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小時2.5元,共享單車“共享”不起了!
悄悄地,它漲了,沒有一點點防備,不帶一絲絲猶豫。
最近,#上海哈啰單車半小時收費2.5元#、#上海哈啰單車騎一小時4.5元#等相關話題,陸續引起人們的關注。
按照哈啰單車目前的收費規則,前15分鐘1.5元,之后每15分鐘1元,算下來便是4.5每小時。
講真,4.5一個小時的單車貴嗎?
算不上貴,但問題在于,這價格都比得上地鐵公交了。更何況,一個人如果習慣了花兩塊錢吃油條,那么油條漲到3塊的時候,心中自然有不滿。廣大共享單車用戶,大多感受過騎半小時1塊錢的快樂,面對這波猝不及防的“大幅漲價”,心中難免有不滿。
“共享單車已經共享不起了。”
“綠色出行就是把用戶當韭菜嗎?”
“自從漲價之后,成功晉升為老司機。”
顯而易見,廣大用戶永不樂于接受這波漲價,即使只有幾塊錢的漲幅。
對此,哈啰方面回應,近期并沒有漲價。現在的收費規則,從19年就開始實行。與此同時,其他幾家共享單車的價格跟哈啰相差無幾。滴滴旗下的青桔單車,前15分鐘1.5,往后每10分鐘1元,一小時要花6.5。美團單車前15分鐘1.5,此后每15分鐘0.5,一小時要花3塊。
3月20日,《央視網評》就這波 “漲價”,發表《請共享單車老板們注意吃相》的時評文章。
文章中提到:“集體價格上漲的背后,雖然有資本變現和資金回籠的壓力,但是把割韭菜的鐮刀伸向消費者,割得太急,吃相實在有些不雅……企業一味通過幾家壟斷格局下的頻頻漲價來賺用戶的錢,不免有些竭澤而漁、焚林而獵。”
央視的評判針針見血,說出了廣大用戶的心聲。只不過吃相難看這事,互聯網巨頭們已經習慣了!
二、從共享充電寶到共享單車,共享模式為何頻繁漲價?
大文豪托爾斯泰曾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運的共享單車企業通過漲價回籠資金,不幸的共享單車品牌已然破產。3月中旬,小鳴單車商標宣布被拍賣,成為首個共享單車破產品牌。
另一方面,“共享經濟后輩”怪獸充電在納斯納克尋求上市,“共享經濟鼻祖”ofo卻深陷押金困局,官方賬號徹底淪為賣貨平臺,留下一地雞毛。
結束了早期共享經濟的無序擴張,重新洗牌的共享新格局,給了共享企業新的話語權和漲價底氣。
首先,漲價的第一目的是賺錢,回籠資金。
早期的共享單車,看中的并不是用戶騎車的錢,而是用戶的押金。大幾百的押金可以用來搞擴建,搞投資。可受了小黃車的刺激,用戶不愿意交押金,各大共享企業取消了押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便只剩下騎車收入了。
共享充電寶漲價,也是這個道理,雖然一個小時只有幾塊錢,但覆蓋面廣,維護成本低,一次投入,長時間獲利,所以充電業務本身就能帶來不錯的收入。最近籌謀上市的怪獸充電,2020年凈利潤高達7540萬元,
再者,市場大格局穩定,即使漲價,用戶也沒有其他選擇。
從百家爭鳴到三足鼎立,共享單車市場已牢牢被美團、哈啰、青桔占據,它們背后又都是互聯網巨頭。共享充電寶領域,也呈現“三電一獸”的穩定局面。共享企業們深知,用戶們即使對漲價不滿,也沒有其他選擇,所以才會如此“猖狂”。
最后,對用戶的市場教育已經完成,輕微漲價并不會影響用戶的最終選擇。
經濟學中有個名詞叫“替代性需求”,指A產品的價格變動會影響相關聯B商品的需求情況。乍一看,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可以被輕易取代,漲價了用戶有其他選擇。可實際生活中,它們本就不是剛需,輕微漲價對其需求影響并不大,因為絕大多數用戶只是偶爾騎車,以及偶爾用充電寶。
綜合以上三點,共享企業有漲價的底氣,也有通過漲價獲利的需求,所以才會漲價。至于消費者的呼聲,共享企業并不是聽不到,只不過不需要理會罷了!
三、共享經濟,終于露出了真面目!
“共享”二字,帶有一種天然的公益性質。
遙想當年,共享單車打響了共享經濟的第一槍。在這波浪潮中,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等共享模式如雨后春筍一般瘋長。那時的共享經濟,不僅受資本追捧,用戶也感受到了其方便。
可在這興盛和美好背后,卻暗藏兇橫的“資本獠牙”。共享經濟本質是商業活動,逐利才是商業的本性。共享經濟的發展路徑,像極了其他互聯網企業,一開始都是瘋狂利用資本的力量,不惜一切代價占領用戶心智,熬死對手,進而壟斷市場。
如今,共享經濟的初心早已消散。一個個大企業頂著“共享經濟”的光環,做的卻是收租生意。共享充電寶和共享單車頻頻漲價,背離了其利用閑置資源、利用互聯網低成本優勢方便用戶的初心。
更諷刺的是,所謂的共享經濟,不僅沒有降低大眾的生活成本、提高整個社會的效率,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浪費。城市盡頭五顏六色的“單車荒山”,雜亂無序的單車占用公共道路,都是客觀存在又亟待解決的問題。
說到底,共享經濟的模式太過單薄,所以共享企業們才會迫不及待地漲價回本。在這個講究效率和利益的時代,一眾共享企業背后的互聯網巨頭們,也該想一想:除開快,對用戶是否該保持一份尊重,對社會的長遠發展,承擔一份責任呢!
借用人民日報評價互聯網企業扎推社區團購時的一句話:“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互聯網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互聯網巨頭們,別只惦記著從普通人手里多賺幾塊錢!
2021-2026年中國產業園區深度調研及投融資戰略咨詢報告
產業園區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府通過行政或市場化等多種手段,劃出一塊區域,制定長期和短期發展規劃和政策,建設和完善適于工業企業進駐和發展的各種環境,聚集大量企業或產業,使之成為產業...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最新報告顯示,2020年美國生育率較去年下降4%,連續六年下降,達197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截至2...
多國媒體報道中國五一出游盛況五一小長假期間,中國民眾出游熱情高漲,引發多國高度關注。國外媒體報道稱,中國出行總...
全球1.55億人面臨重度糧食不安全據全球應對糧食危機網絡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全球面臨重度糧食不安全的人數在2020年達...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出游2.3億人次5月6日訊,文化和旅游部5日晚間公布的2021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場數據顯示,5月1日至52...
據了解,2021年職業培訓券推廣工作被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重點工作,計劃全年在全國發券1000萬張,用券100萬張以上3...
五一假期人均出游4.18天今年五一假期出游全面超過2019年、創多個新高,其中機票預訂量較2019年增長超三成,酒店預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