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17日公布,截至當日零時,香港新增6116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再刷新單日新高。當中9例為輸入性病例,其他為本地病例。另外還有約6300例初步陽性病例。據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16日公布,截至目前,香港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0955
中央派流行病專家組赴港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17日公布,截至當日零時,香港新增6116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再刷新單日新高。當中9例為輸入性病例,其他為本地病例。另外還有約6300例初步陽性病例。據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16日公布,截至目前,香港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0955例。
2月17日,內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學專家組行前會在深圳舉行。此次中央派出4人組成的專家組赴港抗疫,其中3人是國家流行病學調查專家組成員。據悉,專家組成員均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包括廣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康敏、廣州市新冠疫情防控專班數據分析組副組長陳純、中山市疾控中心防疫科專家陳雪琴等,均為國家流行病學調查專家組成員。專家組將與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食物及衛生局常任秘書長陳松青、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等會面,協助香港進行病理排查和分析工作,包括介紹病例的追蹤經驗。從參會人員來看,可見此次中央對于此次赴港抗疫工作的重視。
據悉,2月1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王賀勝在深圳指導廣東省派出第一批內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學專家組,以及2輛移動核酸檢測車入港。
今年是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7日表示,香港疫情越趨嚴峻,但應對疫情須堅持理念,沉著應戰,保持信心。香港信心的來源是國家對香港的堅實支持和特區政府抗疫嚴防嚴控的策略。特區政府正竭盡所能提升檢測、檢疫、隔離、治療等各方面的能力,并提升疫苗接種率。
根據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系團隊開發的數學模型,第五波疫情總共可能會導致全港約25萬人感染。有參與該模型設計的助理教授預計,香港2月底或3月會達到第五波疫情高峰,直到第三針的接種率達到一定水平,確診數字才會逐漸回落。
疫情之下,香港公共巴士最新載客量比去年11月大跌40%,近期每月虧損2500萬港元,更預料本月虧損會高達6000萬港元。巴士公司希望,政府在抗疫基金中就員工薪金、隧道費、地租提供資助,否則或有需要裁員。
公開資料顯示,針對“外防輸入”的嚴峻形勢,自2月12日以來,至少15個地市陸續發布關于反走私反偷渡線索舉報獎勵通告,并設置5千元至50萬元不等的線索舉報獎勵金。
“一通電話即可獲得最高獎勵50萬!”廣東惠州市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安局官方微信公眾號“大亞灣公安”發布消息稱,依照《大亞灣區公安局對偷渡走私非法活動線索有獎舉報實施辦法(試行)》,凡舉報參與、從事偷渡、走私人員或船只等線索的,內容經查證屬實的,每條線索(視案情)最高獎勵50萬元。2月16日,惠州市惠東縣也宣布設立了反走私、反偷渡線索舉報獎勵。
據悉,從香港入境廣東的方式目前主要通過深圳灣陸路口岸、港珠澳大橋陸路口岸、機場陸空口岸。根據香港回內地隔離最新規定(2022),自2022年1月26日起,由香港入境深圳、廣州的人員,入境時需持有粵港兩地政府認可檢測機構出具的生成時間24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紙質報告,入境后需接受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和7天居家健康監測。香港經港珠澳大橋公路口岸入境人員實行“14+7”健康管理。
香港人工作、生活壓力大,但平均壽命卻能冠絕全球,在現代醫學看來,人類長壽主要依靠兩方面因素,一是社會的醫療水平,二是人們的生活習慣。香港人的長壽與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密不可分。香港逐漸完善成為政府為主,市場為輔的二元醫療體系——由公營和私營醫療系統組成的雙層醫療架構。
香港醫療沿用英聯邦制。在全世界,這是一個先進的醫療體系,不僅聲名卓著,而且在多個醫療領域上領先全球。香港的醫療體系分 公營 和 私營 兩種。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內地居民通過購買香港全球醫療保單,選擇赴港就醫。
香港的”內、外、婦、產、兒“科綜合水平都很高。疑難雜癥案例多,個案的增加更是加快醫療技術發展。
醫療水準高,行業操守和監管體系公立醫院工作,非常健全和嚴格。專業水準嚴格監管,優質服務,組成香港醫療的核心。
香港醫生一般都有香港和英聯邦等國多年的學習經歷,且要在公立醫院工作到政府規定的時間及經驗后才有獨立執牌開辦診所的資格,成為私家醫生。執業后每年都必須完成一定的研究和工作量,并通過政府及相關管理機構的考核才能繼續行醫。
雙軌制是香港的醫療體制核心。病人可以少花錢就醫,亦可多花錢享受高檔醫療服務。因此,醫療一向是政府開支的重頭。據統計,每一名港人住院時政府對醫院的補貼額,每日平均高達4,290港元,病人自付的100元僅占醫療成本的2%。另在香港衛生署的官方網站上,各類資訊十分齊全,包括各種醫療機構相關人員的名字、電話、地址等等,一律公示,各種健康提示類的小冊子,市民還可以免費索取。
傳統醫療依賴醫生經驗,猶如人工尋路,效果參差不齊。作為醫療健康領域的兩大重要趨勢,人工智能與精準醫療的深度融合,專家經驗和新的輔助診斷技術有機結合,將成為臨床醫學的高精度導航系統,為醫生提供自動指引,幫助醫療決策更快更準,實現重大疾病的可量化、可計算、可預測、可防治。預計從 2022 年起,以人為中心的精準醫療將成為主要方向,人工智能將全面滲透在疾病預防和診療的各個環節,成為疾病預防和診療的高精度導航協同。
未來市場前景如何?2022年該行業的投資機會在哪?欲了解更多市場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6年中國醫療服務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相關推薦
2022-2027年智慧醫療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6年中國醫療服務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隨著醫療服務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外優秀的醫療服務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分析研究,特別是對當前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以期...
查看詳情
2021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名單公布2月15日,工信部正式對外公布了2021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名單,主要圍繞網1...
雀巢2021年總銷售額增長3.3%2月17日,雀巢發布2021年度財報顯示,公司全年總銷售額增長3.3%,達到871億瑞士法朗。有...
“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2月17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1...
全球首例女性艾滋病痊愈者出現近日,美國科學家公布了一項報告顯示,一名患有艾滋病的美國女子在經過干細胞移植治療后...
國際油價8年來首次突破每桶100美元受到俄羅斯與烏克蘭地緣政治風險影響。16日,國際原油現貨價格突破每桶100美元。英國...
小紅書啟動最嚴醫美治理2022年2月17日,小紅書平臺啟動有史以來最嚴格的醫美專項治理行動,將醫美品類作為重點整治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