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相關部門鼓勵引導金融資本支持海洋經濟發展。并且將規范養殖用海,支持海洋牧場建設。應構建從良種繁育、養殖、精深加工、水倉儲與交易、冷鏈物流配送、質量安全追溯等上下游產業鏈齊全的現代漁業產業鏈。
海洋漁業指通過在海洋中捕撈、采集和養殖水生動植物獲得水產品的一類生產活動,按照生產特性劃分,海洋漁業可進一步劃分為海洋捕撈業和海水養殖業。廣義的海洋漁業還包括海洋捕撈業和海水養殖業的上下游產業,如漁船、漁具制造和海產品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部門。近年來,休閑漁業發展迅速,已成為海洋漁業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悉,相關部門鼓勵引導金融資本支持海洋經濟發展。并且將規范養殖用海,支持海洋牧場建設。應構建從良種繁育、養殖、精深加工、水倉儲與交易、冷鏈物流配送、質量安全追溯等上下游產業鏈齊全的現代漁業產業鏈。
一些地區已經開始行動。例如,2023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做大做強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省”“大力發展海洋牧場和深遠海養殖”。
廣東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積42萬平方千米,居全國第二,海岸線長4084.48公里,居全國首位。2021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19941億元,連續27年居全國首位。如何做大做強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省?2月1日,2023廣東海洋牧場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湛江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林浩然、劉少軍,專家學者及超過100家企業代表,圍繞海洋牧場建設、裝備升級、深遠海綠色養殖模式等進行探討,共謀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2023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做大做強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省”“大力發展海洋牧場和深遠海養殖”。在全省上下齊心協力聚焦高質量發展的當下,廣東海洋經濟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麥康森院士強調了發展水產養殖的重要性,指出我國未來水產養殖的新空間在離岸深遠海:“我國內陸和近海的水、土地資源不僅沒有發展水產養殖的增量空間,而且由于環保需求需要壓縮,未來水產養殖的新空間必然在深遠海,發展深藍漁業又稱‘21世紀藍色蛋白質計劃’。”
以湛江為例,2018年,湛江入選為“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被譽為“中國對蝦之都”“中國金鯧魚之都”“中國預制菜之都”,是我國重要的水產養殖、加工、出口基地之一。2022年水產總產量125.5萬噸,同比增長3.66%;總產值274.6億元,同比增長7.7%,連續20多年居全省首位。水產產業鏈年產值500多億元,水產業從業人員100多萬人,成為鄉村振興、帶動農民養殖致富的支柱產業。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海洋漁業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中國是世界第一水產養殖大國,數據顯示,中國水產養殖種類超300種,魚類養殖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1/3。中國海洋大學教授盧昆介紹,2021年中國水產品總產量6690.29萬噸,同比增長2.16%;水產品養殖量5394.41萬噸。自2003年起,中國水產品養殖產量整體呈逐年遞增態勢。
中國水產養殖產量整體態勢
世界水產品消費由20世紀90年代的人均14.4千克上升到2020年的20.2千克以上,魚類食品消費增速快于人口增速,在全球人口動物蛋白質攝入量中占比約17%,在所有蛋白質總攝入量中占比7%。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英杰表示,這些數據預示著,水產品作為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在今后的消費中占比將越來越大。從需求角度看,大力發展水產養殖非常必要。
從食物安全角度看,2020年養殖水產品在魚類食品消費總量中的比重為51%,即養殖水產品總量已超過自然捕撈水產品總量,這意味著水產品的獲得從天然捕撈為主到養殖捕撈已成為客觀事實。同時,水產養殖產品的飼料轉化率比畜牧業產品高,所以水產養殖產品可較好地保障食物安全。
水產品是全球最為活躍的貿易產品之一,全球漁業產量的1/4用于國際貿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水產品出口國,水產品出口到19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1年的出口額同比增長了15%以上。水產品能提供大量的優質動物蛋白,對維護食品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現在全球漁業可持續性顯著下降。
作為全球最大的水產品出口國,2021年中國水產品出口至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達19.26億美元,同比增長15.15%。在已獲認的231個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中,水產品企業占到其中的1/5,他們為國際市場提供優質的水產品,也將成為維護全球食物安全的積極力量。
全國海洋生產總值將突破10萬億元
今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列入自然資源工作總體安排部署。在此大背景之下,相關部門將推動海洋經濟深度融入區域重大戰略,加快建設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加快建設高質量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特色海洋產業集群和現代化海洋城市。持續推進海水淡化、海洋能源規模化利用,不斷加快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產業化進程,并鼓勵引導金融資本支持海洋經濟發展。
我國海洋經濟總體發展平穩,結構性轉變、創新驅動、綠色效率和高質量發展不斷加強和提高,海洋經濟規模總量不斷取得突破。預計2022年海洋生產總值將達9.57萬億元左右,實際增速5.9%。到2023年,海洋經濟恢復向好發展的態勢比較樂觀,全國海洋生產總值將突破10萬億元大關,達到10.4萬億元左右。
,我國傳統海洋產業包括海洋漁業、海洋鹽業、海洋礦業、海洋油氣業、海洋交通運輸業與濱海旅游業6大產業。新興海洋產業包括海洋船舶業、海洋化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水利用業、海洋生物醫藥業以及海洋電力業6大產業。以這樣的劃分來看各業,我國新興海洋產業的規模體量過小、所占比重過低,近年來還出現了階段性下降趨勢。新興海洋產業的發展是我國海洋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數據顯示,我國新興海洋產業增加值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先是由2001年的3.07%發展到2015年的7.5%,之后直線下降到2021年的4.6%,降幅高達38.67%,平均每年下降6.44%。從增速看,2008年、2016年、2018年、2020年都出現了負增長,尤其是2010年以來增速下降十分明顯,由2010年的28.56%,下降到2019年的2.34%,降幅91.81%,9年間平均年降10.2%。2020年受到全球疫情影響,新興海洋產業的增速下降到-24.41%。
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船舶業、海洋化工業等是我國的優勢海洋新興產業,但近年來發展低迷。2020年受全球疫情嚴重影響,海洋化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的增速分別下降到-54.02%、-31.29%。而海洋電力業、海洋生物醫藥業和海水利用業雖然增長態勢明顯、抵御外部沖擊的韌性較強,但目前規模體量較小,2021年僅占海洋新興產業的20.36%。
《2023-2028年中國海洋漁業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海洋漁業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海洋漁業指通過在海洋中捕撈、采集和養殖水生動植物獲得水產品的一類生產活動,按照生產特性劃分,海洋漁業可進一步劃分為海洋捕撈業和海水養殖業。廣義的海洋漁業還包括海洋捕撈業和海水養殖業...
查看詳情
超高溫熱泵市場發展現狀如何?近幾年高溫熱泵市場在中國處于不溫不火的階段,是因為:1、沒明確的政府補貼政策推動,2...
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試點住建部近日發布通知,要求開展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試點,拓展公園綠地開放共享新空間,滿足...
現代農業市場投資態勢如何?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
天津市發展改革委、市郵政管理局等8部門聯合制定的《天津市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若干措施》(簡稱“《措施2...
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下,企業用戶的數據已初具規模,業務場景和數據結構越來越復雜,對于數據分析的需求日趨強烈。數據庫...
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全球主旋律,全球有100多個國家發布了數字化戰略,而IP網絡是數字化發展的基石。IP網絡向下聯接萬I...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