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是水陸交通的集結點和樞紐,工農業產品和外貿進出口物資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裝卸貨物、上下旅客、補充給養的場所。由于港口是聯系內陸腹地和海洋運輸(國際航空運輸)的一個天然界面,因此,人們也把港口作為國際物流的一個特殊結點。
港口是水陸交通的集結點和樞紐,工農業產品和外貿進出口物資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裝卸貨物、上下旅客、補充給養的場所。由于港口是聯系內陸腹地和海洋運輸(國際航空運輸)的一個天然界面,因此,人們也把港口作為國際物流的一個特殊結點。
2019年全年,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395,083萬噸,同比增長8.8%。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432,069萬噸,同比增長4.8%,集裝箱吞吐量26,107萬TEU,同比增長4.4%。
2019年,位列中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前十大港口排行榜的依次為:1.寧波舟山港;2.上海港;3.唐山港;4.廣州港;5.青島港;6.蘇州港;7.天津港;8.日照港;9.煙臺港;10.大連港。
總體來看,2019年前十大港口排名座次較2018年變化不大。從貨物吞吐量排名來看,前七位座次均保持不變,且相鄰位次之間拉開了一定差距,未有出現貨物吞吐量十分接近的情況,按此預計,2020年,主要大港格局已定,較難出現排名大變動的情況。
除前七名之外,煙臺港也保持了2018年貨物吞吐量全國第九位的位次不變。前十大港口排名中,相較2018年唯一的變化是,日照港和大連港互換位置,日照港從2018年的第十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八位,取代了大連港2018年第八位的座椅。
從集裝箱吞吐量排名來看,前八位名次與2018年保持不變,唯一變化的是2018年排名第十的蘇州港躍升一位,取代了2018年排名第九的營口港,營口港則滑落至第十。在2018年,營口港以13.2萬標箱的微弱優勢領先蘇州港,但在2019年,由于增速大幅下滑15.6%,蘇州港以多出79萬標箱的優勢,在2019年反超營口港。
想要了解更多行業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20-2025年中國港口碼頭行業全景調研與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一、廣州港國際地位分析
廣州港是中國第四大港口,吞吐量居世界第五位,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廣州古港就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1300多年前的唐宋時期,“廣州通海夷道”是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至清朝,廣州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和對外貿易的最大港口;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使廣州港發展成為國家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和華南地區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
步入21世紀,在腹地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支撐下,廣州港快速發展,從2004年開始連續3年,港口貨物吞量保持每年以5000萬噸的速度增長;2006年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3億噸,居中國沿海港口第三位,世界港口第五位;集裝箱吞吐量達到666萬標準箱,居全國第五。現已與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黃埔新港和新沙港位于廣州東部、珠江的出海口,均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集裝箱碼頭。蓮花山港、南沙港、廣州開發區穗港碼頭和增城新塘港已開通往返香港的客、貨輪,花都區開通往返香港的貨輪。內河可沿東、西、北江航道溝通廣東省各地和廣西,與100多條河道相連接。
秉承“海上絲綢之路”的遺風,廣州港與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50多個港口有海運貿易往來,與美國巴爾的摩港、洛杉磯港、圣地亞哥港、加拿大溫哥華港、澳大利亞悉尼港、意大利那不勒斯港、南非德班港、菲律賓馬尼拉-達沃港、新西蘭奧克蘭港、日本博多港、瑞典哥德堡港、等11個港口締結為友好港,促進了港口城市之間的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
二、廣州港吞吐量分析
2018年起,廣州市將啟動新一輪建設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未來三年,廣州港航項目計劃投資1000億元,爭取到2020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達到6.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2500萬標箱,國際航線達到120條。
圖表:2019年12月及2019年全年廣州港吞吐量及外貿吞吐量情況
數據來源:交通運輸部
目前,廣州港集裝箱發展呈現珠江東岸黃埔新港、新沙港區和西岸南沙港區雙翼驅動的格局,形成巨大合力,促進集裝箱發展再攀新高峰。同時,南沙港區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成為南沙新區和南沙自貿區的強力引擎。
《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力爭到2020年,完成港航相關項目投資1000億元,集裝箱吞吐量力爭達到2500萬標箱,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6.3億噸,國際航線達到120條。
三、廣州港發展狀況
《2015年廣州港南沙港區十項促發展措施》的公布,廣州港南沙港區迎來新的發展推動力。這些措施包括提升碼頭能力、提升服務、降低收費等,通過港口內外部環境的改善,提升港口的多元化發展空間。南沙只是新時期廣州港發展的一個縮影。事實上,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廣州古港就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廣州港能成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和發祥地,并一直興盛至今并非偶然。廣州港集團研究部副部長陳建軍,縱觀華南乃至全國,廣州港是所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中區位優勢最好的一個。
從地理上看,廣州港位于廣東海岸線的中央、珠江出海口;從交通上來說,廣州港既有面向大海的便利,也有河口港特有水網密集的優勢。目前中國進出口總額的90%是通過海運完成的,站在港口人的角度,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對港口的發展都具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在新的發展階段,南沙港在廣州港區中地位極其重要。十年來,廣州港集團累計投入150多億元,先后建成了南沙一、二期,小虎石化、南沙汽車、南沙糧食通用等一批碼頭項目,南沙三期在2014年投入使用2個泊位,累計新增港口能力1.5億噸,“相當于再造了一個廣州港”。下一步廣州港將持續加快綜合能力建設,推進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開發,建設航運物流服務集聚區,培育航運金融業務等。
四、廣州港發展思路
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引領和推動下,借助自貿試驗區“擴容”帶來的良好契機,中國南部重要港口廣州港正在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成長為國際性樞紐大港。
作為全國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華南地區的重要外貿口岸,廣州港不僅擁有發達的腹地經濟,優越的深水航道自然條件,而且近年來在航運軟實力開發等方面也躍躍欲試。
努力增強航運軟實力。廣州航運交易所早在2011年成立,成為珠三角唯一合法的船舶交易服務機構。 據有關部門透露,廣東省、廣州市將共建廣州航運交易所,建設航運大數據中心、市場監測中心和交易中心;大力發展航運總部經濟、航運金融保險等現代航運服務業。
開發內陸貨源,向粵北、中南、西南等內陸腹地延伸物流鏈。力爭到2017年底,建成20個廣州港內陸港。為完善港口服務功能和實現區港一體化發展,廣州港正在推動碼頭后方物流園區規劃和建設。
2020-2025年中國港口碼頭行業全景調研與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港口是水陸交通的集結點和樞紐,工農業產品和外貿進出口物資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裝卸貨物、上下旅客、補充給養的場所。由于港口是聯系內陸腹地和海洋運輸(國際航空運輸)的一個天然界面,因此...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光電子器件是光電子技術的關鍵和核心部件,是現代光電技術與微電子技術的前沿研究領域,是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目...
美國將于11月4日正式退出《巴黎協定》。美國將如何繼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將取決于大選結果。《巴黎協定》在2016年114...
將馬術納入中小學體育課新疆阿勒泰市萬名中小學生迎來了本學期“馬術培訓”第一課。在一處戶外場地上,來自市二中的44...
動力煤價格持續上漲動力煤11月03日最新價格614.00元/噸,最近60天上漲10.48%。上周,動力煤價格再現漲勢,秦港動力6...
十四五明確房住不炒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租購并舉、因城施策,...
將馬術納入中小學體育課新疆阿勒泰市萬名中小學生迎來了本學期“馬術培訓”第一課。在一處戶外場地上,來自市二中的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