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院士筆耕不輟: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他的工作就是把地球搬回家
資料顯示,劉先林,1939年4月出身于桂林,是中國著名攝影測量與遙感專家,也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曾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一次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劉先林說,測繪工作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大家手機里使用的地圖,而他的工作就是把地球搬回家。
上世紀60年代,國家急需1:10000大比例尺地形測圖,劉先林主動請纓,短短一年便研究出了"坐標法解析輻射三角測量",解決了原來圖解式平面加密方法精度低的難題。之后的幾十年,劉先林用很少的經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并結束了中國先進測繪儀器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
劉先林笑稱自己是被"保送"的院士,因為他幾乎不寫論文,也不太注重申專利。他說,需要是發明之母,我搞的研究都是從國家需要出發,從測繪生產的需要出發。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張繼賢也這樣形容他:"每當國內的測繪業發展到瓶頸階段,老劉就會跳出來解決這個問題"。
幾十年來,劉先林致力于攝影測量和航測儀器的研究,用很少的經費,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多項成果填補國內空白,結束了中國先進測繪儀器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為國家節省資金近2億元,創匯1000多萬元;他通過儀器研制有力地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大大加快了中國測繪從傳統技術體系向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的轉變。
劉先林始終不渝的自主創新實踐,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和勇氣,打破了中國數字航空測量儀器領域長期被國外壟斷的局面,改寫了中國航空攝影測量采用膠片的歷史,推動中國測繪從傳統技術體系向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的跨越式發展。將中國測繪儀器研制水平推進到世界先進水平。
劉先林從事測繪行業50余年,致力于高端測繪設備的自主研發,近年來總是遇到令人費解的事:國內一些高端測繪設備的質量和性能不比國外大品牌差,價格只賣國外十分之一,可恰恰因為價低賣不動,只能走國際市場。
" 長此以往,浪費國家大量的資金,打擊我國科研人員研發高科技設備的積極性,對國家的自主創新很不利。"劉先林曾憂心忡忡地對記者表示。
1962年從武漢測繪學院(現武漢大學測繪學院)畢業后,劉先林一直在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工作,親歷了中國測繪設備的更新換代。他介紹,"現在全國測繪單位每年通過政府采購的國外高端設備金額至少10億元,移動測量車、航空數碼相機、高端GPS接收機等設備動輒上千萬元一臺"。劉先林說,中國已經掌握了世界上先進的測繪儀器生產技術,國產設備價格比國外便宜得多,性能也不差,"但一些單位采購時還是大手大腳,只買貴的、國外的"。
" 這些年,我國經濟高速增長,技術發展也是一日千里,以武漢大學為例,測繪學科被業界稱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相關采購單位,要破除對國外高端設備的迷信。對于高端設備國產化,政府應該出臺一些政策,多扶一扶。"在2014年的一次采訪中,劉先林說。他表示,只要國產設備能夠替代國外設備,采購和使用國產設備節約寶貴資金是國際通行的做法,并不違反國際貿易規則,政府招標要優先采購國貨,特別是技術含量高、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設備,"還需要制度設計,堵住'回扣'等灰色利益"。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森林旅游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
金融系列研究報告對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保險經紀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