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忌諱祝福快樂?掃墓得在清明“正日子”?清明節和寒食節是一回事兒?昨天,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在民政大講堂上普及關于清明節的傳統習俗和禮儀,澄清人們對民俗的認識誤區。
誤區一:清明節是完全悲傷的節日?
前幾年,中國移動通過10086向用戶發送祝福清明節快樂的短信,引起了用戶的不滿。那么,清明節是一個完全悲傷的節日嗎?清明節到底能不能祝福節日快樂呢?在高巍看來,清明節的主題不只是掃墓,更重要的是把掃墓和踏青相結合。清明節祭奠先祖,除了表達對先人的哀思,也使后人獲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撐。而踏青郊游作為清明節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為了讓人們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應當以積極飽滿的心態投入其中。“當我們去祝福快樂的時候,恰恰也代表著我們有戰勝悲傷、困難的勇氣,這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誤區二:掃墓只有“正日子”最好?
自上周末開始,京城各個墓園已逐漸進入祭掃高峰,盡管不少市民由于工作、交通等原因會選擇錯峰祭掃,但還是有不少人認為,掃墓只有“正日子”才最好。高巍告訴記者,這也是對清明節認識的一大誤區。
“過去掃墓本來就不是在清明當天進行的。”高巍表示,在古代,清明當天大多是僧人去掃墓,因為僧人無法娶妻生子,要在清明這一天向先祖表達不能傳宗接代的歉意。而按照傳統習俗,對大多數人來說,掃墓最好在節前的10天內或節后的10天內完成。
誤區三:清明節就是寒食節?
“清明節不就是寒食節嗎?我一直以為是同一天。”聽了一位90后北京姑娘的話,高巍搖了搖頭,“這是兩個節日,宋代以后才逐漸融合到一起。”高巍介紹,清明是我國節日體系中,唯一把節日和節氣相結合的日子。因為是節氣,所以清明不是固定的哪一天。一般情況下,每年春分后15天左右即為清明,具體日期前后變動不超過三天。
“寒食節通常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兩個節日離得非常近,所以很多人把這兩個節日合在一起了。”高巍說,現在的清明節其實包括了古代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這三個節日的習俗。掃墓、祭奠先烈、吃寒食等習俗都是從寒食節發展而來,但放風箏、蕩秋千、插柳、拔河等春游踏青活動則是上巳節的重要習俗。古時的上巳節通常在農歷三月初三,也有人稱作女兒節,每到這一天,人們成群結隊到水邊祭祀飲酒,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祈求新生命的到來。“春天的特點就是‘生發’,所以才鼓勵人們在春天要多進行戶外活動,多和大自然接觸。”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隨著園區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地位愈加重要,產業集聚程度越
能源是全球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作為三大能源之一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物質生活的水平不斷提出更高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