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1日,資本邦了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將于2022年6月1日正式實施。據悉,這是我國首次專門針對濕地生態系統進行立法保護,標志著我國濕地保護走向法治化。
濕地保護行業前景如何?去年6月1日,資本邦了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將于2022年6月1日正式實施。
據悉,這是我國首次專門針對濕地生態系統進行立法保護,標志著我國濕地保護走向法治化。
根據國家林草局相關規劃,“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實施一批濕地保護修復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包括長江經濟帶、京津冀等國家重大戰略的濕地保護修復工程,補齊濕地生態保護短板。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喻為“地球之腎”,對全球碳循環的影響重大。
中研普華研究院報告《2021-2026年中國濕地開發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分析顯示
‘十三五’時期,中央財政對天然林保護投入2400億元,而對濕地保護的投入目前還不到100億元。財政投入不足是濕地保護工作的短板之一。
相較于森林生態系統,我國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起步晚,基礎設施欠賬較多,投入遠低于森林生態系統。
我國加入《濕地公約》30年來大力推進濕地保護修復,濕地生態狀況持續改善,為全球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是濕地保護法規制度體系日趨完備。2021年,我國出臺了《濕地保護法》,28個省(區、市)陸續出臺了濕地保護法規,國家和省級層面制定了《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和實施方案,確立了濕地保護管理頂層設計的“四梁八柱”。
二是保護管理體系初步建立。我國指定了64處國際重要濕地,建立了602處濕地自然保護區、1600余處濕地公園和為數眾多的濕地保護小區,濕地保護率達52.65%。
三是工程規劃體系日益完善。根據《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2-2030)》,我國陸續實施了三個五年期實施規劃,中央政府累計投入198億元,實施了4100多個工程項目,帶動地方共同開展濕地生態保護修復。
四是調查監測體系初步形成。我國是全球首個完成三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的國家,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正式將濕地列為一級地類;各地建立了濕地調查監測野外臺站、實時監控和信息管理平臺,并在逐步納入國家林草感知系統,通過高新技術實現監測監管一體化。五是對外履約不斷深化。
2022年一季度,建工修復實現營業收入2.26億元,同比增長1.3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56.64萬元,同比下降4.96%。
蒙草生態以生態修復為主營業務,依托大數據和種業指導,做精準生態修復。公司一季度新簽訂工程建設合同(含中標通知書和框架協議)33份,合同金額27,644.33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8.58%;簽訂設計銷售合同2份,合同金額64.50萬元;簽訂苗木銷售合同2份,合同金額170.19萬元;簽訂其他合同1份,合同金額369.88萬元。
蒙草生態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2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135.2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97.35%。
東珠生態主營業務所承接的項目歸屬于大基建板塊。公司生態修復業務領域主要包括生態濕地保護、水體治理、礦山修復、國儲林、森林公園以及鄉村振興建設等領域。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合計在手未完工訂單約60~70億元左右。
五年來,新增國際重要濕地15處,新增國家重要濕地29處,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64處;新增國家濕地公園201處,國家濕地公園總數達899處,濕地保護和退化濕地恢復的面積不斷擴大,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得到有效恢復。
我國濕地分布廣、面積大、類型多樣,從溫帶到熱帶、從沿海到內陸、從平原到高原山區,都有濕地分布。新時代十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濕地保護修復工作,把濕地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作出一系列強化保護修復、加強制度建設的決策部署。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國不斷加大立法保護、科研監測等力度,把重要濕地納入生態保護紅線,新增和修復濕地80多萬公頃。
目前,我國已建立三江源等國家公園5處,指定國際重要濕地64處、國家重要濕地29處,設立國家濕地公園901處,已初步建立起以國家公園、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為主體的濕地保護體系,以全球4%的濕地,滿足了世界1/5人口對濕地的生產、生活、文化等多種需求,為全球濕地保護和利用作出重要貢獻。正在舉行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上,濕地保護的中國方案、中國經驗備受矚目。
建工修復方面表示,2020年,全球經濟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遭受重挫,世界經濟陷入低迷,通過綠色低碳發展目標創造經濟復蘇的契機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樹立,意味著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而環保產業是改善生態環境治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也將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
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環境修復行業迎來新的機遇,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多家公司涉及濕地保護領域業務。
“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增濕地面積300多萬畝,國際重要濕地15處,國家重要濕地29處,濕地保護率達到50%以上。據介紹,目前我國已形成《濕地保護法(草案)》,已有28個省份開展了省級濕地立法。同時,按照濕地生態區位、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國家林草局還對濕地實行分級管理,初步建立起以國際重要濕地、國家重要濕地、濕地自然保護區、國家濕地公園為主體的全國濕地保護體系。
未來行業市場投資前景如何?想要了解更多濕地保護行業詳細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報告《2021-2026年中國濕地開發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報告對行業相關各種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技術標準、市場規模、潛在問題與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評估行業投資價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行業投資決策者和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1-2026年中國濕地開發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濕地開發研究報告對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出論...
查看詳情
數字醫療是把現代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應用于整個醫療過程的一種新型的現代化醫療方式,是公共醫療的發展方向和管理目...
人工智能對于醫療健康領域中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隨著人工智能監管、法規、倫理思想的發展,人工智能醫療器械的質量評...
膠原蛋白是皮膚組織的主要蛋白質成分,膠原蛋白以膠原纖維的形式存在于人體,絲狀的膠原蛋白纖維能使皮膚保持結實而有...
農村是當前疫情防控的重點地區。做好農村重點人群醫療救治“關口前移”。國家衛健委基層司司長聶春雷說,農村地區要做...
近幾十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等新興學科的飛速發展,育種專家對基因型進行直接選擇成為可能,作物分子育種技...
我國冷水機組行業市場發展如何?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工業冷水機組的生產也取得了巨大進步。目前我國工業冷水機組已成...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