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學區房?
學區房,從某種意義上講,學區房是房地產市場的衍生品,教育資源壟斷導致階層固化的結果,也是現代教育改革的主要阻礙。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各國上個世紀定下的教材學科內容已經跟不上時代需求的步伐,學區房的出現折射出現行教育體制方面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一個城市教育資源的分配非常不均衡,造成一些所謂的“好”的優質中小學,這也同時體現出教育的不公平性。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的權利。
投資優勢
相對于普通商品住宅而言,“學區房”具有單價相對較高、升值空間相對較大的特點。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收緊,“學區房”的投資優勢日漸凸顯,無論是商品房市場還是二手房市場,即使是在樓市的低迷期,學區房的成交量與租賃量仍舊保持比較穩定的狀態。學區房要以居住功能為主,房子是要住很久的,不能為了學校而放棄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動能。看房子的時候,還是要看它的居住品質、樓盤景觀以及居住功能等方面。當然,擁有良好居住價值的基礎上,如果周邊還有學校教育資源,那么這個房子是非常值得考慮的。
理由一:孟母三遷 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心愿,學校周邊文化氣息比較濃重,人文環境比較好,家長希望讓孩子在好的環境中受到熏陶,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更好的發展。
理由二:交通便捷 安全 配套設施完善名校周邊向來是交通密集的場所,也是政府會加大力度保證安全的區域,并且必然能夠感受到學校帶來的成熟配套設施所帶來的方便,生活便利,孩子成長環境安全。
理由三:教育房產雙投資 升值空間大購買學區房也不失為一種投資行為,只要重點小學、名牌小學不搬走,學區房的升值空間將十分巨大,當孩子畢業之后,完全可以把升值多倍的房子再賣出去。
現狀分析
2013年4個月,北京的學區房竟然每個月上漲1500元左右。像這種現象并非北京市所獨有,在南京,學區房價格三倍還多。為了孩子能上一個好小學,家長們不惜自己作出犧牲,要么放棄大房子選擇小房子,放棄新房子選擇舊房子;要么寧可自己上班繞遠路,也要孩子上學方便。但是,即使上百萬的付出,家長們可能最后也難以如愿以償地把孩子送進希望中的學校。
北京市海淀區四環內的兩棟樓房,兩者相距20多米。雖然外墻粉刷顏色和新舊程度看似不同,但兩棟樓房都建于1988年,建筑風格和樓層結構也完全相同。兩樓之間僅僅隔著一道鐵柵欄和樹木。但是,作為二手房,在交易市場上,相距只有20多米的這兩棟樓房,它們的價格卻有著天壤之別。
就是說由教育部門或者由學校規定的招收的這種招生啊,或者入學的指定的一個地域劃分的范圍。在這個范圍里邊學生可以通過享受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這么一個范圍,所以我們把這種范圍里面的那些物業、房產,我們叫做學區房。那么這些學校,主要是重點小學,還包括一部分重點中學”。據了解,包括北京市在內,中國城市在小學入學政策上,都采取的是就近免試入學,因此,對于哪條街道哪一棟樓房里的孩子可以進哪一所學校,都有明確的劃分。而重點小學劃片內的房子,便成了二手房市場上熱炒的一個概念。5月,在北京市已經形成了幾個頗具規模的學區房熱點板塊。其實最典型的、最集中的有這么幾個板塊:首當其沖的就是中關村這個地區,中關村、學院路,包括萬柳這一大片,里邊呢其實相對來說,學校、小學,重點小學、重點中學相對都非常集中。另幾個呢,其實相對中關村來說稍微差一些,但是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一個學區板塊。比如說東城東四地帶,西城比較有名的比如說四中、八中,這都是全國全市非常有名的一個重點學校,另一個板塊就是朝陽板塊。就整體而言,在二手房市場上,北京市的學區房比非學區房價格平均能高出多少呢? 差距在幾千塊錢。估計一下,基本上也差三千左右,至少得差到三千元/平米。
產生原因
? ? ?家長追捧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購買學區房成投資接力跑家長買學區房純粹是為了讓孩子獲得進入重點學校的資格,房子大小無所謂,環境差點也能接受。一旦孩子畢業之后,他們就會把房子賣掉。買學區房的客戶大多都是這種想法。北京某地產經紀公司組團經理說:“他可以穩定居住六年,而且學區房它是不會往下掉價的,六年以后再賣的時候還能保值,還能升值。”買學區房就成了一種接力跑。學區房代表著進入重點小學的資格所以就成了接力棒,完成使命后再賣給下一位家長。不過,再賣掉學區房對有些家長來說那還是幾年以后的事情,他們現在最要緊的是先得買到學區房。因為他們的孩子就該上學了,很多學校都規定:孩子在落戶學區房3年之后才能入學。像他這種情況,其實(如果)戶口落進來了,但是符合了一些教委的規定,但是學校有自己的一些土規定,比如我要提前三年還是兩年(落戶),但是達不到這規定,我戶口在這兒,然后可能交一部分贊助費,然后應該也是可以上。但是這個具體還得他跟學校去交流這個東西”源于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學區房”的概念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各中小學辦學質量存在嚴重差異。重點學校的存在有其歷史原因,1962年教育部明文規定,要求各地選定一批重點中小學,這些學校的數量、規模與高一級學校的招生保持適當比例。由于重點經費投入、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學生來源等方面占有絕對優勢,催生擇校熱,譬如,重點學校要從現有體制取得經費,渠道之一就是“共建費”。政府、企業或機構資助一筆不菲的費用,學校提供學額作為交換。此舉將權勢部門子女的擇校費轉化為公款,不需要家長自行出資,對學校也十分安全。據2003年至2004年調查顯示:上層階層子女有60%就讀重點中學,底層子女60%就讀非重點中學引發對于教育不公的質疑。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截至2016年底,我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003萬人,占總人1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是研究人
隨著近一兩年大泉州各個地區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升溫,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