源已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新階段。形成涵蓋設備制造、工程建設、運維服務的完整產業鏈。但需正視的是,分布式能源在電網調節、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未來發展方向將聚焦三個維度:技術層面推進風光儲氫一體化,構建多能互補微電網;市場層面完善綠電交易、碳金融等價值實現機制;政策層面加快標準體系建設,破除跨區域消納壁壘。
隨著能源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分布式能源有望在2030年前實現裝機規模翻番,成為推動能源革命的核心力量。行業需把握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窗口期,通過技術創新與模式重構,加速構建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的現代能源體系。
想要了解更多分布式能源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分布式能源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