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激發起這些孩子的興趣,夯實根基,才能讓他們走得更遠。
科大選擇的少年大學生,大多都有立志科學前沿研究的理想。按照拔尖科研人才需要的數理化等基本功要求,少年班學院先按照數學、物理專業水平的課程進行一年的基礎通識教育;第二年在全校范圍內自由選擇學科平臺,進入各學院學習;第三年再自主選擇專業學習方向。
“一開始學習特別難,什么都聽不懂!”唐榕向記者描述起初聽課時的茫然,盡管她也是同學們眼中的“學霸”。
少年班學習節奏非常緊張,多數人都保持早上6:30到晚上11:00的作息時間,并形成這樣刻苦的宿舍文化、班級文化。
杜江峰,如今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科大教授,昔日也是少年班的學生。他坦言,自己的科研之路經歷過不順,但感恩少年班的培養模式。“經過基礎課強化訓練后,大家適應能力很強,不局限于某個特定的學科領域,從事不同學科的研究都得心應手。”
這項“通識教育”也在全校推廣:得益于良好的綜合素質訓練,中國科大畢業生在學科、行業之間轉換游刃有余,在各個領域都有很強適應能力和開拓能力。
因材施教,尊重個性化發展的培養方案,“先不分專業、再自由選擇”就是科大少年班的首創。
少年班針對每個學生的興趣、特長,設計個性化培養方案,除了基礎課集中授課外,其他課程可在全校范圍內選擇修讀。畢業時再分別授予數學、物理、生物等不同的專業學位。
“我先試了無線電,上了電路分析,又去試了計算機,還是覺得不大對勁;后來又選了近代化學專業,但我更擅長物理,最終就選定了物理。”1982年考入少年班、當時14歲的盧征天,如今已是知名的物理學家、科大教授。
這種教育模式,賦予學生充分自主權,注重培養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少年班這些成功經驗,之后便在全校推廣,如今國內一些高校也復制這一模式,成為教育史上的創新之舉。
少年班格外注重書院式培養、專職化管理,師資、教學等都依托全校資源。
學院為學生配備學業導師,由精心挑選的近20位來自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業務水平高的老師組成。學院擁有18名老師的專職管理團隊,負責和學生的日常溝通和管理。
學院唯一開設的一門課叫“科學技術與工程導論課”,邀請所有院系的知名教授乃至院長來上課,講解各學科的精髓,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科學熱情。
一定程度上說,少年班就是一個“虛擬班級”,每個人都自由選擇自己的課堂,即使課程相同課堂也可能不同,只有開展集體活動或是回到宿舍時才回到這個班級。
“少年班的目的,不是選拔神童、培養神童,而是要給愛科學、有潛力的孩子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也是為中國教育做創新實踐。”時任中科大校長的萬立駿如此說。
求實、求新、求變,一直是少年班教學主旨所在。少年班教學模式始終在不斷探索調整,大約3至5年辦學方式就有小的調整。少年班教育改革探索,既是一步步經驗積累的產物,更是與時俱進的創新實踐。
大擔當:自古英雄出少年,群星閃耀,精英人才應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用優秀的資源培養精英人才,‘優秀’不意味著你有‘特權’,而是未來你應該有更大的責任和擔當。”陳旸反復強調少年班教育的意義。
多年來,少年班交出了一份群星閃耀的“精英譜”:
1981級駱利群,38歲時出任美國斯坦福大學正教授,2012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1982級盧征天,旅美時獲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現任中國科大教授;
1984級杜江峰,中科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大物理學院執行院長、教授;
1987級莊小威,34歲時成為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物理系雙聘正教授,是美國科學院最年輕的華人院士;
1996級尹希,未滿32歲晉升為哈佛大學正教授,打破華人記錄;
1998級陳宇翱,80后的中國科大教授,獲歐洲物理學會“菲涅爾獎”;
約有十位少年班畢業生在清華、北大任教;
……
當然,由李政道等這些諾貝爾獎學者倡導成立的少年班,人們期望這里也能涌現諾貝爾級學者。不過,現在看來,首批畢業的少年班學生,年齡最大的才50多歲,正處于干事的年齡,現在論最高成就,還為時過早。
“心存理想、仰望星空,回報社會,我們希望少年班的學生要有大擔當,培養學術精英、社會精英,能成為未來社會各領域的領軍人物,做社會文明的倡導者、時代進步的推動者,不能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陳旸表示。
做事前,先做人。
少年班學院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讓優秀畢業班學生志愿擔任低年級班級的助理班主任,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提升自我。學院還組織社會實踐,讓學生們更深入了解國情……
學成后,當報國。
這些年,少年班畢業學生已成為海歸學術報國的先鋒。根據2014年一項統計中,少年班畢業擔任的教授中,目前在海外與國內的人數比例已經從2005年時的“3.31:1”縮小到“1.19:1”。該報告還預測:“5年內少年班教授在國內工作的人數比例將反超海外。”
“畢業前和外界打交道時,才感受到‘少年班’沉甸甸的分量。”即將赴北大讀研的陳欣怡告訴記者,這也要求自己,要開啟一個有更高標準的未來。
2013級的少年班學生陳楚白今年就要留學美國,但已決定學成后歸國工作。他始終忘不了學校在我國“遠望號”航天遠洋測控船上舉行的成人儀式。
“這是宣誓,也更意味著有一天要用所學報效社會、報效祖國。等我歸來,仍是少年。”陳楚白說。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養生旅游產品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
產業用紡織品研究報告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優碳鋼市場發展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