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雙碳”目標的驅動下,儲熱技術作為解決可再生能源間歇性問題的關鍵手段,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中國儲熱行業在政策支持、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的共同推動下,已形成涵蓋材料研發、系統集成、應用推廣的完整產業鏈。
一、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技術路線多元化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儲熱行業運營格局及投資潛力研究預測報告》顯示:中國儲熱技術已形成顯熱儲熱、潛熱儲熱(相變儲熱)和熱化學儲熱三大技術路線。顯熱儲熱技術憑借成本低廉、技術成熟的優勢,廣泛應用于工業余熱回收與集中供暖領域;潛熱儲熱技術通過材料相變實現高密度儲能,在光熱發電與分布式能源系統中展現出巨大潛力;熱化學儲熱技術雖仍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但其儲能密度高、儲能周期長的特性,為未來長時儲能提供了可能。
(二)應用場景拓展
儲熱技術的應用場景正從傳統工業余熱回收向光熱發電、清潔供暖、火電靈活性改造等領域延伸。在光熱發電領域,儲熱技術通過儲存太陽能光熱,實現電力穩定輸出,推動光熱電站規?;l展;在清潔供暖領域,儲熱技術結合“光伏+儲熱”一體化模式,降低供暖成本,減少碳排放;在火電靈活性改造領域,儲熱技術通過提升機組調峰能力,促進新能源消納。
(三)產業鏈協同發展
中國儲熱產業鏈已形成上游原材料與設備供應、中游系統制造與集成、下游應用與服務的協同發展格局。上游領域,熔鹽、相變材料等關鍵原材料的國產化率持續提升,降低了儲熱系統成本;中游領域,企業通過技術創新與系統集成,推動儲熱系統效率提升;下游領域,儲熱技術在工業、建筑、電力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化,形成多元化的市場需求。
二、宏觀環境分析
(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中國政府將儲熱技術納入新型儲能發展體系,出臺多項政策推動其商業化應用。例如,《“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將儲熱技術列為重點支持方向,提出到2025年儲熱技術裝機規模達到一定目標;《儲熱設施可再生能源配額管理辦法》要求新建燃煤電廠配套儲熱容量,推動儲熱技術在火電靈活性改造中的應用。
(二)能源轉型需求迫切
隨著中國能源結構向清潔化、低碳化轉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擴大,但其間歇性與不穩定性問題日益凸顯。儲熱技術作為平衡能源供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其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特別是在北方清潔供暖、工業余熱回收等領域,儲熱技術將成為實現能源轉型的關鍵支撐。
(三)國際合作深化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推動儲熱技術國際合作。通過與國際企業合作,中國在儲熱材料研發、系統集成、應用推廣等領域取得顯著進展。例如,中國與歐洲在光熱發電領域的合作,推動了熔鹽儲熱技術的商業化應用;中國與中東國家在儲熱項目上的合作,拓展了儲熱技術的國際市場。
三、技術應用分析
(一)材料創新推動技術升級
新型儲熱材料的研發與應用是推動儲熱技術升級的關鍵。例如,相變材料、陶瓷基復合材料等新型儲熱材料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熱穩定性,能夠有效提升儲熱效率;液態金屬儲熱材料的研究進展,為高溫儲熱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這些材料的創新不僅提高了儲熱系統的性能,還降低了成本,推動了儲熱技術的產業化進程。
(二)系統集成提升應用效能
儲熱系統的集成技術是提升其應用效能的核心。通過優化儲熱材料、換熱器、保溫材料等關鍵部件的匹配,實現儲熱系統的高效運行。例如,模塊化儲熱單元的應用,縮短了建設周期,降低了運維成本;智能化溫控系統的集成,實現了儲熱系統的遠程監控與智能調度,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與穩定性。
(三)跨界融合拓展應用邊界
儲熱技術與其他領域的跨界融合,正不斷拓展其應用邊界。例如,儲熱技術與氫能的結合,開辟了綠氫制備新路徑;儲熱技術與電動汽車的融合,提高了電池的使用壽命與安全性;儲熱技術與智能電網的結合,提升了電網的穩定性與可靠性。這些跨界融合的應用模式,為儲熱技術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
(一)安徽吉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吉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儲熱系統及電池的研發與創新,致力于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高效、可靠的解決方案。該公司在相變儲熱材料、智能化溫控系統等領域取得顯著進展,其產品廣泛應用于工業余熱回收、清潔供暖等領域。通過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安徽吉厚已成為中國儲熱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
(二)首航高科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首航高科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光熱發電領域具有深厚的技術積累與市場經驗。該公司通過自主研發與技術創新,推動了熔鹽儲熱技術在光熱發電中的商業化應用。其敦煌100MW熔鹽塔式電站的成功運營,不僅驗證了儲熱技術在光熱發電中的可行性,還為中國光熱發電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示范。
(三)西子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子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工業余熱回收與清潔供暖領域具有顯著優勢。該公司通過打造“熔鹽儲熱+工業園區”模式,實現了蒸汽成本的顯著降低,形成了“能源-工業”協同閉環。其技術方案在化工、冶金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推動了儲熱技術在工業領域的規?;瘧?。
五、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一)技術突破引領產業升級
未來,儲熱技術將在材料研發、系統集成、智能化控制等領域取得突破。例如,液態金屬儲熱技術將使工作溫度突破1500℃,提升儲熱效率;模塊化儲熱單元的普及將縮短建設周期,降低成本;智能化溫控系統的應用將提升儲熱系統的可靠性與穩定性。這些技術突破將推動儲熱行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二)應用場景持續拓展
儲熱技術的應用場景將持續拓展,特別是在電動汽車、智能電網、氫能制備等領域。例如,儲熱技術可用于電動汽車的充放電管理,提高電池壽命與安全性;在智能電網中,儲熱技術可用于平衡電網負荷,提升電網穩定性;在氫能制備領域,儲熱技術與光熱技術的結合,將開辟綠氫制備新路徑。
(三)商業模式創新重塑價值鏈
儲熱行業的商業模式創新將重塑產業價值鏈。例如,“儲熱+”生態模式的興起,將推動儲熱技術與能源服務、碳交易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儲能參與碳交易路徑的探索,將釋放儲熱項目的多元化商業價值。這些商業模式創新將為儲熱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四)國際化發展加速
隨著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加速構建與跨國技術合作的深化,中國儲熱企業將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通過參與國際項目合作、技術輸出與標準制定,中國儲熱企業將提升全球競爭力,實現國際化發展。
六、投資建議
(一)聚焦技術創新型企業
建議投資者關注在儲熱材料研發、系統集成、智能化控制等領域具有技術優勢的企業。這些企業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能夠推出更高效、更經濟的儲熱技術與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并獲得競爭優勢。
(二)布局新興應用領域
建議投資者關注儲熱技術在電動汽車、智能電網、氫能制備等新興領域的應用潛力。這些領域的需求增長將為儲熱行業帶來新的市場機遇,投資者可通過布局相關企業,分享行業增長紅利。
(三)關注政策紅利與標準制定
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國家政策動態與行業標準制定進展。政策紅利與行業標準將推動儲熱技術的商業化應用與市場規范化發展,投資者可通過參與政策支持項目、符合行業標準的企業,降低投資風險并提升收益空間。
(四)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建議投資者關注具有國際化視野與布局能力的企業。這些企業通過與國際先進企業的合作與交流,能夠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提升國內儲熱行業的整體競爭力。投資者可通過參與國際合作項目,分享全球儲熱市場的增長機遇。
如需了解更多儲熱行業報告的具體情況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國儲熱行業運營格局及投資潛力研究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