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至今,你的薪資有變化嗎?近日富士康因不加班工資低,月工資兩三千熬不住掀離職潮。
富士康因不加班工資低掀離職潮
疫情至今,你的薪資有變化嗎?近日富士康因不加班工資低,月工資兩三千熬不住掀離職潮,5月13日,河南鄭州經開區富士康廠區掀起了員工的離職潮。據廠區內小賣部老板娘介紹,廠區人員確實少多了,生意慘淡。保安稱很多人熬不住低工資走了,訂單和原材料由于疫情到不了位,不能加班工資太低,派遣工基本走完。
據悉,富士康公布2019年第四季度業績報告顯示,營收為1.74萬億元新臺幣,同比減少4%;凈利潤為477.66億元新臺幣,同比下降24%。2019年營收為5.34萬億元新臺幣,同比增長1%,凈利潤為1153.09億元新臺幣,同比下降11%。
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19-2025年中國智能工廠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分析顯示
智慧工廠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智慧工廠是現代工廠信息化發展的最新階段,也是工廠產業模式發展的最終目標。它是在工廠生產的過程中,引入數字化管理技術,利用物聯網的技術和設備加強信息化管理和服務,通過實時監控設備和軟件,掌握產品的生產銷售環節,對生產過程實現實時控制,合理的編排生產計劃和生產進度,最終實現工廠生產的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另外,可以在產品生產的過程中,引入綠色智能化生產手段,構建一個綠色節能高效的智能化工廠。2016年,廣州先進制造業增加值266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54.6%,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基本確立;科技創新企業規模不斷增加,總數達到12.7萬家以上,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的創新型企業不斷涌現。
去年是“互聯網++”和智能化全面爆發的一年,“互聯網++”滲透到各個領域,人工智能應用等方面也取得了長足進步,與之相關的信息化建設、智能制造技術全面提升。
在“中國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企業在用人、制造產品等方面都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特別是在對用工有著特別需求的制造行業,隨著智能設備、自動化生產線、智慧工廠越來越多,企業人力又將何去何從呢?企業作為智能化生產制造的主體,一方面必然將享受到提升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等智能制造所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但是另一方面,也要面對我們國家的制造業還處在“工業2.0補課,工業3.0普及,工業4.0示范”并進的情況下。
隨著生產設備的逐漸增多,生產過程的日益復雜,對系統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通過智能化手段進行設備的控制管理成為數字化工廠發展的主要趨勢。在工業自動領域,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所有的生產資料開始向云端聚集,資料和運算位置的主要模式發生顛覆性變革。云端計算可以為企業生產提供更為系統、完整的專業化服務,生產設備不再是單一獨立的個體,而是生產過程中必備的一環,這種創新型的工業制造流程,勢必為制造業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比如,智能工廠體系中制造執行系統和生產計劃系統的智慧化,會加深生產環節的連線程度,一旦所有的生產環節實現完全溝通,那么整個社會的生產規則都會發生相應的改變。
智慧工廠的發展是產業智能化的新方向,自動控制理論在網路環境下的控制方法和運算模式,都需要不斷地創新,其特征也體現在專業化生產的各個方面。系統自主能力的提高,使制造主體能夠實現自主采集外部的生產資料和信息,并且能夠自主規劃自己的下一步行動計劃;技術發展的整體性要求,將實際生產的各個環節聯系在一起,集合新型的多媒體技術,展現整個產品的設計制作流程;通過系統的自我學習能力,在制作的過程中,落實資料庫信息補充,及時的診療生產障礙,作好系統維護,實現人機之間的協調合作。
智能工廠行業需求市場
人口紅利優勢不再,中國制造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以前,傳統的生產線中人員的成本是非常低的,勞動人口的供應市場遠大于需求市場。而近年來,各地企業不約而同的出現了招工難的問題,由于勞動人口供應的減少,人員對于漲薪的需求逐漸強烈,人員成本逐步上升,而在全球經濟緩慢復蘇,國內經濟下行的趨勢下,不少企業出現了內憂外患的局面,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已無法滿足工人對工資剛性增長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勞動力緊張的緣故,各地區對于勞動力資源的爭奪愈發強烈,三四線中小城市鼓勵本地市民在家鄉就業,從一二線大城市打工的流動人口陸續返鄉,支援家鄉建設,使得大城市的制造業面臨勞動人口短缺的現狀。另外,由于金融、互聯網等行業的大力發展,應屆生在選擇工作時都想方設法進入這些行業,不愿在實體制造業發展,主要原因是他們不愿意干枯燥的體力活,同時認為金融、互聯網等領域的薪水要高于制造業。綜上來看,由于勞動人口的供應量無法滿足目前市場需求,中國制造業急迫需要一場轉型--一場機器替代人勞動的轉型。
在未來中國制造業的工廠里,機器人將替代一半以上人的勞動,“機器換人”正成為越來越多企業轉型升級的共識。目前很多企業都具有比較強烈的機器換人的愿望,一些企業正在等待扶持政策端的出臺。“機器換人”后,61.5%的企業至少減少10%的一線員工,其中16.3%的企業減少30%以上一線員工,這樣不僅降低了勞動人員成本,極大地緩解了人員壓力,同時還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了事故的發生。
國內“機器換人”的熱潮已經席卷各大城市,其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帶。尤其廣東和江浙地區走在最前列,各大企業積極布局機器人在生產線上的應用,市政府也積極推動智能生產的發展。由此看出,中國各城市對于目前勞動力下降的格局都在思索解決辦法,市場強烈的需求愿望促使著機器替代人成為產業線上的“操作員”。
智能工廠行業客戶結構
目前我國有67%的制造業和62%的航天與國防機構都有智能工廠的相關舉措。然而,超過三分之一(37%)的生命科學和制藥公司正在利用數字技術,開創新商業模式。未來我國各行業的工廠都可能滲透智能化,甚至全智能化。
智能工廠行業未來前景
至2022年底,制造業企業預計21%的工廠將會轉為智能工廠。而已開始和智能機器一起工作的行業,例如航天與國防,工業制造業和汽車行業等,預計將成為這一波數字轉型的領導者。
對此,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智能工廠行業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欲了解關于中國智能工廠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19-2025年中國智能工廠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2020-2025年自動化生產線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在一個供大于求的需求經濟時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時就牢牢地鎖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會傾盡畢生的精力及資源搜尋產業的當前需求、潛在需求以及新的...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2020建材機械制造行業深度調研及市場投資價值評估建材機械產業主要包括原材料產業(如鋁錠、金屬材料、專用泥土等)、...
家居建材市場供需情況如何?隨著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共同發布了2018年12月份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B...
2020中醫藥產業發展前景及規模預測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從文化學的角度研究中...
2020高等教育行業全景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2018年8月28日,國家層面的高校“雙一流”建設行動指南,在千呼萬喚中正3...
五糧液市值沖破萬億隨著白酒三季報行情開啟,板塊連日大漲,五糧液股價不斷創新高。11月5日早盤,五糧液漲超2%,市值...
診斷試劑行業在國內為新興行業,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發展相對落后。目前國內診斷試劑行業生產企業約300-400家,其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