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會是下一個人類棲息地嗎?據悉,我國計劃2030年對土星木星穿越探測。目前我國火星探測器計劃7至8月發射,將驗證相關的關鍵技術。
火星會是下一個人類棲息地嗎?據悉,我國計劃2030年對土星木星穿越探測。目前我國火星探測器計劃7至8月發射,將驗證相關的關鍵技術。之后還計劃在2030年再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執行采樣返回任務,并在火星采樣返回后,使用環繞器繼續飛行,對其他小行星進行環繞探測。此外,我國計劃2030年對土星木星穿越探測。據悉,火星與地球最近的時候,距離大概有5500萬公里。探測器在經過長途飛行后,如何成功被火星的引力場捕獲是是否可以成功著陸火星的關鍵所在。如果捕獲失敗,探測器將與火星擦肩而過。我國的火星探測任務分為兩部分,今年即將執行的是火星探測將驗證相關的關鍵技術。我國還將計劃在2030年再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執行采樣返回任務。在完成火星表面采樣返回后,停留在火星軌道上的環繞器則繼續飛行,對其他小行星進行環繞探測。
火星(Mars)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于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橘紅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鐵礦(氧化鐵)。我國古書上將火星稱為“熒惑星”,西方古代(古羅馬)稱為“戰神瑪爾斯星”。火星直徑約是地球的一半,體積為15%,質量為11%,與地球陸地面積相當,面積還是很大的。
衛星通信是利用衛星中的轉發器作為中繼站,通過反射或轉發無線電信號,實現兩個或多個地球站之間的通信。衛星通信是現代通信技術與航天技術的結合,并用計算機對其進行控制的先進通信方式,是目前衛星技術最具產業化的應用方向,構成了衛星產業的最主要組成部分。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球共有在軌衛星1811顆,分屬59個國家。全球衛星數量過去幾年快速增長,由2012年1167顆在軌衛星增長至2018年1811顆。在軌衛星中,數量最多的是包括通信衛星在內的商用衛星和對地觀測衛星,分別占比35%和19%。
根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2019年5月8日發布的2019年《衛星產業狀況報告》。2018年衛星產業總收入2774億美元,全球航天產業規模為3600億美元,衛星產業總收入占全球航天產業規模的77%;2018年衛星產業總收入比2017年增長3%,增幅與2017年持平。
目前,衛星通信系統已經成為世界電信結構中的重要部分,為世界各國提供電話、數據和視頻等服務。衛星通信技術在國際通信、國內通信、國防通信、移動通信和廣播電視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適用于邊遠地區、農村、山區、海島、災區以及遠洋艦隊和遠航飛機等陸地通信不易覆蓋的地區。2018年12月29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航天科技集團)"鴻雁"星座首星在酒泉衛星發射場成功發射。"鴻雁"星座由一個移動星座和一個寬帶星座組成,涉及300余顆低軌道小衛星及全球數據業務處理中心,具有數據通信、導航增強等功能。
2018年,中國發射了18顆北斗衛星,目前有35顆北斗衛星投入使用,比美國GPS多4顆。2018年中國的通信、導航、遙感等各類在軌應用衛星超過200顆,空間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最多的是美國有600多個,第三位是俄羅斯。
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中國衛星通信行業深度分析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分析
中國衛星通信行業供給情況分析及趨勢
第一節 2016-2018年中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供給分析
一、衛星通信整體供給情況分析
2018年中國航天發射39次任務中,有37次任務由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實施,2次由其他火箭實施;共計發射105個航天器,包括95個國內航天器和10個國外航天器。
2018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等重大工程和專項穩步推進,大幅提升中國航天技術與應用能力。
2018年,中國發射了18顆北斗衛星,目前有35顆北斗衛星投入使用,比美國GPS多4顆。
藍皮書稱,2018年中國的通信、導航、遙感等各類在軌應用衛星超過200顆,空間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最多的是美國有600多個,第三位是俄羅斯。
二、衛星通信重點區域供給分析
圖表:2018年中國航天發射記錄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圖表:中國四大航天發射場
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是我國首個國家級商業航天產業基地,2017年正式開工建設,戰略定位主要包括圍繞新型運載火箭及發射服務、衛星平臺及載荷、空間信息應用、地面及終端設備制造等領域,打造世界級商業航天產業基地;打造華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高;在商業航天龍頭項目牽引下,快速切入航天新材料領域,打造中部地區新材料產業示范區。上海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航天產業基地,2006年開發建設,主要包括航天科技研發中心、航天科技產業基地和航天科普基地組成。
其中航天科技研發中心定位是打造集運載火箭、應用衛星、載人飛船、防空武器等航天產品研發、研制、試驗于一體的航天科技研發基地,航天科技產業基地則以產業集群為目標,發展衛星導航應用和新能源產業,形成以衛星應用、航天技術及應用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2008年正式揭牌,以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發展為牽引,發展航天及軍民融合、衛星及應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四大產業,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航天產業新城。
航天特色產業園和科技城等不斷涌現。2019年4月,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正式開工,預計2020年建成,其中航天器智能制造中心的衛星批量生產線建成后,將成為中國國內首條小衛星智能化批量化生產線,有望實現年產百顆衛星的生產能力。
2018年3月,文昌航天科技城完成初步規劃,致力于布局3大航天科創園、6大航天小鎮,發展"航天+"產業,重點打造航天科研及信息產業、航天重裝及商業航天產業、航天技術展示交易及服務貿易產業、航天金融產業、航天生命工程產業、航天科普文化教育旅游創意產業等六大航天產業鏈,現已納入海南未來“海陸空”發展的三個重點之一。欲了解關于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中國衛星通信行業深度分析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2020-2025年版衛星應用產品入市調查研究報告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新產品層出不窮的今天,要開發一個新品并能迅速在市場上推廣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只有經過科學的市場分析、消費者分析、競爭對手的分析,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企業開發的新...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2020建材機械制造行業深度調研及市場投資價值評估建材機械產業主要包括原材料產業(如鋁錠、金屬材料、專用泥土等)、...
家居建材市場供需情況如何?隨著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共同發布了2018年12月份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B...
2020中醫藥產業發展前景及規模預測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從文化學的角度研究中...
2020高等教育行業全景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2018年8月28日,國家層面的高校“雙一流”建設行動指南,在千呼萬喚中正3...
五糧液市值沖破萬億隨著白酒三季報行情開啟,板塊連日大漲,五糧液股價不斷創新高。11月5日早盤,五糧液漲超2%,市值...
診斷試劑行業在國內為新興行業,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發展相對落后。目前國內診斷試劑行業生產企業約300-400家,其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