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政策下,全球風電、光伏、氫能、新能源汽車等行業高速發展,帶動風電葉片、碳碳復材、壓力容器、汽車等領域碳纖維需求快速提升;同時碳纖維作為軍民兩用戰略物資,在航空航天、體育休閑、建筑等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
碳纖維制品,就是指以碳纖維預浸布為原材料,通過不同的加工方法,加工成為能夠滿足使用要求的材料制品。由于碳纖維擁有極高的材質特性,因此碳纖維制品的強度大,硬度高,遠超過同體積同重量的金屬材質。因此,碳纖維制品在航空、航海、軍工等高科技工業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碳纖維具有優異的導電、導熱、高模、高強、耐腐蝕、耐疲勞、低密度等特性,相較于傳統金屬材料、玻璃纖維等擁有顯著優勢。目前碳纖維下游應用領域涉及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裝備、工程機械、交通設施等諸多行業。
被稱為“新材料之王”的碳纖維,具有目前其他任何材料無可比擬的綜合性能,被廣泛應用于國防工業以及高性能民用領域,是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不可或缺的戰略性新材料!
雙碳政策下,全球風電、光伏、氫能、新能源汽車等行業高速發展,帶動風電葉片、碳碳復材、壓力容器、汽車等領域碳纖維需求快速提升;同時碳纖維作為軍民兩用戰略物資,在航空航天、體育休閑、建筑等領域的需求持續增長。
隨著碳纖維關鍵技術的突破,我國首個萬噸級48K(碳纖維根數大于4.8萬根)大絲束碳纖維工程首套國產線在上海石化碳纖維產業基地投料開車,這也意味著大絲束碳纖維實現了端到端的自主可控。
我國也是高度重視碳纖維行業的發展和進步,目前已經出臺多項碳纖維相關政策。根據預測,2025年我國碳纖維需求將達到13.2 萬噸,市場規模將達到 29.2 億美元。
據國家能源局委托水電總院牽頭開展的全國深遠海海上風電規劃,全國共將布局41個海上風電集群,預計深遠海海上風電總容量約達290GW。船運行業研究機構克拉克森預計,到2030年,全球將有超過250GW的海上風電容量,共有730個海上風電場和30000臺風電機組處于運營狀態。到2050年,預計海上風電將占全球能源結構的7%至9%,遠高于目前的0.4%的占比。
我國自主研制的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下線。這是目前全球范圍內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單位兆瓦重量最輕、總體技術水準最高的風電機組,標志著我國在海上風電系統總成和大容量機組的制造能力上實現了重要突破,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我國擁有大約1.8萬公里的海岸線,這給了海上風電的發展極大的空間。通常來講,沿海海域一百米高度以上風速在每秒7.5-9米之間,僅在離岸二百公里的范圍內,我國的風能資源開發潛力就有約22.5億千瓦。作為對比,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全球海上風能的可開發潛力高達710億千瓦,海上風能資源是目前全球電力需求的十倍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數據會隨著人類開發能力的提升而繼續增加。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碳纖維制品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持續增長,截至2022年累計裝機容量預計達3250萬千瓦,持續保持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全球第一。隨著國內海上風電加快開發和產業鏈國產化進程提速,海上風電產業逐漸向大功率、深遠海挺進。日前開工建設的海南萬寧百萬千瓦漂浮式海上風電試驗項目,是我國首個規模化深遠海海上風電項目。
我國近海水深5至50米范圍內,風能資源技術開發量為5億千瓦,而我國深遠海風能可開發量則是近海的3到4倍以上。深遠海風電機主要以漂浮式為主,不僅可以就地消納,還可以為遠海設施供電。我國浮式風電起步較晚,目前我國浮式風電裝機容量排名全球第四,預計到2026年,累計裝機容量有望突破50萬千瓦。據國家能源局委托水電總院牽頭開展的全國深遠海海上風電規劃,全國共將布局41個海上風電集群,預計深遠海海上風電總容量約達290GW。研究機構認為,十五五期間將打開我國深遠海風市場空間,有望開發150-200GW,海風年均新增裝機規模將由十四五期間15GW向十五五期間30GW-40GW進發,進而打開漂浮式海風廣闊的成長空間。
未來全球可再生清潔能源的增長速度將會大幅上升,帶動各類可再生能源市場迅速發展。風能是可再生清潔能源之一,發展風電是推動能源轉型、降低能源價格、促進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市場的好機會。而海上風電與陸上風電相比,又有著風力更穩定、風機利用率更高、受地域限制小、以及可就地消納等優勢,因此成為了全球新興發展的新能源產業。接下來將對各國的海上風電政策進行分析。
“十四五”時期,海上風電平價時代已到來,我國的政策重點從補貼新建海上風電項目轉向加快制定海上風電開發技術標準,推動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電的建設。我國于2022年頒布的《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等多項政策均表明,海上風電產業將是我國未來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性產業之一,國家會大力支持海上風電裝備技術水平的提升與突破。
上世紀70年代,美日兩國率先研制出PAN基碳纖維,拿下全球76%市場的同時,還對中國實施產品、技術和設備的“三封鎖”。此后40年間,美日將碳纖維噸價炒至240萬一噸,堪稱“黑色黃金”,而中企只能被動接受通知性漲價和賞賜性供給。
我國研發的首條碳纖維產線成功問世,讓外國“禁運”防線不攻自破。與此同時,進口價格也聞風而動,主動降低價格。
中國碳纖維材料取得突破后,國防材料受制于人的局面終于打破——“運-20”軍用飛機的剎車片用上國產碳纖維,不僅輕了100kg,耐熱性還大大增加。
近日,備受矚目的國產大飛機C919飛行成功,國產碳纖維使用率達12%;而載人航天的“神舟7號”,碳纖維使用比率達到驚人的65%。沖破阻斷,國產碳纖維驚艷世界。
中國碳纖維一片向榮之時,日本卻危機不斷。日本最大碳纖維公司東麗被查出連續8年數據造假,共有149個產品批次濫竽充數,日本碳纖維名譽掃地。
除了國防領域,中國碳纖維也在民用領域大展拳腳。2021《全球復合材料市場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碳纖維國產化只有10%,而到了2021年,國產化比率已飆升到40%。事實證明,日美等外資正迅速被國產替代,對此日媒感嘆:我們正在被中國淘汰。
《2023-2028年中國碳纖維制品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碳纖維制品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碳纖維制品,就是指以碳纖維預浸布為原材料,通過不同的加工方法,加工成為能夠滿足使用要求的材料制品。由于碳纖維擁有極高的材質特性,因此碳纖維制品的強度大,硬度高,遠超過同體積同重量的...
查看詳情
二次元服裝就是動漫里人物的衣服,也被二次元愛好者稱為COS服。這些二次元的衣服主要是用來滿足動漫愛好者的角色扮演I...
2022年全球飼料總產量為12.66億噸,中國以26000.739萬噸產量連續位居全球飼料產量榜榜首。據悉,奧特奇已經連續12年發...
中國人食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朝,中秋、重陽兩個重大節日都和食蟹聯系在一起,使得吃螃蟹成了一件風雅而有儀式感的事...
螺旋鋼管是以帶鋼卷板為原材料,經常溫擠壓成型,以自動雙絲雙面埋弧焊工藝焊接而成的螺旋縫鋼管。螺旋鋼管將帶鋼送入...
云服務器是一種簡單高效、安全可靠、處理能力可彈性伸縮的計算服務。其管理方式比物理服務器更簡單高效。用戶無需提前...
近年來,我國服務業加快發展,初步核算,2022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1...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