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9日2021年世界半導體大會開幕式上,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喬躍山致辭介紹,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進入重大的調整期,集成電路產業的風險與機遇并存。
在6月9日2021年世界半導體大會開幕式上,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喬躍山致辭介紹,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進入重大的調整期,集成電路產業的風險與機遇并存。他指出,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開放融通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目前,中國是全球主要的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生產基地,也是全球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8848億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速近20%,為全球同期增速的4倍。
喬躍山表示,未來,在中國經濟穩健增長的態勢下,在5G、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等新型應用的驅動下,中國集成電路市場需求仍將持續增長。
據了解,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占全球半導體市場的60%左右,但高端芯片的需求自給率低僅為 10%。通過梳理科創板上市的半導體公司發現,雖然中國半導體行業產業鏈中中國在應用和系統的部分水平與全球領軍企業水平持平,在材料和制造環節距龍頭企業還有大幅的差距。 雖然在科創板中也不乏涉足AI+高端芯片,諸如為云服務器和邊緣計算設備提供AI芯片解決方案的「寒武紀」和為AI、云計算提供以芯片為主解決方案的「瀾起科技」等公司。總的來看,中國半導體行業生產技術仍然有面向中低端市場、材料配方工藝落后、實現技術突破難的特點。而決定半導體行業能力缺陷在于短板有多短,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短板是因為制造環節關鍵材料依賴進口,產生了業內高呼“國產替代”的局面。而所謂“國產替代”:一類是替代性需求,一類是新需求。
替代性需求是半導體產業全球供應鏈風險加大,例如初全球芯片生產面臨“停擺”的危機,客觀產生的“進口替代”效應;另外中國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的軟肋也存在投資研發關鍵技術的“替代”需求。面目前中國的半導體芯片設計公司大部分還是通過“模仿”來進行“替代”。目前中國對外依賴程度較高的高端芯片的提供商主要是IDM企業,在芯片制造中半導體設備及關鍵材料又是其中最“卡脖子”的環節。目前半導體材料中90%的成分為硅,半導體材料成本中60%為硅材料購買成本。但由于硅提純的技術壁壘高、所需材料純度高,僅有少數企業能夠生產高純度硅材料,導致供貨渠道被SK、SUMCO等少數國外材料生產商壟斷,而將電路蝕刻在硅晶圓裸片上又需要先進工藝,這類硅晶圓需要依賴三星、英特爾、臺積電等境外廠商進口;而在制造環節是通過中國半導體材料設備行業制造行業發展較晚,尤其是用來去除晶圓表面掩膜的光刻機的國產化程度低于10%,主要被荷蘭ASML和日本AMEC所占據。
新需求是指的新興系統、設備發展和針對下游諸如電子行業的強大需求而做的自主創新。 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興起使智能化成為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主流趨勢,傳統產業面臨轉型升級。半導體是產業智能化進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電子元件,是新產品智能化功能實現的基礎平臺,新技術應用的核心載體。例如,華為發展通信領域5G基站的需求讓海思應運而生。另外,在摩爾定律推動下新材料的迭代引發了半導體代次更迭。
想要了解更多半導體行業具體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出版的《2021-2026年半導體材料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價值研究咨詢報告》。
相關新聞推薦:
《2021-2026年半導體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1-2026年半導體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
風險投資是在創業企業發展初期投入風險資本,待其發育相對成熟后,通過市場退出機制將所投入的資本由股權形態轉化為資金形態,以收回投資,取得高額風險收益。全球風險資本市場已進入新一輪快速...
查看詳情
前4月規上互聯網企業業務收入增27.8%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4月,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4...
恢復深交所主板上市功能期貨市場將迎來轉折期。日前,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
“房貸”已成平常事在國內主要一線城市,房貸的使用率已經達到較高水準,以購房按揭貸款來說,貸款比重已經達到7成以8...
數據顯示,周大福盤后公布截至3月31日止年度業績稱,期內營業額701.64億港元,同比增長23.6%;公司股東應占溢利60.26...
全球半導體產業進入重大調整期在6月9日2021年世界半導體大會開幕式上,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喬躍山致辭介紹,當前,全...
造船業或將進入長期上行周期2021年以來,在全球造船市場整體修復的背景下,中國造船企業承接新訂單大幅增加,手持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