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食品本身并不是疫情傳播給人類的原因,但報告強調,漁業和水產養殖供應鏈的每個階段都容易受到限制措施的干擾。以魚類價格指數衡量,2020年多數交易品種的總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許多國家的餐館和酒店關閉也導致了對鮮魚產品需求的下降。
疫情加劇了全球糧食危機,甚至蔓延到了水產養殖行業。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受到疫情大流行的嚴重打擊,并可能在2021年面臨進一步破壞。《新冠疫情對漁業和水產養殖食品系統的影響》的報告指出,由于限制措施,預計2020年的魚類供應、消費和貿易收入都將下降,而全球水產養殖產量預計將下降約1.3%,這是該行業幾年來首次下降。報告并預計限制措施引發了深遠變化,其中很多可能會長期持續下去。
雖然食品本身并不是疫情傳播給人類的原因,但報告強調,漁業和水產養殖供應鏈的每個階段都容易受到限制措施的干擾。以魚類價格指數衡量,2020年多數交易品種的總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許多國家的餐館和酒店關閉也導致了對鮮魚產品需求的下降。
“這對發展中國家產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那些擁有大量非正式部門的發展中國家,在這些國家,人們依賴漁業來保障他們的糧食安全和生計。”糧農組織有關負責人說。
報告指出,在水產養殖方面,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未售出的產品將導致活魚儲量增加,造成更高的飼養成本和更多的魚死亡。
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野生漁業捕獲量也將略有下降,因為總體而言,與疫情相關的對漁船船員的限制和市場狀況不佳,漁業活動也有所減少。
疫情之下,消費者的偏好也發生了變化。雖然對鮮魚的需求已經減弱,但由于家庭希望儲存不易腐爛的食品,消費者對包裝和冷凍產品的需求卻在增長。
在疫情前,該行業總體呈上升趨勢。2018年,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產量(不包括水生植物)達到近1.79億噸的歷史最高紀錄。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魚的消耗量顯著增長到人均20多公斤。
全球水產養殖產量預計將下降約1.3% 中國水產養殖行業現狀及投資前景
我國是世界淡水養殖大國,淡水產品產量世界第一。我國水產養殖面積575萬公頃,其中淡水養殖面積441萬公頃,占除江河之外的全國內陸水域總面積的45%。廣東、湖北、江蘇、湖南和安徽等地,是中國淡水養殖的主要基地。
我國將推行水產生態健康養殖制度,發揮水產養殖業的生態服務功能,大力發展優質、特色、綠色、生態的水產品。到2022年,健康養殖示范面積達到65%以上,產地水產品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隨著消費升級之后,中國是水產消費大國,健康的水產品直接決定我國水產業在國際上的地位與話語權。因此,必須也要需求新的模式或者新切入點。稻田養殖是水稻種植與水產經濟動物(魚、蝦、蟹、鱉等)養殖結合的一種立體種養高效生態農業生產模式,它可以充分利用光、熱、水、氣、土、肥、種等自然資源,最終形成人們所必須的優質稻米和名優水產品等物質財富,取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2018年,我國水產養殖產量超過5000萬噸,占我國水產品總量的78%以上,是世界上唯一養殖水產品總量超過捕撈總量的主要漁業國。未來,我國將會推進智慧水產養殖,引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水產養殖生產深度融合,開展數字漁業示范。我國計劃推動養殖、加工、流通、休閑服務等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協調發展。休閑漁業也呈現出多個新業態、比如,休閑漁業公園。魚菜共生模式可以實現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雙向統一,目前有很多產業和都在做魚菜共生,雖然發展有一定的難度,但前景非常看好。隨著國家大力扶持綠色生態養殖,綠色水產模式將會受到水產養殖經營者和創業者青睞。當然,模式只是敲門磚,干水產還得靠科技。
2018年中國水產養殖總產量超過5000萬噸,占全國水產品總產量的比重達78%以上,是世界上唯一養殖水產品總量超過捕撈總量的主要漁業國家。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進水產養殖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生態養殖模式迅速鋪開,水產養殖業發展亮點紛呈。
在我國水產品消費中,過去一直以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四大家魚為主,漁業養殖生產也以解決普通水產品消費需求為核心。隨著我國水產品總量的迅速上升,“吃魚難”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水產品需求轉向“質量型、健康型”的發展趨勢。在經濟水平提高已能夠滿足居民健康消費的前提下,市場對營養價值高、肉質細嫩、口感好、品種更為多樣化的特種水產品(鰻鱺、石斑魚、大黃魚、鱘魚、鮭鱒、鲆鰈鰨、鮑、海參、龜、鱉等)的消費需求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我國水產行業市場容量的增長、國內市場需求的提高及國際水產品市場需求的推動使得我國水產品需求上升明顯,我國海水養殖業預期會出現更有效、更全面、更優化的市場氛圍。
中國是全球唯一經濟逆勢增長的大國,中國經濟在一季度同比下降6.8%的情況下,二季度由負轉正、同比增長3.2%,三季度增速加快至4.9%,前三季度累計同比增長0.7%,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全年GDP總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01.6萬億元,經濟增速實現2.3%,成為支持世界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占世界經濟總量有望超過1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經合組織、穆迪、惠譽等評級機構普遍看好中國經濟復蘇,并認為中國在2020年和2021年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經濟總量再創新高彰顯我國綜合國力持續增強,社會生產力達到新高度,國內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對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世界經濟受疫情影響,出現較大供需缺口,我國憑借產業門類齊全、生產能力強大、產品覆蓋面廣等供給優勢,有效彌補了世界供給不足,為各國提供生產生活所需的工業品、投資品、消費品,同時積極輸出口罩、醫療設備等醫療物資,為世界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貢獻,為穩定世界產業鏈供應鏈發揮了積極作用。未來中國將扛起水產養殖行業的主要增長動力。欲了解更詳實的水產養殖行業發展前景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報告《2021-2026年水產養殖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2021-2026年水產養殖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水產養殖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水產養殖行業的市場規模、水產養殖市場供需求狀況、水產養殖市場競爭狀況和水產養殖主要企業經營情況、水產養殖市場主要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同時對水產養殖行業的...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六號成功發射北京時間2月4日23時3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
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中東歐各國去年的對外貿易渠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多國貿易出現下滑。但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
健身器械是為了讓有健身需求的人士達到輔助鍛煉,強身健體的效果而使用的運動器械。其針對不同的效果有不同的器械,大...
自動化儀器儀表市場需求 2021自動化儀器儀表行業規模和發展前景分析調查報告自動化儀表本身是一個系統,又是整個自動...
糧食是人類生存之本,確保糧食安全是事關人類生存的共同話題。中國改革從農村開始,四十年來農村改革波瀾壯闊,推動中...
2月5日,順豐加大運力保障,快遞小哥將同比增加 35%,另外除春節值班人員 2.5 億元加班工資外,另有 3.7 億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