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石材是指經過開采、加工后可用于建筑工程領域的天然或人造石質材料,主要包括花崗巖、大理石、石灰巖等天然石材,以及通過工業手段制成的人造石英石、文化石等產品。這類材料因其堅固耐用、美觀大方、環保可持續等特性,被廣泛應用于建筑外墻、室內裝飾、園林景觀及市政工程等領域。
建筑石材作為建筑裝飾與工程建設的核心材料,憑借其天然的耐久性、美學價值及廣泛適用性,持續支撐著城市化進程與建筑品質升級。近年來,在環保政策趨嚴、消費需求多元化與技術迭代加速的背景下,行業逐步從粗放式開采轉向綠色化、智能化與高端化發展。一方面,礦山資源約束與生態保護要求推動企業優化開采模式,提升廢料回收利用率;另一方面,房地產精裝化、城市更新及新興基建項目釋放了結構性需求,尤其高端定制石材、文化石等品類增長顯著。與此同時,國際市場競爭加劇與貿易環境波動,促使企業加速整合升級,以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應對挑戰。
中國石材協會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石材行業經濟運行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規上石材企業產量3.9億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3.1%。其中大理石板材產量1.1億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13.1%;花崗巖板材產量2.8億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1.3%。另外,規上石材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較上年同期略有下滑。石材的進口額和出口額較上年同期呈現出明顯的波動。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石材行業的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卻逐年增多。報告顯示,截止到2024年6月末,中國規模以上石材企業數量達到了3578家,比上年同期增加了98家。
一、供給側:綠色轉型與產能重構
1. 環保政策驅動產業升級
環保法規的嚴格執行倒逼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小型礦山關停率攀升,頭部企業通過并購重組擴大資源控制力。綠色礦山建設成為主流,光伏能源應用、低碳加工技術顯著降低生產能耗,具備環保認證的企業在政策補貼與市場溢價中占據優勢。廢石再利用技術的成熟,有效緩解了資源壓力,推動產業鏈向循環經濟模式轉型。
2. 智能制造提升效能壁壘
自動化切割、智能分揀系統滲透至加工全流程,大幅提高出材率與產品精度。數字化工廠通過大數據優化排產與倉儲管理,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實現柔性化生產以滿足小批量定制需求。技術壁壘的抬升加速了中小企業整合,行業集中度持續提高,規模效應進一步凸顯。
3. 產品結構向高端化演進
天然石材仍主導高端市場,但人造石材(如石英石、無機人造石)因性能穩定、設計靈活及環保屬性,在住宅精裝與商業空間中滲透率快速提升。頭部企業聚焦差異化創新,例如開發抗菌石材、高導熱散熱基板等功能性產品,開拓智能家居、新能源建筑一體化等新興場景。
二、需求側:分化增長與場景拓展
1. 地產與基建雙輪驅動的分化
房地產調控導致普通建材需求承壓,但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釋放了景觀石材與文化石需求;基建領域如高鐵、機場、數據中心建設則支撐高端花崗巖等工程石材用量。區域需求差異顯著: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聚焦高端裝飾市場,中西部依托“一帶一路”基建項目拉動基礎石材消費。
2. 消費偏好重塑市場邏輯
年輕消費群體及設計師主導的個性化定制浪潮,推動異形石材、藝術拼花等品類增長。消費者從單純功能訴求轉向“美學+環保+健康”綜合考量,綠色建材認證、低VOC石材成為采購硬指標。此外,跨境電商渠道崛起,帶動石材出口向東南亞、中東歐等新興市場下沉。
3. 跨界融合開辟增量空間
石材與光伏技術結合形成發電幕墻,與智能家居集成提升空間質感,在公共建筑、高端住宅中的應用場景持續拓寬。此外,鄉村振興對區域性特色石材(如砂巖、板巖)的需求,為中小企業提供差異化賽道。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建筑石材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供需格局預測報告》分析:
當前行業正處于供需再平衡的關鍵階段。短期看,環保成本上升、房地產波動及國際競爭加劇形成壓力測試;長期則需把握新型城鎮化率突破、綠色建筑標準升級、技術紅利釋放三大機遇。企業需以“高端化錨定價值、智能化降本增效、綠色化響應政策”為核心策略,化解產能過剩與同質化競爭困局。下一階段,產業鏈深度融合與全球化布局將成為破局焦點,而技術創新與資源整合能力則是企業分化的決定性變量。
1. 高端定制與品牌溢價
消費升級驅動下,具備設計服務能力的企業將主導高端市場。石材從材料供應商向空間解決方案商轉型,通過文化IP植入、數字孿生設計提升附加值,定制化業務占比將持續擴大。
2. 智能化與數字生態閉環
礦山開采端引入數字孿生技術優化資源勘探,加工端依托AI視覺檢測提升良品率。下游通過BIM系統實現石材預制構件與裝配式建筑無縫銜接,全鏈條數據互通推動“零庫存”柔性供應模式普及。
3. 綠色可持續成為核心競爭力
光伏石材一體化、碳足跡認證、再生骨料制品將成為行業標配。政策對低碳材料的傾斜,以及ESG投資導向,倒逼企業構建從采礦到回收的綠色閉環,實現資源價值最大化。
4. 全球化與跨界協同
依托“一帶一路”開拓中亞、非洲基建市場,同時通過技術合作引入國際高端裝備。產業鏈縱向延伸至家居、藝術領域,橫向聯合建材、新能源企業開發復合功能材料,構建多維競爭力。
中國建筑石材行業在挑戰與機遇交織中步入深度轉型期。供給側通過綠色智能升級優化產能結構,需求側借力城市化更新與消費升級挖掘新增量,供需再平衡將推動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躍遷。短期內,企業需應對環保合規成本攀升、國際市場波動等風險;中長期則需把握高端化、智能化、可持續化三大趨勢,通過技術迭代與模式創新搶占價值鏈高地。
未來競爭的核心在于資源掌控力(綠色礦山配額)、技術壁壘(智能裝備與新材料研發)及全球化布局能力。頭部企業將通過垂直整合與跨界融合擴大優勢,而中小企業需聚焦細分賽道構建差異化壁壘。政策層面,綠色建筑標準升級與城市更新投資將持續釋放紅利,但行業洗牌亦不可避免。唯有將可持續發展內化為核心戰略,同步提升精益管理與創新效率的企業,方能穿越周期,引領中國石材行業邁向全球產業鏈高端。
想要了解更多建筑石材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建筑石材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供需格局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