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熟悉的“蛟龍號”是我國第一個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達7000米。
“蛟龍號”曾“出征”南海、印度洋等多個海域深處,對我國開發利用深海資源有著重要的意義。
而日前,“蛟龍號”即將要迎來同譜系的兄弟并肩作戰了。
據央視4月10日報道,由我國自主研制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已經進入總裝調試的尾聲了,即將轉場到專用水池進行下一階段試驗。
所謂的總裝調試,不僅是要把潛水器的各個設備安裝到位,在這個階段,科學家們還會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對潛水器進行完善。
這時,大家就會有疑問了。“蛟龍號”不是已經能達到下潛7000米的深度了嗎?為何我國還要研制4500米的載人潛水器呢?
在外型上,“蛟龍號”和4500米載人潛水器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新的潛水器擁有一顆“中國心”。專家介紹說,“蛟龍號”上有許多部件都是進口的,而此次我國自主研制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的核心部件全部實現了國產化,整體國產化率超過了90%。
此外,在性能方面,這次研制的4500米潛水器也比先前的“蛟龍號”有大幅提升。
比如說,深潛時擁有更好的海底視野。這是由于4500米載人潛水器的載人艙有5個觀察窗,比“蛟龍號”多了2個。
再比如說,潛水器電池可用次數是原來的10倍。4500米載人潛水器用鋰電池替代了原來的銀鋅電池,電池可用次數從原來的50次增加到了500次。
不僅如此,此次研制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還把每一次單次下潛的投入的經濟成本降下來了。中船重工4500米載人潛水器副總設計師、總質量師葉聰表示,這是在“蛟龍號”的基礎上的一個很大的改進和提高,有更好的作業能力。
那么,還有一個疑問。新的載人潛水器,為什么要將下潛深度設計在4500米呢?
專家解釋說,選擇4500米,是一個非常合適的深度,因為這個深度基本上覆蓋了我們國家的主要海域和國際海域資源可開發的深度。
中船重工4500米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胡震介紹說,4500米深度覆蓋我們整個南海的探測、下潛開發等等這方面的需求。第二,就是現在研究的一些熱點領域,比如像海底的熱液硫化物、海底的冷泉等,它們的深度基本上都是在3000米左右。
世界上海底最深的地方,深度超過一萬米。此次新的載人潛水器4500米的探測能力,并不是我國自主研制的最終目標。在4500米的基礎上,未來我國的載人深潛還會有更多的期待。
胡震還表示,目前我國已經部署了11000米深度的項目,現在開始研發,預計能在2020年下水。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智能硬件是繼智能手機之后的一個科技概念,通過軟硬件結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深入,國際產業
特色小鎮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特色小鎮行業的市場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