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字化趨勢突出,房地產行業如何借力發力,企業如何邁出更大一步?
2017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企改革、創新創業發展的持續推進,舊泡沫將被逐步刺破,經濟將在各種不確定和沖擊中構筑新的增長動力。目前國內面臨如傳統行業產能過剩、非金融國有企業的高杠桿...
深圳正在告別炒房時代。
深圳正在告別炒房時代。
按照深圳決策者的這個節奏,接下來的每一步都是致力于解決剛需(包括人才)的需求。
據媒體報道,這兩天,深圳一些中介、貸款人員在推介法拍房,而且數量不少。以阿里司法拍賣網站為例,一年時間,目前法拍房數量激增至222.5%。
我的一位熟人緊張地告訴我:“剛剛在深圳買房沒幾個月,發現我一個鄰居把房子賣了,怕下跌,結果就看到斷供潮的消息。”
深圳人是房地產市場上勇立潮頭的一種人,敢打敢沖,敢加杠桿。因此深圳樓市從來都是漲的時候領漲,跌的時候領跌,深圳樓市是全國樓市的風向標。無它,因為深圳的民間游資十分充沛,而且深圳人膽子大。
站在這樣的視野里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深圳關外的房價已經超過很多重量級省會城市中心區的房價,站在這樣的角度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深圳的千萬富翁們要冒雨站在某售樓部門口等抽簽,中一個簽賺200萬,冒點雨實在不算啥,不要說冒雨就是下刀子也要挺住。
當然,深圳的經濟數據堅挺是深圳房價高企的重要原因,談房價,我們不能離開這個基本面。
只是,這一次深圳的樓市可能會面臨十幾年來最大的挑戰,深圳炒房客可能再無機會卷土重來。隔壁的城市香港,房價已經下跌。深圳房價此前的高歌勐進態勢已經改觀,開始緩緩向下,雖然每次公布的下跌的絕對金額都不大,但是真正的炒房老手已經如驚弓之鳥紛紛逃竄,或者陷入惶恐之中:深圳10月一手住宅成交均價54071元/平方米,環比下跌9元/平方米。一手住宅成交量為1835套,環比下降18.3%,月成交量繼續下滑。成交面積17.82萬平方米,環比下滑19.10%。
炒房客基本都是用足了杠桿,有些人還借了高利貸,房價只要一直漲,大家都相安無事,房價只要不漲,不要說下跌9元/平方米,就是下跌1元/平方米,站在懸崖邊上的炒房客們就可能隨時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請腦補一下那些股權質押后被平倉的大佬們的臉色。
結果就是斷供,房子被法拍。這一輪慘狀不過是香港樓市上一周期慘狀的輪回而已。
深圳當然有足夠數量的富裕人群,只是,樓市的信心正在迅速失去,而深圳又是一個完全不依靠土地財政的城市,所以,指望政府救市的思路在深圳完全行不通。
相反,深圳是這一輪樓市調控的急先鋒,相應調控措施基本都比同級別城市更嚴厲,所以,從7·31加碼新政以來,深圳樓市開始加速下跌,全盤翻綠,其中,寶安和福田下滑幅度最大,寶安均價下滑1.1%,福田下滑1.0%。
但是深圳官方并未手軟,既然房地產稅遙遙無期,既然土地供應大幅提升在深圳已經沒有可能,那么一點一點用政策手段去滿足剛需就是可以努力的方向,何況深圳對真正的人才的渴求從來沒有停止過。
11月5日,深圳公布了《關于規范已出讓未建用地土地用途變更和容積率調整的處置辦法(第二次征求意見稿)》。意見稿中首次明確:可銷售人才住房的地價,將按照商品房市場定價的30%確定。
這不僅意味著直接拉低了房地產市場的估值,而且也分流了房地產市場的潛在買家。按照深圳決策者的這個節奏,接下來的每一步都是致力于解決剛需(包括人才)的需求。鼓勵炒房,鼓勵加桿桿投資,可能在深圳永遠不會再來,一場豪宴實際上已經散場。
原因有三點:深圳不愿意再聽到“別讓華為跑了”的類似聲音,深圳希望這樣的企業更多在深圳扎根做大,任正非吐槽深圳的房價不是一天兩天了。深圳更希望華為們留下來,炒房客們走開。這是發展問題。
深圳是科創之城,是增速最快的一線城市,也是被賦予厚望的城市,既然經濟向好,沒有必要為高房價的壓力背鍋,得不償失,所以,調控肯定會一直保持高壓狀態。這是政績問題。
眾所周知,房價與放貸速度以及貨幣供應量有關,現在兩者對深圳炒房客都不利,這是政策問題,沒有可能在短期內解決。
一個終極問題是:深圳未來的房價會漲還是會跌?正常的情況難道不是應該有漲就有跌嗎?
相關閱讀:
據深圳中原研究院數據,10月二手住宅價格為52481元/平方米,環比下滑0.73%,且下滑幅度較上月提升0.57個百分點,實現三月連跌。具體來看,全市各區二手住宅成交均價皆出現下跌。其中,寶安和福田下滑幅度最大,據深圳中原研究院數據,寶安均價下滑1.1%,福田下滑1.0%;而羅湖下降幅度最小,環比下滑0.4%,均價57553元/平方米。
深圳市規土委數據顯示,10月,深圳新房成交量僅為1835套,環比下降18.37%。從7·31新政后短短三個月內累計下降49.07%,創近半年新低;二手房住宅過戶3787套,環比下跌23.53%,創下近20個月(今年2月份除外)以來的最低值。
房地產行業發展機遇大,如何驅動行業內在發展動力?
專家免費咨詢答疑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園區規劃 十三五規劃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中研網訊:據國研網統計數據顯示全國錫進口創匯額:2004年全國錫進口創匯額為12103萬美元。2005年全國錫進口創匯額為4...
由餓了么口碑合并成立的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近日完成40億美元新融資,其估值已飆升至300億美元。其中超過30億美元的新...
中研網訊:據國研網統計數據顯示 全國鋅進口創匯額:2004年全國鋅進口創匯額為48744萬美元。2005年全國鋅進口創匯額1...
10月份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回調,但是今年,原油價格重心較去年明顯抬升,領漲大宗商品。隨著國際油價的復蘇,化工板塊...
諾基亞與愛立信這兩家國際通信設備巨頭近日與國內三大運營商密集簽訂設備采購協議,除了常規的4G LTE設備以外,5G設7...
周四Netflix首席內容官特德-薩蘭多斯(Ted Sarandos)表示,公司計劃在亞洲再制作17部原創劇集,以期進一步提高國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