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經濟浪潮席卷而來的當下,智能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延伸器官”。從社交溝通到工作學習,從娛樂消費到出行導航,手機的功能日益豐富,隨之而來的“電量焦慮”也成為了現代人的普遍痛點——出門在外擔心手機沒電、關鍵時刻無法聯系他人、錯過重要信息的恐慌,這些場景幾乎每個人都曾經歷。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共享充電寶行業應運而生。
共享充電寶是一種通過租賃方式提供充電服務的設備。用戶可以通過移動設備掃描設備上的二維碼交付押金,租借一個充電寶,歸還方式類似于共享單車,用戶可以根據充電寶的GPS定位就近歸還。歸還成功后,押金可以隨時提現并退回賬戶。
早期的共享充電寶主要聚焦于商場、機場、火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以“應急充電”為核心需求,通過線下租賃柜的模式為用戶提供臨時解決方案。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共享充電寶逐漸從“線下單點”向“線上線下融合”演進:用戶可以通過手機APP查找附近的設備、預約充電、實時查看電量,甚至實現“跨場景借還”。如今,共享充電寶已不再是“應急工具”,更成為了人們日常消費場景中的“標配”——在餐廳吃飯時充電、在咖啡館辦公時充電、在景區游玩時充電,其應用場景的拓展,標志著行業從“功能性需求”向“體驗性需求”的升級。
目前,共享充電寶行業正在向三、四線城市拓展,應用場景主要包括商場、餐廳、酒吧等消費型場景以及車站、機場等出行場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消費意愿的增加,共享充電寶的需求不斷增長。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手機電量的需求日益增長。無論是出差、旅行還是日常出行,手機電量不足都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共享充電寶的出現解決了這一痛點問題,滿足了市場的旺盛需求。2017年是共享充電寶資本最熱的一年。據統計,全年共發生投融資 39 起,金額超 30.64 億元,街電、小電和怪獸均在該年內完成三輪融資。2024年8月22日,怪獸充電發布的Q2財報顯示,怪獸充電營收為4.63億元,經調整后凈利潤為1520萬元人民幣,已經能夠連續六個季度保持Non-GAAP盈利。
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競爭格局,正呈現出“頭部企業占據主導、新進入者加速滲透”的特征。
1. 頭部企業:渠道與技術的雙重壁壘
以怪獸充電、小電科技、街電等為代表的頭部企業,憑借早期的資本投入和渠道拓展,占據了市場的主要份額。這些企業的競爭策略主要圍繞“渠道下沉”和“技術升級”展開:在渠道方面,它們通過與商業綜合體、連鎖餐飲品牌、交通樞紐等簽訂排他性協議,鎖定了優質的線下點位,形成了“網點密集、覆蓋廣泛”的優勢;在技術方面,它們不斷優化設備的充電效率(如快充技術)、提升設備的智能化水平(如AI智能調度系統,可實時監控設備狀態、預測用戶需求),從而提高用戶體驗和運營效率。
2. 新進入者:差異化與生態化的破局之道
隨著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玩家加入競爭,其中既有互聯網巨頭(如字節跳動推出自有品牌充電寶),也有傳統企業(如美的集團跨界布局智能家居充電解決方案),還有專注于細分場景的創業公司(如針對旅游景區的戶外充電寶品牌)。這些新進入者的競爭策略主要是“差異化服務”和“生態整合”:例如,華為鴻蒙生態鏈企業推出的智能充電寶,可與華為手機實現無縫連接,支持“一鍵充電”和“電量共享”,搶占了部分高端市場份額;字節跳動則依托其旗下的短視頻、社交等流量平臺,通過“內容種草+線下體驗”的模式,迅速獲取年輕用戶;而專注于旅游場景的企業,則推出了“防水、便攜、高容量”的戶外充電寶,滿足了游客在景區、海灘等場景的特殊需求。
3. 競爭態勢:從“規模戰”到“價值戰”的轉變
當前,行業的競爭已不再是“誰的網點多”的規模戰,而是“誰能提供更優質服務”的價值戰。頭部企業通過技術升級提升用戶體驗,新進入者通過差異化服務搶占細分市場,這種競爭格局推動行業不斷向“精細化、智能化、生態化”方向發展。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市場競爭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當前,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競爭格局正處于“頭部鞏固、新者突圍”的關鍵階段。頭部企業憑借多年的渠道積累和技術沉淀,占據了市場的主要份額;而新進入者則通過差異化的服務模式和技術創新,不斷蠶食著傳統市場的邊界。然而,隨著5G技術的全面普及、物聯網設備的廣泛應用以及消費者需求的升級,行業的競爭邏輯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提升”,從“單一充電服務”轉向“綜合場景解決方案”。
2024年,“共享充電寶漲價”“共享充電寶4元一小時”等話題曾多次在社交平臺掀起熱議。早期為搶占市場,企業以低價策略吸引用戶(如1元/小時),但后期因運營成本激增,價格持續上漲。早在2022年,4元/小時就幾乎成為了共享充電寶的普遍價格。在核心地段的酒吧、KTV,以及景點、高鐵站等地方,共享充電寶能達到10元/小時,甚至更高。用戶普遍認為高價與低效服務不匹配,引發“價格刺客”爭議。
共享充電寶從“應急剛需”淪為“消費痛點”,根源在于企業過度依賴渠道擴張而忽視服務價值。未來需平衡成本與定價、強化技術升級與用戶體驗,同時通過政策規范遏制無序競爭,方能重塑行業信任。
整體來看,這個市場增速越來越放緩,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共享充電寶服務的市場規模于2016年至2020年迅速擴大,復合年增長率為151.1%,在2020年至2028年預計復合年增長率僅為36.9%。
想要了解更多共享充電寶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市場競爭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