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和韓國的新船接單量占全球份額的比例分別為48.8%和41.4%。時隔兩年中國超過韓國,重返全球第一,日本則以7%的份額,排名第三。
我國造船產業又重返世界第一!工信部日前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和韓國的新船接單量占全球份額的比例分別為48.8%和41.4%。時隔兩年中國超過韓國,重返全球第一,日本則以7%的份額,排名第三。此外,我國2020年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3.1%和44.7%,在國際市場份額中繼續領先。
據工信部統計,2020年1至12月,全國造船完工量385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9%,其中海船為1082萬修正總噸;新承接船舶訂單量289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0.5%,其中海船為969萬修正總噸。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7111萬載重噸,比2019年底手持訂單量下降12.9%,其中海船為2502萬修正總噸,出口船舶占總量的91.7%。
2020年,我國造船三大指標國際市場份額以載重噸計和修正總噸計都保持世界領先,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3.1%、48.8%和44.7%。分別有5家、6家和6家企業進入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前10強。
2020年,造船產業集中度保持在較高水平,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業占全國70.6%;新接船舶訂單前10家企業占全國74.2%;手持船舶訂單前10家企業占全國68%。
根據中研普華出版的《2021-2025年中國船舶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
有專家表示,造船行業的起落興衰,一向是衡量一國經濟的重要風向標。船舶工業是現代綜合性產業,也是軍民結合的戰略性產業,能夠為海洋開發、水上交通運輸、能源運輸、國防建設等提供必要的技術裝備,是國家裝備制造業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現代化大工業的縮影,也是關乎國民經濟發展與國防安全的戰略型產業。對于我國而言,船舶工業成為國家經濟命脈中的一個支柱產業,在經歷多年的發展之后,我國船舶工業不斷壯大,已然成為國際船舶工業中的重要力量,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船舶工業是提升一國綜合國力的必備產業,現階段,發展我國船舶工業更為重要,是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加快海洋開發步伐、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障水上 運輸安全、維持國民經濟增長、保證國防安全的必然需求,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不確定性的雙重影響下,全球造船業處于近30年來的大蕭條階段,各國造船企業手持訂單都出現大幅下降。
而我國船舶工業卻在去年逆勢上揚,實現全面的突破,在造船完工量、新船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方面實現了全球第一的市場份額,特別是中國造船工業在各個船型上都有斬獲,彰顯了中國船舶工業極強的韌性和堅實的工業基礎。
據悉,三大指標是業界衡量造船工業發展規模與實力的重要依據,之前三大指標全球第一一直被日本或韓國所占據。2010年中國首次躍居世界第一,但是在新船訂單方面,2018年、2019年又被韓國反超。
業內專家表示,今年我國新船接單量能夠重返世界第一,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國內疫情防控措施有力有效,堅定了船東對中國企業的信心,我們的研發人員主動作為、創新工作,確保了在疫情下和客戶的溝通交流各個環節的暢通、高效。
2019年,由于世界經濟受國際貿易與地緣政治風險影響因素增多,船東投資相對謹慎,造船市場新船需求有所萎縮,全年成交新船1151艘、6440萬載重噸,以噸位計,同比減少31.4%。
從船型類別看,液化氣船市場持續活躍,2019年年全球成交訂單118艘、569萬修正總噸,以修正總噸計,對全球造船市場貢獻了22%,占比最高。相比之下,油船、散貨船與集裝箱船的新船成交量不同程度萎縮。
從典型產品看,船舶大型化趨勢延續,超大型集裝箱船、新巴拿馬型集裝箱船、紐卡斯爾型散貨船與8.4萬方-8.6萬方VLGC等備受青睞;同時,海運貿易航線變化帶來新機遇,如北美加大能源出口催生能源運輸船訂單;區域經貿活躍疊加貨物轉港集散需求旺盛,持續刺激支線箱船、雜貨船等船型訂單釋放。
從環保船型看,海事規范不斷升級,船東投資傾向環保船舶,2019年年已確定加裝脫硫塔或配備環保主機的訂單數量占市場總量的30%,較2018年提升5個百分點。2021年,我國造船業將完工10220萬噸,到2025年將達到11000萬噸。
圖表:2020-2025年船舶制造行業造船完工量預測(單位:萬載重噸)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近年來我國船舶工業逐漸向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陸續出臺產業政策支持行業發展。工信部聯合交通運輸部、國防科工局共同發布《智能船舶發展行動計劃(2019年-2021年)》;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交通運輸部聯合各大部委發布《智能航運發展指導意見》等,旨在加快推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在船舶、港口、航道、航行保障、安全監管以及運行服務等領域的創新應用,重點突破狀態感知、認知推理、自主決策執行、信息交互、運行協同等關鍵技術,提升航運生產運行管理智能化水平。新技術與國家產業政策交互作用,推動行業智能化轉型,這為行業企業帶來巨大的新機會。
欲了解更詳實的中國船舶行業發展前景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報告《2021-2025年中國船舶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2021-2025年中國船舶市場深度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船舶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船舶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船舶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規范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銀保監會辦公廳、人民銀行辦公廳近日聯合印發《關于規范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
去年以來,缺芯就一直是車企所面臨的問題,但直到12月底南北大眾因缺芯而停產的消息不脛而走后才引起廣泛關注。目前,...
黑龍江新增81例無癥狀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截止最新時間,全球新冠確診病例已超9300多萬,這并不包含“無癥狀感...
15日,銀保監會、人民銀行聯合印發了《關于規范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锻ㄖ访鞔_,...
石家莊“北漂”姑娘一年被隔離6次1月 17日,在北京工作的石家莊人古娟,終于結束了她在一年的時間里的第六次隔離生活...
1月18日,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初,我國共有178.2萬家母嬰用品相關企業,近兩年市場增長迅猛,2019-2020兩年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