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朝日新聞》5月4日報道,3日,中國、加拿大等國研究小組在英國《科學》雜志發表文章稱,在中國東北地區白堊紀前期(距今約1.45億年—1億年前)地層發現新型有羽毛恐龍化石。該研究小組將其命名為“騰氏嘉年華”。
圖片源于網絡
文章稱,該有羽毛恐龍屬于傷齒龍類新品種,全長約110cm。由于保存狀態較好,可以觀察全身骨骼情況。通過觀察發現,該恐龍的尾羽圍繞中軸呈不對稱狀態,而翅膀部位的羽毛情況則無法確認。科學界認為,鳥類是由馳龍類或傷齒龍類恐龍進化而來,而不對稱飛羽有利于滑翔飛行,因此這種羽毛是鳥類具有的普遍特征。據了解,馳龍類恐龍已被確認具有上述羽毛特征,而傷齒龍類目前尚未被確認。
有羽毛恐龍對于很多古生物學家而言,是恐龍和鳥之間的過渡物種,例如在中國熱河組發現的中國鳥龍、尾羽龍和小盜龍。古代鳥類,例如始祖鳥和孔子鳥,有著很多恐龍的特征,如嘴部的牙齒,手指上的爪,后者的雙顳孔型頭骨。許多年以來,鳥類被認為是演化自前肢小、主要用后肢行走的獸腳亞目食肉恐龍。
但直到20世紀90年代晚期發現有羽毛恐龍的化石時,才證明兩者之間的關聯,但仍不確定這些物種在演化樹上的關系。大部分的有羽毛恐龍被發現于中國義縣組。在1999年,沙漠鳥面龍的標本被檢驗出含有角蛋白,是構成鳥類羽毛的主要蛋白質。
根據發現的有羽毛恐龍,以及種系發生學研究,顯示許多種類的獸腳類恐龍擁有羽毛,而非只屬于接近鳥類的物種。較小型的獸腳類恐龍可能全都具有羽毛,而剛出生的較大型獸腳類恐龍可能也擁有羽毛,例如暴龍。
較小型動物的羽毛可能具有隔熱作用,而大型成年獸腳類恐龍能有效地持續制造熱量,因此不可能擁有羽毛。如果大型動物擁有羽毛,將造成熱量保持的問題。
羽毛的痕跡很難被發現,因此到目前為止,很少恐龍被鑒定出具有羽毛。然而科學家們利用種系發生學,可以推論出哪些恐龍可能具有羽毛。
借由羽毛的相似點以及相關研究,幾乎所有的科學家同意恐龍的羽毛是來自于單一次的演化。羽毛傳襲到更晚期、更衍化的物種,但部分物種在演化過程中失去了羽毛。
如果將恐龍置于已知有羽毛物種的演化樹中,科學家們確信部分恐龍的確擁有羽毛,除非發現有沖突的證據。種系發生學研究也可用來推論出哪些種類的恐龍可能具有羽毛。
據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專業人士介紹,“傷齒龍類恐龍中具有不對稱飛羽這一發現十分重要,但這種尾部羽毛的不對稱性是否有利于滑翔飛行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林業產權交易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林業產權交易行業的
垃圾發電是把各種垃圾收集后,進行分類處理。其中:一是
我國經濟總體處在以工業化、城市化為主的發展階段。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