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即“十四五”期間要強化單位GDP能耗強度和能源消費總量雙控指標。與此同時,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和優化。“十四五”期間,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可達到19%左右,非化石能源占比約達20%;
2月1日,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今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即“十四五”期間要強化單位GDP能耗強度和能源消費總量雙控指標。與此同時,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和優化。
根據中研普華出版的《2021-2026年中國低碳經濟行業發展潛力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咨詢報告》顯示:碳中和是指人為二氧化碳這一主要溫室氣體的排放和吸收達到平衡,使得大氣中不再增加新的人為二氧化碳排放。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作為一種新型環保形式,目前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大型活動和會議采用。
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我國由此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即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還要迅速減下去;而到2060年前,在實現溫室氣體深度減排的同時,還要采取植樹造林、增加碳匯的方式,全部抵消剩余排放量,實現凈零排放,這就是“碳中和”。那么碳中和要如何具體實施呢?
有條件率先在“十四五”期間實現“碳達峰”的,有這樣兩類地區:一類是深圳、上海等經濟比較發達的東部沿海省市,因為經濟轉型領先,二氧化碳排放增長已非常緩慢,經努力有條件率先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另一類是我國西南部地區,可再生資源稟賦好,擁有豐富的水能、風能和太陽能,雖然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但是可以通過能源結構調整,即以新能源的增長來滿足未來發展的需求,因此也可以率先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
“十四五”期間,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可達到19%左右,非化石能源占比約達20%;要堅決控制煤炭消費量反彈,到“十四五”末實現煤炭消費穩定達峰并開始持續下降;在此基礎上,“十五五”期間可努力實現石油消費量達峰,天然氣消費增長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可由煤炭消費量下降帶來的二氧化碳減排來抵消,從而保障能源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達峰。
我國當前溫室氣體年排放量約為14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占全部溫室氣體排放的73%,工業生產過程二氧化碳排放約占10%,其他溫室氣體排放約為17%,而農林業吸收碳匯每年約增加8億至10億噸,僅相當于排放量的7%左右。未來,隨著新增林地面積潛力減少,主要依靠加強林地管理增加森林蓄積量,到本世紀中葉,每年新增碳匯量將難以高于現有規模。因此,實現長期“碳中和”目標,主要依靠減排,特別是能源系統要實現自身二氧化碳的凈零排放。
為積極響應國家“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比亞迪爭當可持續發展先鋒,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組織社會公益及環保活動,在綠色采購、綠色生產、綠色運營等方面強化碳減排行動,同時通過綠色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實現企業節能減排,加快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和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為保護人類的共同家園、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比亞迪一直肩負高度社會責任感,把溫室氣體管理作為企業運營活動的一部分,建立《溫室氣體量化和報告管理程序》,每年統計并向相關方披露自身碳排放數據,積極采取有效的節能減排行動。比亞迪將綠色發展理念貫徹到企業生產經營中,通過能源審計、內部審核、節能技術改造、員工培訓等措施,不斷提高能源管理體系有效性,實現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比亞迪通過構建綠色能源管理體系、推進可再生能源代替傳統能源、開展技術和管理節能等方式,持續減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作為綠色夢想的堅定實踐者和引領者,比亞迪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實現企業發展,開發光伏、儲能、電動汽車、電動叉車、云軌、云巴及LED等綠色技術產品,打通能源從獲取、存儲到應用各個環節,為城市提供一攬子綠色整體解決方案。未來,比亞迪將持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和資源投入,強化上中下游產業鏈節能減排,構建“綠色供應商、綠色原材料”的綠色采購體系,研究探索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等核心零部件碳足跡,倡導綠色出行,助力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力爭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碳減排的標桿企業。
為了讓城市發展可持續、讓人類社會更繁榮,除了用二次能源驅動交通體系,比亞迪還開發出光伏、儲能等清潔能源技術,促進全球能源結構轉型。比亞迪率先開發出“光儲一體化”模式,突破傳統光伏發電瓶頸,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并存儲應用,讓清潔能源滿足更多樣化的市場需求。高安全的儲能系統與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相結合,幫助用戶將白天太陽能所發的清潔電力儲存下來,供晚上使用。比亞迪給太陽能系統配置儲能技術,可以讓電網吸收和并網更多可靠、安全、低價的可再生能源,助力能源結構調整,不斷提高清潔能源占比。目前,比亞迪儲能電池全球累計交付超過1GWh。
碳中和的前身是低碳經濟。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機遇和挑戰并存。現階段,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長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較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面臨巨大壓力。另一方面,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也為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帶來重要機遇。中國政府將以全面實施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大力推進低碳經濟發展等多重路徑,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是以相對較低的碳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主要著力點在于大幅度降低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經濟的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以改變碳基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大量排放CO2造成氣候變暖,從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現在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已然成為全球熱點,節能減排和新能源建設是實現低碳經濟的兩大重要途徑。中國是全球資源、能源消費大國,二氧化碳排放量較高,中國在能源消耗以及廢棄物排放方面壓力是比較大的。中國對發展低碳經濟給予充分重視,對新能源發展出臺了許多政策,這都給國內外企業提供了新的投資空間。
欲了解更詳實的行業發展前景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報告《2021-2026年中國低碳經濟行業發展潛力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咨詢報告》
2021-2026年中國低碳經濟行業發展潛力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咨詢報告
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近日,從上海市房管局獲悉,為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上海將進一步完善租購并舉的住房體系。2021年,計劃新...
1月28日,工信部發布公告稱,有關單位提出申請籌建一個全國集成電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簡稱“TC”),以完成集成電路2...
2020年我國軟件業務收入超8萬億1月28日消息,日前,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發布《2020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統計公報》...
2020年中國復工復產及時迅速,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鋼鐵產業作為經濟風向標反映著一年來我國復工復產的努力。20...
自助餐,亦稱頓飯,有時亦稱冷餐會,它是目前國際上所通行的一種非正式的西式宴會,在大型的商務活動中尤為多見。它的...
近年來網文IP改編影視劇層出不窮。1月29日,國內首個集合用戶大數據與專家學術意見,雙論證創新性探索網絡文學影視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