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布會上,針對“城鎮居民使用宅基地不再給予確權登記”的媒體提問,趙龍澄清說,宅基地是農民的基本福利制度,具有特定對象,即農村集體組織的成員,所以城市居民不應得到農村宅基地。為了維護農民的居住條件和居住安全,國家嚴格限制宅基地在非集體組織成員之間的流動。按照法律和登記規則,城市居民無法取得合法的宅基地產權,“在目前的情況下,還是要維持農村宅基地必須是集體組織成員內部的一種分配和集體組織成員內部之間的流轉,城里人特別是工商資本是不能夠進入到農村進行宅基地的交易和買賣的。”
但趙龍也透露,目前正在推進“三項改革”的試點,包括土地征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使用,針對宅基地下一步如何在集體組織成員之間或是能否在更大范圍之間進行流動,目前國土部門正在研究,最終將通過法律形式予以確定。
落地珠三角
1
提出多中心網絡型開發格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產業向東部沿海和大城市集聚的態勢不斷增強,推動形成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三大城市群和沿海、沿江、沿主要交通干線的開發軸帶,也造成部分地區國土開發強度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國土開發過度、開發不足現象并存,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國土開發強度接近或超出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中西部一些自然稟賦較好的地區尚有較大潛力。
《綱要》提出以多中心網絡型開發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在強調南北軸向發展的同時,更關注東西軸向開發,引導人口、產業和城鎮向開發軸帶和開發中心集聚,促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進公共服務資源在城鄉、區域之間均衡配置,逐步縮小區域差距,實現城鄉一體發展。
“我理解,多中心網絡型開發格局主要從兩個方面謀劃:一是推動建設國土開發集聚區,二是積極培育國土開發的軸帶”,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司長劉蘇社解釋,通過集聚開發,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發揮要素的集聚效益,引導人口、產業向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強的區域集中,打造具有一定競爭力、輻射帶動力較強的一些重點經濟區。
2
促進京廣等軸帶的加快發展
具體而言,主要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的優化開發、重點開發區域為基礎,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優化開發區域,重點是優化人口分布、產業結構、城鎮布局。而對長江中游、成渝、中原等中西部重點開發區域,主要是加速提高集聚發展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同時推進這些地區的新型工業化進程,提高人口和產業集聚能力。
在軸帶開發方面,廣東同樣被惠及。劉蘇社說,下一步將依托主要交通干線和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以“兩縱三橫”開發軸帶為主體,重點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促進京哈、京廣及京九、包昆、滬昆、京蘭、珠江-西江經濟帶等軸帶的加快發展,促進國土集聚開發,引導生產要素向交通干線和連接通道有序自由流動和高效集聚,推動市場深度融合。
3
珠三角將重點享受環境保護
《綱要》對國土保護實施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也就是分類、分級保護的概念。具體劃分成五類:環境質量、人居生態、自然生態、水資源的保護和耕地資源的保護。同時,按照保護、維護和修復三個級別,把全國劃分成16個保護區域實行全域的保護。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趙龍表示,在環境質量保護方面,將重點針對開發強度比較高、環境問題比較突出的區域,即目前重要的集聚區,如京津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對于上述區域,將開展以大氣、水和土壤環境質量為主題的保護,加強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科學推進河湖水系聯通,構建多功能復合城市綠色空間。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嚴格限制高污染的項目,嚴格用水總量的控制。同時,將實行人居生態保護,對重點開發的城市群地區,加強對城市綠地和人工濕地的保護,同時推進河湖水系的連通,加大地質災害的防治。在人居生態方面,首先是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的保護,重點嚴防城市污染和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其次是加強農村的自然生態保護,重點是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禁止不符合主體功能的產業與項目落地。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隨著今年我國資源產品價格改革持續升溫,繼居民階梯電價
2016年我國醫藥檢測行業企業數量增至2476家。2012-20161
鱈魚是全世界年捕撈量最大的魚類之一,是具有重要的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