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征信業務及其相關活動,加強征信監督管理,《辦法》對信用信息和征信業務做了明確規定。第二章第五條指出,征信機構采集信用信息,應當遵循“最少、必要”的原則,不得過度采集。
近年來,我國征信業進入快速發展的數字征信時代,征信新的業態不斷涌現,但由于缺乏明確的征信業務規則,導致征信邊界不清,信息主體權益保護措施不到位等問題不斷出現。此前報道顯示,網友買菜莫名被開通美團月付,欠款100多元,這個美團月付如果出現賬單,不及時還款就會影響個人征信。
事實上,現在有不少平臺都有類似的功能,讓用戶先用后付,如果賬單到期后不及時支付相應金額,輕則會影響用戶在該平臺的正常使用,重則會影響用戶在征信中的信用。如果個人征信出現問題,以后買房買車在辦理銀行業務時,就會受阻。那么有什么辦法避免征信被濫用呢?
1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就《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為規范征信業務及其相關活動,加強征信監督管理,《辦法》對信用信息和征信業務做了明確規定。第二章第五條指出,征信機構采集信用信息,應當遵循“最少、必要”的原則,不得過度采集。
根據中研普華出版的《2021-2025年中國征信服務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個人信息一般指公民個人信息。“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
征信業務,是指對企業、事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統稱企業)的信用信息和個人的信用信息進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動。此次出臺的規定表明,我國目前正在不斷打擊違法違規過度采集個人信息。
央行自2016年即開展了《辦法》的調研起草工作,至今已醞釀4年多。各方普遍認為,征信進入新時代,面臨新挑戰,出臺《辦法》十分必要,并且時機已經成熟,建議加強對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對外提供等各個環節進行監管,保護信息主體合法權益、增加征信有效供給,實現征信業的高質量發展。
目前,信息安全、隱私保護領域存在一些亂象,例如違規收集與使用信息,強制、頻繁、過度索取用戶權限,超范圍收集信息,欺騙誤導用戶主體下載App等。此次《征求意見稿》提出“采集個人信息,應當告知采集的目的、信息來源和信息范圍等,采集非公開的企業信用信息,應當取得企業同意;整理、保存、加工信用信息,應遵循客觀性原則,不得篡改原始數據”,有助于規范征信機構信用信息采集方式,對客戶主體充分履行告知義務,有利于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機構應當認真遵照央行規定,對標監管要求查漏補缺,同時,也應當遵守網信辦、工信部相關規定。
此前監管曾表示,中國政府已明確將數據列為與勞動、資本、技術并列的生產要素,數據確權是數據市場化配置及報酬定價的基礎性問題。征信業屬于金融業范疇,而金融業作為數據密集型行業,更需要加強對數據、對信息的防護。
近十年來,數字經濟與普惠金融的快速發展對征信市場發展、社會信息體系建設提出更高要求,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為個人征信業務市場化創造了有利條件,由此催生了個人征信體系市場化這一時代產物。
一方面,數字經濟和普惠金融的快速發展對征信數據的覆蓋面、準確性和個性化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央行征信系統難以滿足經濟金融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淘寶、京東等互聯網交易平臺以及各類小額貸款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在各自細分領域中積累了海量個人信息,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為處理量級大、碎片化、標準化程度低的個人信息提供了強大科技的支撐,使市場化機構采集、整理、加工、共享傳統金融機構以外的個人信用信息比央行更具優勢。
2013年1月21日,國務院公布《征信業管理條例》,明確經營個人與企業征信機構準入標準,授權中國人民銀行對征信業市場進行管理,標志著我國征信體系建設進入了市場化、法制化、規范化發展的新階段。
2018年2月22日,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獲得我國首張個人征信業務牌照,個人征信業務市場化取得實質性突破。如果樸道征信順利通過央行評審,將預示著我國個人征信業務市場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
去年12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對外宣布,批準樸道征信有限公司個人征信業務許可。這是繼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之后,第二家拿到牌照的個人征信機構。人民銀行表示,此舉是為增加征信有效供給、積極推進我國征信業市場化發展作出的決定。
人民銀行將把為金融經濟活動提供服務、用于判斷企業和個人信用狀況的信息服務,全部納入征信監管,實行持牌經營。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民營資本和社會力量有序發展市場化的征信機構。
作為央行征信系統的有力補充,市場化的個人征信機構將大幅拓寬征信體系覆蓋范圍,提高信用數據精準度,為不同類型的金融和社會機構提供個性化征信服務,從而有力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乃至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欲了解更詳實的中國征信服務行業發展前景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報告《2021-2025年中國征信服務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2021-2025年中國征信服務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在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信息已經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信息資源的優先占有者勝,反之則處于劣勢。中國每年有近百萬家企業倒閉,對于企業經營而言,因為失誤而出局,極有可能意味著從此退出歷史...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1月12日,在《旺達幻視》首播前,費奇在接受采訪時確認,《死侍3》將成為漫威電影宇宙的一部分。《開心漢堡店》的編劇...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現場推進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
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央行最新消息報道稱,信用卡不得僅展示日利率和日還款額,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
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或達150萬輛根據有關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228.8萬輛,同比增長6.6%,實現6...
近日,多家奢侈品牌迎來2021新年漲價潮,LV于上周全面上調大部分產品售價,漲幅在1%至13%之間。1月11日,上海多家奢...
1月12日消息,拉夏貝爾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選舉張瑩為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長,任期自本次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至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