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創新是農業科技創新的核心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種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100%做到了完全自給。玉米、大豆、生豬等種源立足國內也有保障。目前,我國種子供給是有保障的。
當前,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三農”工作轉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新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具體部署。
種業創新是農業科技創新的核心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種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100%做到了完全自給。玉米、大豆、生豬等種源立足國內也有保障。目前,我國種子供給是有保障的。
我國種業自主創新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有些品種單產水平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核心技術原創不足、商業化育種體系不健全,這些都是制約種子的一些“卡脖子”問題。
我國糧食種植種子是關鍵。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全國糧食產量66949萬噸,比上年增長0.9%,增產565萬噸。其中,夏糧產量14286萬噸,增長0.9%;早稻產量2729萬噸,增長3.9%;秋糧產量49934萬噸,增長0.7%。
與此同時我國進口糧食也創新高。海關總署公布了2020年全年進口數據,2020年1到12月我國糧食累計進口14262.1萬噸,同比增加3117.5萬噸,增幅27.97%。其中,大豆全年進口總量在預期之下突破一億關口,而且中國也是創紀錄進口超過1.4億噸糧食
往常我國每年都要進口超過1億噸糧食,2020年創紀錄超1.4億噸純屬正常現象,主要是因為主糧玉米進口量創新高,加上疫情下的戰略收儲,或是最大動因,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不利局面。
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預測,到“十四五”末期,中國有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不僅僅是2020年,未來我國每年糧食進口量預計都會在1.3億噸上下浮動。
伴隨著綠色通道、聯合試驗體以及引種備案制的實施,農作物品種審定實現又一次重大跨越,新品種呈現爆發式增長,標志著中國種業正邁入一個黃金發展期。
農作物供種保障能力增強。種業是農業發展的“芯片”,只有保障了種業安全,糧食安全的“根基”才有可能穩固。現在,在水稻、小麥、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用種上,中國已經全部實現了品種自主選育,玉米自主品種的面積占到90%以上,蔬菜生產自主品種的市場份額占80%以上。主要農作物種子質量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8%以上,良種覆蓋率超過97%,中國農作物供種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對農業增產的貢獻率達到45%。
種業自主創新力提升。一個品種可以成就一個產業,誰擁有了突破性的創新品種,誰就擁有了種業競爭的主動權。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國家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取得了品種創新的突破,收獲了制度創新的成果。大力推進種業“放管服”改革,開通品種綠色通道,完善品種審定標準,建立品種登記和經營主體備案制度,全面完成科研院校與其開辦的種子企業“事企脫鉤”,極大地釋放了種業發展的活力。品種入市權交給企業,品種選擇權交給市場,品種判定權交給農民,品種由短缺變為飽和甚至過剩,開啟種業全面自由公平競爭新局面。
種業發展環境顯著改善。以修訂《種子法》為主要標志,構建了中國現代種業發展的頂層設計。隨著種業支持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更加健全、行政管理體系和部門協調機制有效確立,創造了現代種業發展的良好環境。隨著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市場監管力度持續加大,制售假劣、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大幅減少,有效地遏制了“假劣種子”泛濫,種子侵權案件明顯減少。
國內種子行業的競爭表現出以下特點:一是行業內企業數量眾多,但規模較小。據統計,全國現有持證經營企業6000多家,注冊資本500萬元-3000萬元之間的企業3000多家,注冊資本3000萬元以上的只有80多家。二是行業競爭較為激烈。種子產品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同一種類不同品牌產品之間的可替代性很強,為爭奪市場資源,各大種子企業都在全力拓展銷售網絡,種子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三是行業集中度正在提高,具有強大研發優勢、豐富運營經驗和品牌知名度的種業企業將有機會抓住行業發展的機遇,成為業內領先企業。隨著種子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國內優秀的種子生產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
種子是農業生產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產資料。種子行業位于整個農業產業鏈的起點,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確保糧食安全、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型、戰略性產業,當今世界各國都把加強種子科技研究,推動種子產業發展列為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受農戶長期使用自留種(如小麥等作物)的種植習慣等因素影響,目前中國良種商品化率還不到50%,其中雜交玉米、雜交水稻(主要是秈稻)、棉花、油菜等品種較高,而常規水稻(主要是粳稻)、小麥、大豆、蔬菜等商品化率比較低。國際上種子商品化率平均可達70%,發達國家更高達到90%以上。隨著雜交種的普及和推廣,我國種子商品化率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未來隨著我國良種政策的進一步實施,種子科技含量和商品化率的提高,我國種子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面對美國正對中國進行的全方位多領域的戰略遏制,糧食安全作為我國重大戰略需求,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種子好似農業的芯片,嚴重依賴進口對我國自身的糧食安全是不利的,必須未雨綢繆,這樣才能牢牢把飯碗端在中國人自己手里。因此未來國產種子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欲了解更詳實的中國種子行業發展前景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報告《2021-2025年中國種子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2021-2025年中國種子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伴隨著綠色通道、聯合試驗體以及引種備案制的實施,農作物品種審定實現又一次重大跨越,新品種呈現爆發式增長,標志著中國種業正邁入一個黃金發展期。從國家宏觀視角審視,這是中國種業發展最好...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在遭遇疫情嚴重沖擊下,我國鋼鐵市場仍然保持了明顯增長態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1-12月全國生鐵、粗鋼產量分別...
2月5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下稱報告)顯示,截至202...
2月4日,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發布公告,增加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提貨方式:離島旅客購買免稅品可選擇郵寄...
截至發稿,貴州茅臺漲超4.5%,股價突破2200元并劍指2300元關口,總市值達2.87萬億元。茅臺的上漲,直接帶動白酒股及5...
隨著城鎮化程度越來越高,我國也越來越重視智慧城市、綠色城市建設。物聯網概念也隨之興起并快速發展,將對新一代產業...
2月5日,國內期市開盤多數上漲,棉花(15545, 410.00, 2.71%)拉升漲近3%,洲際交易所(ICE)棉花期貨周四跳漲至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