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推動智能電網研發,實施新一輪智能電網建設,推出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推廣補貼政策,實施電力市場改革,提高電網網絡效率,支持智能電網項目投資等。
智能電網,屬于電力設備的主要設備,隨著綠色電力和風光儲能等行業的高速發展,智能電網作為電流的載體,用電的設備越來越多,智能電網的升級和擴產的需要就越大,成長空間也就越大,屬于新能源發展不可缺少的產業鏈環節。
2018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855.20億元,2019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1059.81億元,2020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1401.68億元,2021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800億元。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智能電網行業的發展,不斷推出政策措施促進行業發展,這也是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的重要原因。比如,中國政府推動智能電網研發,實施新一輪智能電網建設,推出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推廣補貼政策,實施電力市場改革,提高電網網絡效率,支持智能電網項目投資等。
此外,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新能源技術的不斷推進,中國智能電網行業未來將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預計未來五年內,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將受益于國家互聯網+發展戰略,智能電網行業發展將進一步加速,行業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另外,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將從理論研究、技術開發、系統集成、服務支持等多個方面取得突破,提高智能電網技術的綜合水平,并開發出更多應用場景。
未來,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將繼續受益于政府支持政策,新技術的推進,以及智能電網技術的普及,市場將迎來更加繁榮的發展前景。隨著中國智能電網行業的不斷發展,以及技術的不斷改進,未來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市場前景將會變得更加廣闊。
據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公開披露信息顯示,國家電網及南方電網綜合線損率已分別由 2016 年度的 6.75%、6.38%降低至 2021 年度的 5.48%、5.19%。未來,配網端的節能減排將成為降低電網能耗的重要舉措,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將致力解決配電網環節無功損耗大、末端電壓低、線損率高等問題,在網高能耗輸配電及控制設備面臨著技術升級、更新換代的需求,節能、節材、環保、低噪音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智能電網建設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在國家重點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下,隨著“碳中和、碳達峰”發展目標的提出,我國電力設備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清潔能源投資規模持續增加。由于配網環節存在無功損耗大、末端電壓低、線損率高等問題,在網的高能耗電力設備面臨技術升級、更新換代的需求,節能、環保、高能效、低噪音的輸配電設備將成為未來市場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目前,電網線損中的超過一半來自于配電網,因此通過配網改造實現配電網節能的經濟效益顯著,兼具節能和安全的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將成為市場的主流。
智能電網是在傳統電力系統基礎上,通過集成應用新能源、新材料、新設備和先進傳感技術、信息通信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形成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征的新型現代化電網,以更好地實現電網安全、可靠、經濟、高效運行。因此,發展智能電網是我國實現能源生產、消費和技術革命的重要手段。
隨著不斷增加的新增電源裝機量和電網規模,以及線路復雜度的快速增加,提高電網的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成為我國電網建設中的重要任務。智能電網對輸配電及控制設備的智能化等性能指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常規基礎上配備電子器件、傳感器和執行器等設備,具有自我診斷功能、通過網絡數字接口實現關鍵狀態參量的監測、控制與數據共享等的智能化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將成為市場的主流,為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行業創造了新的市場機遇。
隨著人工智能、5G 等新技術加速推進、新能源高比例接入、新型用能設備廣泛應用,傳統電網的物理特性、運行模式、市場形態發生了根本改變,正在向“廣泛互聯、智能互動、靈活柔性、安全可控”的新一代電力系統加快演進。
2019 年,國家電網發布了《泛在電力物聯網 2020 年重點建設任務大綱》,基本明確了未來泛在電力物聯網的頂層設計和建設重點,將重點開展能源生態、客戶服務、生產運行、經營管理、企業中臺、智慧物聯、基礎支撐、技術研究等方面的建設,加深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電網技術的融合。
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推動為輸配電及控制設備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具備信息化及云化的電力設備將成為未來的市場熱點。
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相當于減少國內二氧化碳排放約22.6億噸,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為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5.73億噸,合計減排28.33億噸,約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減排量的41%。我國已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參與者和重要貢獻者。
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我國縱深推進能源革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舉措。這既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又是實現我國“雙碳”目標、踐行應對氣候變化自主貢獻承諾的必然之舉。2022年6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九部門聯合發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簡稱《規劃》),強調可再生能源利用要實現“既大規模開發,又高水平消納,更保障電力穩定可靠供應”。
“十四五”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將呈現大規模發展、高比例發展、市場化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特征。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要在“十三五”跨越式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高質量躍升發展,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國二氧化碳排放既要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還要在碳達峰后以遠少于發達國家的時間實現碳中和,必須在短短不到10年的時間內夯實能源轉型基礎。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勢必“以立為先”,進一步換擋提速,成為能源消費增量的主體,加快步入躍升發展新階段。另一方面,“十四五”時期,我國可再生能源既要實現技術持續進步、成本持續下降、效率持續提高、競爭力持續增強,全面實現無補貼平價甚至低價市場化發展,也要加快解決高比例消納、關鍵技術創新、產業鏈與供應鏈安全性穩定性等關鍵問題,進一步提質增效,加快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面對全球能源體系大變局,我國如何抓住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時代機遇,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實現高質量躍升發展?原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總地質師曾興球認為,低碳綠色發展是當今世界各國難得達成一致的共識。我國政府也向世界明確宣布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爭取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貫徹低碳綠色發展戰略,將低碳綠色作為衡量企業創新發展的標尺,要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繼續努力推動發展可再生能源,這對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深遠意義。未來,要以發展可再生能源為中心,統籌發展其他非化石能源,協調處理好發展新能源與開發化石能源之間的互補互促關系。
《2023-2028年中國智能電網建設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智能電網建設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中研普華通過對智能電網建設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智能電網建設行業需求、供給、經營特性、獲取能力、產業鏈和價值鏈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用戶等多層面數據和信息資源,為客...
查看詳情
據上證報援引科技媒體消息,蘋果計劃在明年發布首款配備OLED面板的iPad Pro,擁有11英寸和13英寸兩個款式,其中13英1...
立體倉儲行業發展現狀如何?立體倉儲是指采用高層貨架以貨箱或托盤儲存貨物,用巷道堆垛起來重機及其他機械進行作業的2...
醫藥物流作為現代物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整個醫藥產業鏈中,承擔著醫藥流通和周轉的重要職責,依托一定的物流設...
電解鋁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基本金屬,主要用于生產各種不同用途的鋁加工材。鋁材在生活中的應用廣泛,包括輕工業、電器行...
目前國內電解鋁產能接近天花板,再生鋁成為原料新選擇。中國目前電解鋁產能 天花板為 4500 萬噸,已建成電解鋁產能...
一、尼龍的概念尼龍(Nylon),又翻譯為耐綸。英文名稱Polyamide(簡稱PA),是分子主鏈上含有重復酰胺基團—[NHCO]...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