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場”是指在一定海域內,采用規模化漁業設施和系統化管理體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態環境,將人工放流的經濟海洋生物聚集起來,像在陸地放牧牛羊一樣,對魚、蝦、貝、藻等海洋資源進行有計劃和有目的的海上放養。
海洋牧場行業發展現狀
隨著捕撈強度逐漸增加,海洋污染范圍不斷擴大,我國海洋漁業資源的衰退現象日益嚴重,海水養殖業作為對海洋捕撈的補充,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海水養殖帶來的環境、病害及質量安全問題日益凸顯,漁業發展中的資源與環境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海洋水產養殖業乃至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之一。
開展海洋牧場建設,其一是為了提高某些經濟品種的產量或整個海域的魚類產量,以確保水產資源穩定和持續的增長。其二是在利用海洋資源的同時重點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實現可持續生態漁業。近年來,我國大力建設“資源修復+生態養殖+高質高效”的海洋生態牧場綜合體,發展海洋牧場已成為我國保護海洋生態環境、養護漁業資源、轉型升級漁業產業結構的重要國策。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海洋牧場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調研報告》顯示:
“海洋牧場”是指在一定海域內,采用規模化漁業設施和系統化管理體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態環境,將人工放流的經濟海洋生物聚集起來,像在陸地放牧牛羊一樣,對魚、蝦、貝、藻等海洋資源進行有計劃和有目的的海上放養。
海洋牧場基于區域海洋生態系統特征,通過生物棲息地養護與優化技術,有機組合增殖與養殖等多種漁業生產要素,形成環境與產業的生態耦合系統;通過科學利用海域空間,提升海域生產力,建立生態化、良種化、工程化、高質化的漁業生產與管理模式,實現陸海統籌、三產貫通的海洋漁業新業態。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主要漁業國,可用于養殖的海域面積遠超過120萬平方公里,相應海域若充分利用起來,其產生的優質蛋白可與18億畝耕地產出相媲美。海洋養殖業的發展,可成為未來15年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截至2019年,國內海洋牧場涉及海域面積約1500平方千米,隨著國內約178個海洋牧場示范區的建設,預計到2025年,海洋牧場涉及海域面積將突破2500平方千米。2020年,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內餐飲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2020年1-3月,國內餐飲業營收同比下降約40%,對海產品的影響同樣巨大。2020年,海洋牧場行業的市場規模增速下滑,為994億元,同比增長約9.4%。
進入21世紀以來,沿海各省市充分利用海洋資源,積極進行人工魚礁和藻場建設,大力發展海洋牧場。近幾年,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國家海洋局每年都安排資金在全國沿海地區開展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遼寧省是我國最早建設海洋牧場的沿海省份,大連的獐子島已成為現階段我國最大的海洋牧場,為其他地區海洋牧場的建設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大連在海洋島、獐子島海域建設的兩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項先后通過國家驗收,這意味著大連向打造“藍色糧倉”、推動由海洋資源大市向海洋經濟強市轉變的發展目標邁出了更為堅實的一步。
海洋牧場示范區項目是一種新型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模式,以投放人工魚礁為基礎,以漁業資源增殖放流為手段,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改變了以往漁業單純捕撈、設施養殖為主的生產方式,逐步解決局部污染和過度捕撈帶來的資源枯竭、近海養殖引起的病害加劇等問題,是海洋漁業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
海南省首座深遠海智能養殖旅游平臺“普盛海洋牧場1號”近日在樂東黎族自治縣龍棲灣國家級現代智慧海洋牧場投用。智能養殖平臺由海南普盛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發設計、廣船國際建造,其搭載的智能漁業養殖系統具備自動投餌、魚群監控、水質監測等現代化漁業生產功能,將為海洋牧場提供“智慧大腦”。
山東省自2005年起開始實施《山東省漁業資源修復規劃》,在全省沿海大范圍開展海洋牧場和人工魚礁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連云港海州灣、廈門五緣灣、珠海萬山群島、海南三亞等地也已啟動建設不同規模的海洋牧場。浙江舟山市的白沙、馬鞍列島兩個農業部海洋牧場示范項目已進入建設實施階段。從總體上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遼寧、山東、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海洋牧場已經實現規模化產出。但是,我國海洋牧場建設總體上仍處在人工魚礁建設和增殖放流的初級階段。
到2020年,山東海洋牧場建設初具規模,投放人工魚礁2000萬空方以上,年增殖放流海洋生物苗種100億單位,建設省級海釣基地30處,游客年接待能力達600萬人次以上;新開發建設底播型海洋牧場9萬余公頃;新升級改造田園型海洋牧場生態方2.3萬公頃以上;新建設以深水智能網箱、養殖休閑平臺、養殖工船等為主體的裝備型海洋牧場10處。
要打造以現代技術和工程裝備為支撐的智慧型海洋牧場。海洋牧場建設成果豐碩,但未來道阻且長。全國海洋牧場建設存在著低水平、同質化現象,先進技術、裝備、設施多被發達國家壟斷,進口依賴性大。
全域型水域生態牧場是未來發展的目標,其將特定湖泊、河口、海灣等作為一個整體,基于生態系統原理開展選址、布局、建設、監測和管理。根據建設類型、規模、增殖放流目標物種和水域特征,優化生態牧場空間布局,實現陸海統籌、四場聯動,充分體現水域生態系統的整體性。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海洋牧場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調研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2-2027年中國海洋牧場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調研報告
海洋牧場是在特定海域,基于區域海洋生態系統特征,通過生物棲息地養護與優化技術,有機組合增殖與養殖等多種漁業生產要素,形成環境與產業的生態耦合系統;通過科學利用海域空間,提升海域生產...
查看詳情
電磁線的概念電磁線是一種具有絕緣層的導電金屬電線,用以繞制電工產品的線圈或繞組,其原理是利用法拉第的電磁感應效...
現代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離不開安全運行的基站,另一方面,基站監控系統的更新換代帶來的是通信工程在安全下運行。充分...
近年來隨著北斗三代衛星導航系統的逐步完善,我國衛星應用行業快速發展。由于衛星應用產業鏈涉及眾多上下游領域,國家...
隨著汽車行業的繁榮而興起的,在汽車數量劇增的時代,傳統的停車場、車庫等設施因為占地面積越來越大,并已影響了周圍...
近年來,中國污水處理業迅速成長,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目前中國規模以上的污水處理企業有336家,行業快9...
近年來中國奶業的發展越來越多地表現出畜牧業固有的周期性,受制于消費增長的放緩,增長速度明顯變慢。中國牛奶市場消...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