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進入攻堅階段,高樓大廈、橋梁隧道、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持續擴大,加之新能源產業(如光伏電站、風電設備)的快速崛起,以及傳統行業對高空作業安全性要求的不斷提高,高空作業車已從“輔助工具”升級為“剛需設備”。與此同時,技術創新推動行業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進一步拓展了其應用場景與市場空間,行業整體呈現出穩步擴張的發展態勢。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對高空作業車主要制造企業統計,2025年5月當月銷售各類高空作業車296臺,同比下降33.3%,其中國內銷量286臺,同比下降34.1%;出口量10臺,與去年同期持平。2025年1—5月,共銷售高空作業車1906臺,同比增長12.2%;其中國內銷量1803臺,同比增長9.74%;出口103臺,同比增長87.3%。
一、高空作業車行業概述
高空作業車是指運送工作人員和使用器材到現場并進行空中作業的專用車輛,通常高于3米,通過液壓或電動系統支配多支液壓油缸來實現上下舉升功能。按其升降機構的形式,高空作業車一般可分為伸縮臂式(直臂式)、折疊臂式(曲臂式)、垂直升降式和混合式等四種基本形式。
高空作業車行業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及零部件供應環節,主要包括鋁型材、鋼材、鋼絲繩、輪胎等原材料,以及傳感器、控制器、電機、液壓泵、油缸、液壓油缸、臂架、轉臺等核心零部件。產業鏈中游為高空作業車生產制造環節,代表廠商有徐工機械、海倫哲、柳工、露笑科技等。產業鏈下游為高空作業車應用領域,主要包括建筑、市政工程、電力、通信、園林等行業
隨著城市建設和工業化進程的快速發展,高空作業車行業前景廣闊。全球發達市場對高空作業車的需求持續增長,尤其是在對作業安全有嚴格要求的國家和地區,高空作業車相比傳統高處作業設備更具安全性、施工效率和經濟性。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高空作業車生產國之一,未來將繼續在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一)行業整體增長態勢
高空作業車市場近年來保持持續增長,其驅動力源于多領域需求的疊加。建筑行業作為傳統需求大戶,隨著高層建筑、裝配式建筑的普及,對高作業高度、大載重能力的高空作業車需求激增;市政工程領域,城市道路、橋梁、路燈、廣告牌的維護升級,需要靈活、小型化的高空作業車適配狹窄空間;電力與通信行業,高壓線路、通信基站的檢修作業對設備的絕緣性、穩定性要求極高,推動了專用高空作業車的需求增長。此外,新能源產業的崛起(如光伏板安裝、風電葉片檢修)為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量市場,成為拉動需求的重要引擎。
(二)產品結構與技術創新
產品結構方面,傳統剪式高空作業車因成本低、適合大面積平面作業,仍占據市場基礎份額;但臂式高空作業車(包括直臂、曲臂)因具備更大的作業半徑、更高的靈活性,在復雜場景(如大型場館、橋梁檢修)中的需求增長更快,逐漸成為市場主流。技術創新是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電動化與智能化是兩大重要方向:電動高空作業車采用鋰電池動力,實現零排放、低噪音,符合“雙碳”目標要求,尤其適用于城市中心、室內等環保敏感場景;智能化方面,遠程監控、自動避障、作業軌跡記錄、智能診斷等功能被廣泛應用,不僅提高了作業安全性,還降低了運維成本。
(三)競爭格局分析
市場競爭格局呈現“頭部集中、中小企業差異化”的特征。國內頭部企業(如徐工、中聯重科、臨工重機)憑借強大的研發能力、完善的產能布局與品牌優勢,占據了市場主導地位,其產品覆蓋高中低端市場,且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中小企業則通過專注于某一細分領域(如絕緣型高空作業車、小型市政作業車)或提供定制化服務(如針對特定客戶需求設計專用設備),謀求差異化競爭,避免與頭部企業直接對抗;國際品牌(如JLG、Genie)則依托技術積累在高端市場保持一定份額,但隨著國產產品技術水平的提升,其市場占比呈逐步下降趨勢。
上述行業發展現狀的形成,本質是市場供需格局動態調整的結果。需求端的增長與多樣化(如不同領域的特定需求、對安全與效率的更高要求)推動了供給端的產品升級與產能擴張;而供給端的技術創新(如電動化、智能化)與結構優化(如高端產品占比提升),又進一步激發了需求潛力,形成“需求拉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循環。接下來,我們將從需求與供給兩個維度,深入剖析高空作業車市場的供需格局,揭示其背后的驅動因素與未來走向。
(一)需求端:驅動因素與多樣化特征
需求端的核心驅動因素包括以下幾方面:其一,城市化進程加速。我國城市化率已超過65%,城市建成區面積不斷擴大,高層建筑、市政設施的建設與維護需要大量高空作業車;其二,基礎設施投資持續。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如5G基站、充電樁)與傳統基礎設施升級(如公路、鐵路),為高空作業車提供了穩定的需求支撐;其三,新能源產業發展。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項目的安裝與檢修,需要高空作業車適配其高空、分散的作業場景,成為需求增長的新亮點;其四,安全意識提升。傳統高空作業方式(如腳手架、吊籃)存在較高安全風險,隨著企業與員工安全意識的提高,高空作業車作為更安全的替代方案,需求持續增長。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高空作業車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分析:
需求的多樣化體現在不同領域的特定要求:市政工程需要“小、靈、便”的高空作業車,以適應狹窄街道、復雜管線環境;電力行業需要“絕緣、穩定”的專用設備,保障高壓作業安全;建筑行業需要“高、大、重”的車型,滿足大型建筑施工需求;新能源行業則需要“輕、靜、環保”的電動產品,適配戶外敏感場景。這種多樣化需求推動企業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二)供給端:產能、結構與區域分布
供給端方面,國內企業的產能持續擴張。頭部企業通過新建生產基地(如徐工在江蘇、河南的生產基地)、升級生產線(如引入自動化裝配線),大幅提高了產能;中小企業也通過技術改造、產能整合,提升了供給能力。產業鏈配套逐步完善,鋼材、液壓件、電機、鋰電池等原材料與零部件的供應能力提升,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支撐了產能擴張。
供給結構方面,高端產品(如電動、智能化高空作業車)的供給增加,滿足了市場對高附加值產品的需求;中低端產品的供給則相對過剩,企業之間的價格競爭加劇。此外,進口產品與國產產品的競爭格局發生變化,國產產品憑借性價比優勢,逐步替代進口產品,尤其是在中高端市場的份額不斷提升。
區域分布上,東部沿海地區(如江蘇、浙江、廣東)因經濟發達、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大,成為高空作業車的主要生產與消費區域;中西部地區(如河南、四川、湖北)隨著經濟崛起與基礎設施投資增加,需求逐步增長,推動產能向中西部轉移,形成“東部主導、中西部崛起”的區域格局。
高空作業車行業作為工程機械領域的重要細分市場,近年來呈現出“增長穩定、技術升級、供需平衡”的發展特征。需求端的城市化、基建、新能源等因素持續驅動行業增長,而供給端的技術創新與產能擴張則滿足了需求的多樣化。未來,行業將繼續向電動化、智能化方向演進,高端產品的市場份額將逐步提高;新興領域(如新能源、環保、航空)的需求增長,將為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行業競爭也將加劇,企業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差異化競爭、完善服務體系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
總體來看,高空作業車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廣闊。隨著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與新能源產業的持續推進,將為行業提供穩定的需求支撐;而技術創新將推動產品升級,拓展應用場景,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預計未來幾年,行業將保持穩步增長態勢,成為支撐我國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想要了解更多高空作業車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高空作業車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