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研發的人工腎,還僅僅只是一個機器。腎移植仍然是終末期腎病患者的最佳治療方式。但用于移植的器官供求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國內外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實驗,嘗試研制出更接近天然腎臟的人造生物腎。
人造器官在生物材料醫學上是指能植入人體或能與生物組織或生物流體相接觸的材料;或者說是具有天然器官組織的功能或天然器官部件功能的材料。
人造器官主要有三種:機械性人造器官、半機械性半生物性人造器官、生物性人造器官。
目前國際能開展的大器官移植手術在中國均能開展,肝臟、心臟、肺臟移植多個單中心移植數量位居世界前列,心肺、胰腎等器官聯合移植技術達到國際水平,部分肝臟移植技術如:自體肝移植技術,無缺血肝移植技術,兒童肝臟移植、腎臟移植技術國際領先。患者生存率等質量指標已與國際水平持平,部分指標明顯優于國際水平。2019年上半年,全國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2757例,較2018年同期增長9.5%,捐獻器官數量7186個,較2018年同期增長3.6%。
目前,科學家在研究新型人造生物腎的征途上已經邁出了“萬里長征第一步”,3D技術打印生物腎、干細胞培養的生物腎以及將動物腎進行改造后移植給人等路徑都有科學家在進行實踐。隨著腎臟替代技術的發展,這些新型人工腎最終或將用于臨床,讓為透析所困的患者重獲新生。
據2020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公布的全球慢性腎臟病流行病學報告顯示:截止到2017年,全球慢性腎臟病患者人數達6.975億,中國患病人數達1.323億。我國國家腎臟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數據顯示,我國透析患者數量已接近80萬人,而且呈逐年增長趨勢。
目前,隨著納米科技、3D打印、生物醫學、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新型人工腎的研發取得了重要進展,有望將患者從透析中解放出來。
雖然人工腎可以挽救生命,但也存在很多弊端。全球有將近400萬人接受人工腎的替代治療,但由于透析相關并發癥多,死亡風險高,患者平均5年生存率只有50%左右。近年來,科研人員一直在孜孜不倦地研發更高科技、更便攜,不影響工作、生活的人工腎。其中,離臨床最近的當屬便攜式可穿戴人工腎。隨著吸附劑技術、納米技術和細胞培養技術的進步,重量小于2公斤的可穿戴式人工腎(AWAK)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目前研發的人工腎,還僅僅只是一個機器。腎移植仍然是終末期腎病患者的最佳治療方式。但用于移植的器官供求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國內外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實驗,嘗試研制出更接近天然腎臟的人造生物腎。
本報告利用中研普華長期對人造器官行業市場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應用先進的科學分析模型,全面而準確地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報告結合人造器官行業的背景,深入而客觀地剖析了中國人造器官行業的發展現狀、發展規模和競爭格局;分析了行業當前的市場環境與行業競爭格局、產品的市場需求特征、行業領先企業的經營情況、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與前景;同時,佐之以全行業近5年來全面詳實的一手連續性市場數據,讓您全面、準確地把握整個行業的市場走向和發展趨勢。
欲了解人造器官行業具體詳情可點擊查看《2021-2025年中國人造器官及植入體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2020-2025年人造器官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在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信息已經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信息資源的優先占有者勝,反之則處于劣勢。中國每年有近百萬家企業倒閉,對于企業經營而言,因為失誤而出局,極有可能意味著從此退出歷史...
查看詳情
中研網
發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智能終端發展非常迅速,新應用層出不窮,不少應用都要求智能終端有較高的性能,因此,要求智能終端處理器具有較高的性...
當歸,又稱秦歸、西當歸、云歸等,是中醫常用的婦科病圣藥,有著2000多年的藥用歷史,在國內外久負盛名。岷縣素有“中...
自媒體的內容其實是不固定的,沒有統一的標準,也沒有相應的規范。自媒體內容是由自媒體人自行決定的。而目前的自媒體...
素質教育是中國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從教育制度的頂層設計到一線學校、教師的教學實踐,我國教育體系正合力通過多項舉...
5月19日,蘇州市副市長吳曉東等領導一行走進泰豐文化,深入了解泰豐文化的創新發展狀況,調研文化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
中國環境污染形勢依然嚴峻,霧霾天氣多發、城市河道水體黑臭、“垃圾圍城”、土壤污染、危廢處置以及農村環境污染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