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鄉村旅游成為春節假期的出行熱點。濃濃的鄉土味中飽含年味、家味,讓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在假期離開城市、返鄉歸田,或是感受熱鬧的集會、畫年畫、貼春聯,或是感受青山綠水、鳥鳴啾啾,原生態鄉村游備受青睞。
據悉,近年來國家培育了一批鄉村旅游目的地,6000多個省級、千余個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和世界“最佳旅游鄉村”組合在一起,形成鄉村旅游發展格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新供給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力量。不過,在春節期間鄉村游持續走熱、亮點頻現的同時,仍暴露出不少問題。比如,有些地區鄉村旅游開發缺乏整體性、生動性,人工雕琢痕跡明顯,鄉村特有風格流失;有些地區產品單一,缺少伴生、衍生產品;還有些地區照搬照抄、毫無新意,景區信譽度下降,游客流失率上升。
鄉村旅游行業發展現狀
“采摘”“收割”“豐收”,是這個秋季旅游市場的熱詞。近年來,鄉村旅游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已成為國內旅游的重要內容,鄉村旅游市場日益壯大。據統計,目前,我國已有超過6萬個行政村開展鄉村旅游經營活動,鄉村旅游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9月,文化和旅游部、共青團中央聯合推出128條“稻花香里說豐年”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串聯起一批具有深厚農耕文化、濃郁民俗風情的鄉村景點,引導游客走進鄉村、支持“三農”,持續發揮鄉村旅游激發消費活力、促進城鄉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積極作用。
伴隨消費升級和生活觀念的轉變,恬靜、愜意的鄉村游愈發受到城市居民的向往,旅行人次及收入逐年增長。2020年,受疫情影響,旅游業按下了暫停鍵,鄉村游也無法幸免,但隨著我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政策的積極扶持,居民的旅行消費需求持續釋放,短途、城市周邊的鄉村游更具吸引力,成為旅游業回暖和恢復性增長的排頭兵。中國旅游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1-5月中國鄉村游游客規模達8.67億人次,同比增長55.5%,成為旅游業中最具備承接疫情后消費復蘇反彈的領域。
鄉村旅游+農業、鄉村旅游+康養、鄉村旅游+研學等,作為一項融合性較強的產業,鄉村旅游的發展給鄉村帶來了多方面的改變。
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旅游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國家各部門積極發布多項政策,推動鄉村旅游發展駛入增長快車道。近幾年,我國相繼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為鄉村旅游發展助力。如2018年國務院發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利用鄉村特色資源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的同時,融入科技、人文等元素發展旅游新業態。
2022年《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提出推動相關文化業態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民間文化藝術研學游、體驗游,促進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同時,為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助力。
目前,休閑、度假、體驗已成為人們參與鄉村旅游的重要訴求,各鄉村旅游目的地為此打造了許多項目,然而,產品雷同、單一等仍然是制約鄉村旅游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今年以來,文旅部已先后推出“春生夏長 萬物并秀”“鄉村是座博物館”“稻花香里說豐年”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這些線路多注重鄉土鄉情、自然科普、農耕文化、非遺體驗等的融合,以更好滿足大眾特色化、多層次旅游需求,豐富鄉村旅游產品供給。精品化已成為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方向。
鄉村旅游的特點和發展趨勢2022
文旅部網站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國慶節假期7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22億人次,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60.7%;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872.1億元。而多家旅游平臺發布2022年國慶假期旅游數據報告指出,國慶出游以本地周邊游為主導,國慶7天假期,本地、周邊旅游訂單占比達65%。
途家民宿數據顯示,國慶期間,鄉村民宿預訂量占比近五成,遠離城市生活的山野之樂、田園風光開始受到青睞。北京市懷柔區、北京市延慶區、大理自治州大理市、麗江市古城區、廈門市思明區、北京市密云區、上海市崇明區、舟山市普陀區、北京市平谷區、北京市房山區,是國慶民宿預訂熱門地區前十名,北京有5個郊區上榜。北京地區的鄉村民宿預訂量同比2021年增長九成, 環比9月同期增長近2倍。
房型選擇上,適合一家老小、朋友聚會的獨棟類的民宿開始增多,同比去年增長六成。房車營地主題的民宿預訂,環比增長5倍以上,成為新興的熱門出游方式。
鄉村旅游行業發展概況及競爭格局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7412元,同比增長8.1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931元,同比增長10.5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1;我國城鎮常住人口有9142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0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9835萬人,較上年末減少1157萬人。
為緩解城鄉差距,近年來國家馳而不息重農強農的戰略,在“十四五”時期,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而發展旅游業是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對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意義。
9月,文化和旅游部、共青團中央聯合推出128條“稻花香里說豐年”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串聯起一批具有深厚農耕文化、濃郁民俗風情的鄉村景點,引導游客走進鄉村、支持“三農”,持續發揮鄉村旅游激發消費活力、促進城鄉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積極作用。
在湖南省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崇木凼村,舂米、打糍粑、烤糍粑等民俗活動,很受游客歡迎;江西省于都縣利用富硒土壤資源,大力發展富硒農業產業,打造梓山萬畝富硒蔬菜產業園,村民“生活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民宿、互動農場、藝術工作室的進駐,則讓上海市崇明區仙橋村的知名度越來越大,到此游玩的游客越來越多。
中國旅游業適應市場多樣化趨勢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緊密結合,不斷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拓展旅游產業面,拉長旅游產業鏈,形成現代旅游產業集群。
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美食佳肴,輕開鄉村旅游。對于農村地區而言,美食旅游可以打造當地品牌,增強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帶動多產業發展。2020年,中國20%及以下的鄉村旅游消費占餐飲消費的43.68%。
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若干意見》。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工作部署,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要舉措,也是文化產業振興鄉村的具體路線圖。
2020年,在中國鄉村旅游中,城市周邊鄉村游客占比48%;全省城市外鄉村游客占比40%;跨省鄉村游客占比12%。傳統村落的老房子可以結合舊村改造進行重新規劃。鄉村環境安靜適宜居住。其中,2020年中國20%及以下的鄉村旅游占住宿支出的46.8%。
早林村鄉村旅游既有特色又有內涵,有必要深入挖掘和開發文化旅游資源,將鄉村環境資源的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要創新思路,因地制宜發展休閑旅游、民俗文化等鄉村旅游業態,把鄉村旅游做得更好。依托京當旅游路的交通區位優勢,推動文化旅游與農業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將交通主干線轉變為產業專線富民,讓人民群眾更多分享鄉村旅游發展成果。
現代鄉村旅游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現代特色旅游者的迅速增加,現代鄉村旅游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手段。現代鄉村旅游對農村經濟的貢獻它的貢獻不僅是增加當地的收入,而且是創造當地的就業機會,為當地脆弱的傳統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鄉村旅游行業迎來萬億級市場
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鄉村旅游行業經營單位超過290萬家,全國休閑農莊、觀光農園等各類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達到30多萬家,7300多家農民合作社進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未來,鄉村旅游行業迎來萬億級市場!
《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指出,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人數超過40億人次,經營收入超過1.2萬億元,鄉村旅游年均復合增速將達到3.8%。據了解,目前鄉村旅游資源占全國旅游資源70%,旅游人數還只占國內旅游總人數30%,旅游消費還不到國內旅游消費總額的20%,因此,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還很大。
發展鄉村旅游是解決“三農”問題一個全新的突破口:一是可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解決“三農”問題和扶貧開發緊密結合起來,將發展鄉村旅游作為農村脫貧奔小康、改造農村和使農民就地走向現代化的新途徑;二是可與加快發展旅游業結合起來。,成為一些地區的旅游優勢和品牌。三是可使鄉村旅游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樣板,成為實現五個統籌的最佳載體,形成特殊產業,減少城鄉差距,增強農民的環保意識,促進可持續發展。
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鄉村旅游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智慧旅游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智慧旅游應當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也稱信息通信技術,ICT),為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質、高滿意度服務,而實現旅游資源及社會資源的共享與有效利用的系統化、集約化的管理變革。智慧...
查看詳情
深圳擬推“共有產權住房” 售價約為土地出讓時市場價的一半,將降低中低收入群體購房成本深圳市住建局官網發布四份與...
文化和旅游部27日公布2023年春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場情況。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
商業地產的概念商業地產,指作為商業用途的地產,故又名做商鋪地產。以區別于以居住功能為主的住宅房地產,以工業生產...
據中證報1月18日報道,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1月18日在發布會上表示,2023年,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方面,進...
電解液是化學電池、電解電容等使用的介質,用于不同行業其代表的內容相差較大。有生物體內的電解液(也稱電解質),也...
什么是處方藥?處方藥就是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的藥品;而非處方藥則不需要憑醫師處1...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