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4年版醫療廢物轉運車行業兼并重組機會研究及決策咨詢報告
企業并購包括兼并與收購。公司兼并是指經由轉移公司所有權的形式,一家或多家公司的全部資產與責任不需經過清算都轉移為另一公司所有,而接受全部資產與責任的另一公司仍然完全以自身名義繼續運...
日前,一輛滿載電子產品的中歐班列從重慶出發,駛向歐洲。
日前,一輛滿載電子產品的中歐班列從重慶出發,駛向歐洲。這趟列車上,裝載電子產品的集裝箱并非普通的鐵路運貨箱,而是由中集集團旗下青島中集特種冷藏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中集冷藏”)研發生產的全球首款獨立蓄熱控溫集裝箱。
這款于2013年成功研發并批量投入使用的獨立蓄熱控溫集裝箱的問世,解決了中歐鐵路極寒天氣下無法運輸電子產品的難題,為中歐鐵路貨運常態化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中集“黑科技”讓中歐班列冬季運輸常態化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歐貿易加快發展,國際物流需求快速增長,為此,各地陸續開通了中歐國際班列。對于重慶、成都等西部內陸城市而言,中歐班列,不僅是一條簡單的物流通道,更是打通地域限制,與歐洲市場接軌的紐帶,其在推動城市產業轉型發展的同時,也開始重塑城市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因此,我國西部地區各地政府高度重視并加大力度開通多條中歐班列。
然而,在過去,這些從西部開出的中歐班列,經過亞歐大陸橋時,往往會遭遇海關重復查驗讓貨物滯留時間過長、班列信息反饋不及時、運單不統一增加操作環節、高達70℃的沿途溫差導致部分貨物無法在冬季運輸等難關,讓中歐鐵路難以實現暢通運行和常態運行。盡管在探索過程中,逐步解決了大多數難題,但部分產品“冬季停運”仍是困擾西部中歐班列的核心問題。
以“中歐班列(重慶)”為例,開通初期,貨源主要以IT產品為主。IT產品對低溫敏感,存放溫度不能低于-20℃。而“中歐班列(重慶)”所經線路跨越6個國家,冬季寒冷漫長,沿途極低溫度可能達到零下40℃,最高溫差達到70℃。如此極端的低溫,將對筆記本電腦、液晶顯示器等產品的性能造成破壞,嚴重影響貨物運輸安全。
“這一問題,也是‘新亞歐大陸橋’無法常年正常運行的最大挑戰。”青島中集冷藏技術中心副經理張洪春表示,“為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從2012年開始,青島中集冷藏組織精干力量,著手研發蓄能箱產品,通過刻苦攻關,最終成功掌握‘獨立蓄熱控溫集裝箱’技術,并快速投入生產。這也是全球首次成功實現了利用自然環境來儲存能量,滿足電子產品在冬季極端氣候條件下的長途保溫運輸。”
據張洪春介紹,獨立蓄熱控溫集裝箱技術,創新性地利用冬季中國內地與歐州地區之間地域自然氣候溫度差,采用高效相變蓄熱技術,發貨時相變材料在重慶等西部地區相對較高溫度環境下熔化蓄熱,當班列經過中亞、歐州極寒地域時,相變材料凝固放熱以保持集裝箱內部較高的溫度。集裝箱蓄放熱控溫過程無需機械和電子部件工作,也不消耗電源、柴油、化學燃料等外界能源,屬于真正的零能耗、零排放、零污染,具有極高的可靠性、環保性和經濟性,讓西部中歐鐵路承運的運能不再受季節影響。
獨立蓄熱控溫集裝箱前景廣闊
據悉,獨立蓄熱控溫集裝箱研發成功后,迅速受到市場關注。2013年,青島中集冷藏開始批量生產并投入“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的中歐班列使用。
“2013年冬天,首批有40多臺箱子投入到中歐班列(重慶)使用,貨物運輸時間也從過去海運的45天縮短到鐵路運輸的15天,為客戶創造了價值。”據張洪春介紹,從2016年開始,中歐班列(成都)開始大規模使用獨立蓄熱控溫集裝箱,并深受客戶歡迎。截至到目前為止,青島中集冷藏已經生產交付給全國客戶800多臺這款箱子。可以說,這款“黑科技”集裝箱目前在業界基本上有著非常高的知名度,畢竟經過五年的市場檢驗,質量和效果早已得到客戶高度認可。
中國鐵路總公司發布的《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指出,加大中歐班列組織力度,穩定既有直達班列,發展中轉班列,力爭到2020年,集裝箱鐵路國際聯運總量中班列占比達到80%。
據中國鐵路總公司數據顯示,2017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迅猛增長,全年開行3673列,同比增長116%,超過過去6年的總和。另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8年1-6月,中歐班列共開行2490列,同比增長69%。截至目前,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過10000列,開行線路達60多條,覆蓋我國大部分省份。
對此,張洪春表示,隨著全國各地中歐班列開行次數的逐年增加,國內越來越多筆記本、液晶屏、打印機、手機等電子產品將出口到歐洲。在這種背景下,青島中集冷藏全球首創的這款零能耗零污染“黑科技”集裝箱,未來的市場前景肯定會越來越好。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炎熱的夏天終于過去了,天氣逐漸轉涼,有車一族也不用擔心開空調產生高油耗的問題了,油耗再節約也不能省下幾個錢,油...
今天,融創中國在香港召開中期業績發布會,融創多項利潤指標比去年同期成倍增長,在投資人交流會結束后,董事會主席孫...
民法典是否保留計劃生育內容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其中的婚姻家庭編不再保留計劃生育的有關...
新個稅法正式亮相31日下午,備受社會關注的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至...
8月29日,比亞迪發布了2018年半年報。根據報告,比亞迪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但凈利潤卻同比大幅下滑。這背后的原因是2...
北京時間8月30日晚間消息,國外媒體報道,小米公司日前向印度網貸平臺ZestMoney投資了1340萬美元。本輪融資是ZestM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