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是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它不僅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更重要的是滿足人們高層次的審美需求。 奢侈品行業涵蓋了從珠寶、時裝、腕表到游艇、私人飛機等多種類別,這些產品不僅具有強勁的品牌效應和良好的口碑,還具備極佳的保值增值性能。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奢侈品消費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中國已成為全球奢侈品消費的重要市場,對全球奢侈品行業的貢獻率預計將達到約50%,成為引領行業復蘇的關鍵引擎。
(一)奢侈品牌過度漲價帶來反效果
近年來,奢侈品牌過度漲價帶來反效果。從2020年到2023年,行業平均漲價36%,迪奧和香奈兒漲幅達51%和59%,而香奈兒2024年銷售額和凈利潤均下滑。同時,全球奢侈品消費者數量減少,品牌需吸引中產消費者。
《2024年全球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指出,面對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和奢侈品品牌頻繁漲價,全球奢侈品消費者紛紛開始削減非必需品支出。這一趨勢直接導致奢侈品消費人群在過去兩年中減少了約5000萬人,尤其是以Z世代為代表的年輕消費群體,具體表現為對奢侈品品牌的擁護度逐年下降。
2024年起,行業逐漸調整價格模式。此外,不少品牌下調漲價頻率和幅度,或推出低價新品,如路易威登和Celine主推低價手袋。
(二)奢侈品牌陣營將迎來大洗牌
《2024中國奢侈品報告》指出,2024年,中國境內奢侈品市場銷售額下降17%到5127億元人民幣,奢侈品牌陣營在未來幾年將迎來大洗牌,傳統奢侈品牌陣營也將兩極分化,保持高端化的頭部奢侈品牌將進一步收獲消費升級紅利,而開始大眾化策略的大部分奢侈品牌將逐步淪為大眾消費品牌,徹底進入品牌生命周期下行線。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奢侈品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當前中國奢侈品市場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臨界點:一方面,國際巨頭通過本土化策略鞏固份額,本土品牌借文化敘事搶占心智;另一方面,消費理性化與價值觀升級倒逼行業重構產品邏輯與服務模式。數字化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成為破局雙翼——前者以科技重塑消費旅程,后者以責任倫理重塑品牌價值。然而,全球經貿波動、消費信心波動及同質化競爭風險,亦為未來增長蒙上不確定性陰影。
(一)產品與服務創新維度
個性化定制主流化:從高級成衣到珠寶腕表,定制服務將從頂層客群下沉至新中產,滿足消費者對獨特性與身份認同的深層需求。
可持續技術賦能產品:生物基材料、可追溯供應鏈技術廣泛應用,“碳中和奢侈品”從概念邁向規模化落地,環保認證成為高端消費新門檻。
數字資產融合實體生態:NFT數字藏品、元宇宙虛擬店面與實體商品綁定,構建“虛實共生”消費場景,拓寬品牌價值外延。
(二)市場擴張戰略路徑
下沉市場縱深開拓:三四線城市消費潛力加速釋放,奢侈品通過輕奢副線、限時店與區域性文化營銷滲透增量市場。
全球化“反向輸出”:中國品牌依托東方美學體系(如新中式設計、傳統工藝)進軍國際市場,從文化追隨者轉為風格定義者。
二手與租賃市場擴容:循環經濟模式興起,認證二手平臺與會員制租賃服務填補價格敏感型消費需求,延展行業生命周期。
(三)消費生態演進方向
社群化消費崛起:私域流量運營深化,品牌借力小程序、專屬社群構建高黏性用戶圈層,將消費行為轉化為身份共同體參與。
體驗經濟超越產品:旗艦店轉型為藝術空間、文化沙龍或主題酒店,通過場景化敘事提升品牌情感附加值。
文化自信重塑定價權:本土品牌依托非遺技藝、歷史IP打造高端產品線,逐步扭轉溢價劣勢,引領“東方奢侈”價值標準。
想要了解更多奢侈品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奢侈品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