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長速度為8.42%,而中國垃圾增長率達到10%以上。全世界每年產生4.9億噸垃圾,僅中國每年就產生近1.5億噸城市垃圾。
據悉,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長速度為8.42%,而中國垃圾增長率達到10%以上。全世界每年產生4.9億噸垃圾,僅中國每年產生近1.5億噸城市垃圾。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累積堆存量已達70億噸。在如此巨大的垃圾壓力下,有理由相信,垃圾處理產業會成為未來國內的明星產業。
隨著環境問題逐漸被重視,節能、環保成為各國的發展主題,已經開始為垃圾處理提供產業發展的機會。近30多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垃圾產量也在劇增,原來的垃圾填埋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的發展需求,如何能妥善把生活垃圾處理好,成為全社會亟須面對的問題。
生活垃圾的清運處置可分為收集系統、運輸和處理處置三個環節。城市生活垃圾產生后,采用布置在各處的收集容器進行收集,一般采用居民投放收集和上門收集等方式,收集方式有垃圾箱、垃圾收集站、垃圾收集管道、收集車等。垃圾最終的末端處置,一般有垃圾焚燒發電、生物處理、衛生填埋等方式。
垃圾處理產業的產品主要有三大類:物質資源、環境資源和垃圾處理服務。物質資源的初生態就是未經處理或加工的回收物質,高級形態是二次原料(包括二次能源)。環境資源主要指自然、人文和生態環境的環境容量資源,垃圾處理產業通過對垃圾無害化、資源化和減量化處理減少了排入環境的污染物量,亦即減少了對環境容量的占用,為生產和消費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能。垃圾處理服務由包括解決公眾投訴在內的管理和作業等一系列活動組成,垃圾處理產業通過提供垃圾處理服務帶給公眾良好環境的享受。
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1-2026年四川省生活垃圾清運和處理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分析
從全國城鎮清運垃圾的形勢分析,我國清運垃圾行業總體呈現規模巨大、問題不少、挑戰嚴峻的多維態勢。但也要看到,由于城鎮化快速發展,生活垃圾激增,清運垃圾能力相對不足,一些城市面臨“垃圾圍城”的困境。同時,部分處理設施建設水平和運行質量不高,配套設施不齊全,存在污染隱患,影響城鎮環境和社會穩定。除此之外,城市清運垃圾行業存在戰略層面研究不足、軟實力較弱;現有法律法規執行不力且行業標準制定滯后;城市清運垃圾投融資市場及多元化投融資體制亟待建立完善;城市清運垃圾的方式需要改進;城市清運垃圾綜合利用效率、產業發展質量及科技水平急需提高等問題。
由于環衛清潔及垃圾收轉裝備具有較高的技術、品牌、營銷網絡、售后服務、資質及資金的要求,雖然市場參與者較多,但普遍規模較小。隨著市場競爭的深入,一些市場競爭能力差、新產品開發能力低、產品同質化嚴重的生產企業正面臨市場淘汰,而行業領先者之間主要通過提高技術水平、豐富產品種類、完善客戶服務等手段進行綜合實力競爭。
中國不斷出臺政策支持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各地政府領導也開始高度重視垃圾填埋場建設,加大了投入,可以預測垃圾處理行業的前景十分廣闊。
欲了解更多關于生活垃圾清運和處理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1-2026年四川省生活垃圾清運和處理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相關報告推薦
2021-2025年中國垃圾處理行業深度發展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2021-2026年中國綠化垃圾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2021-2026年中國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2021-2026年四川省生活垃圾清運和處理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生活垃圾的清運處置可分為收集系統、運輸和處理處置三個環節。城市生活垃圾產生后,采用布置在各處的收集容器進行收集,一般采用居民投放收集和上門收集等方式,收集方式有垃圾箱、垃圾收集站、...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隨著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京深路立交橋首墩順利完成澆筑,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起自五環路,向西跨越永定河后進入房山...
央行工作論文提出應全面放開生育4月14日,央行官方微信發布工作論文,直指我國面臨的人口嚴峻形勢,直指應該全面放開U...
科技巨頭參與造車漸成趨勢當前,科技巨頭參與造車漸成趨勢。截至目前,入局智能汽車行業的企業可分為以比亞迪、長城、...
消費升級大趨勢下加速教育資產證券化近年來,我國K12各學段民辦學校快速增長,我國民辦學校規模也穩步提升,民辦小學2...
中國正在加速進入大資管時代,中國居民財富的增長使得財富管理行業加速成長,成為化解高儲蓄率、促進直接投資市場發展...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大國重器、強國根基,放眼十八世紀西方開啟工業文明至今的世界強國興衰史和中華民族奮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