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國鐘表與計時儀器制造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1.54元,同比增長4.07%,營業收入利潤率為3.94%,我國2021年輕工業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3%,由于我國國產鐘表企業的主要產品為中低端產品,附加值較低,與進口品牌相比缺乏競爭力,因此鐘表獲利較少,鐘表行業利潤水平略低于輕工業整體平均水平。從虧損情況看,鐘表行業虧損較2020年減少,行業累計虧損額為4.17億元,比2020年同期下降11.41%。
當前,世界鐘表產銷格局大體被瑞士鐘表、日本鐘表與中國鐘表主導,我國高端手表市場基本被瑞士品牌占據,國產手表的市場份額大約為25%,中端市場也以進口外國品牌為主。瑞士鐘表的主要代表品牌有勞力士、斯沃琪、歷峰等,瑞士鐘表市場發展成熟,工藝先進,占據全球高端鐘表市場壟斷地位,中國鐘表品牌主要分布于中低端市場,但鐘表產量與產能為世界第一。
中國鐘表雖然規模大,但是存在一系列的供給側的問題,缺乏強有力的產品作為支撐,中國生產的手表基本停留在中低端的定位,產品附加值低,利潤相對薄弱。
行業整體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從目前的現狀來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尚不健全,人才、技術儲備不足,新興產業帶動作用還不強。受科技體制的影響以及知識產權保護不完善,制約了科技創新的成效。
根據中國鐘表協會數據顯示,我國近年來鐘表工業產值較為穩定,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產總值同比下降了29.4%,2021年市場各行業逐漸恢復運行,鐘表工業產值也迅速從疫情影響中恢復,達到635億元,與疫情前2019年的681億元僅相差46億元,生產活動逐漸恢復穩定狀態。中國鐘表制造業逐漸形成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集群式發展結構,民營企業和三資企業迅速擴張(占企業總數70%以上)。已形成廣東珠三角地區、福建、浙江、江蘇、山東、天津等六個主要產區。
2021年我國鐘總產量為11320.76萬只,其中福建是我國生產鐘的主要地區,2021年生產鐘9502.99萬只,占總體產量比例為83.94%,廣東地區生產鐘1277.79萬只,占比11.29%。2021年我國表累計生產9690.2萬只,同比增長13.99%,其中廣東是表的主要生產地,生產量占全國比為82.89%,生產表8032.13萬只,福建為第二大生產地,2021年生產表1121.46萬只,占比11.57%。
鐘表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鐘表一直以來都是國人鐘愛的商品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發展鐘表工業,使這一產業得以快速發展,此后,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經濟全球化發展給中國鐘表業帶來了繁榮。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鐘表業經歷了進料組裝-外觀件制造-產品開發-創立品牌的發展過程,目前已形成配套齊全的鐘表制造工業,除高端機芯外的所有零配件均可加工生產。
產業鏈:鐘表行業上游供應商主要提供各類鐘表配件,中游提供不同類型的鐘表生產,通過下游各大鐘表品牌商、線下零售店或電商平臺等銷售渠道到達鐘表消費者手中從區域格局來看,全國已形成以廣州、深圳為龍頭的珠三角地區、福建、浙江、江蘇、山東、天津等6大鐘表主產區;從產量來看,我國已成為世界鐘表生產大國,鐘表產量穩居世界第一。
鐘表是一種計時的裝置,也是計量和指示時間的精密儀器。鐘表通常是以內機的大小來區別的。按國際慣例,機芯直徑超過80毫米、厚度超過30毫米的為鐘;直徑37~50毫米、厚度4~6毫米者,稱為懷表;直徑37毫米以下為手表;直徑不大于20毫米或機心面積不大于314平方毫米的,稱為女表。手表是人類所發明的最小、最堅固、最精密的機械之一。
現代鐘表的原動力有機械力和電力兩種。機械鐘表是一種用重錘或彈簧的釋放能量為動力,推動一系列齒輪運轉,借擒縱調速器調節輪系轉速,以指針指示時刻和計量時間的計時器。電子鐘表是現代出現的一種用電能為動力,液晶顯示數字式和石英指針式的計時器。
鐘表產品主要包括:鐘;表;鐘表機芯;裝有鐘、表機芯或同步電動機的定時器;時間記錄裝置;鐘表用步進電機、線路板;石英諧振器;鐘表零配件等。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鐘表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我國鐘表行業的地位將從世界鐘表產業的外圍圈開始進入到核心圈,從配角逐步變為主角,在話語權、定價權上將日趨改變。造成新變化的理由:一是我國鐘表行業的體量巨大(包括生產能力、技術水平、出口貿易量、金額、國際標準制訂權等)在“十三五”期間將從從屬地位轉變為支配地位;二是互聯網+和智能手表的發展可能對世界鐘表產業進行重新洗牌,世界鐘表產業發展的“彎道”已經形成,我國具有強大的電子工業優勢和信息產業優勢,“彎道超車”的契機已經來臨;三是世界鐘表最大的市場在中國,不僅是中低端鐘表市場,高端鐘表的最大絕對值也是中國市場,過去我國對這個資源沒有足夠重視,今后將會加重凸現話語權、定價權等支配地位。
數據顯示,2018年1-7月,我國鐘表制造業主要產品中,鐘累計完成產量7444.4萬只,累計同比下降5.4%;表累計完成產量7958.0萬只,累計同比下降13.0%。2017年,我國鐘累計完成產量13063.6萬只,累計同比增長1.27%;表累計完成產量14995.2萬只,累計同比下降6.4%。市場結構比較穩定,國內鐘表高端市場基本由世界排名前10的鐘表商占據,形成了一定的壟斷優勢,雖然本土企業也積極開拓高中檔手表市場,但只有飛亞達占據一定市場份額,其余大都為中外合資企業。
數據顯示,2018-2020年,中國鐘表行業市場規模發展實現了高增長,預計2021年鐘表行業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達到2298.3億元。2020年中國鐘表行業市場規模為2072.3億元,其中,二手鐘表市場規模為1201.9億元,新鐘表行業為870.3億元,維修市場相對其他市場規模較小,為103.6億元,售后維修是影響消費者行為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國鐘表市場中還有待完善發展的部分。
鐘表行業仍將面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內外需求疲軟、消費增速明顯回落、制造成本不斷上升等諸多不利因素,同時還面臨瑞士、日本等科技發達國家和印度、越南等低勞動力成本國家的“雙向擠壓”,我國鐘表行業必須要適應新形勢,堅持國務院提出的創新驅動、質量為先、持續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一方面,加快對傳統工藝和設備的技術改造,強化關鍵核心基礎零部件及其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提升傳統比較優勢,提高自主創新設計能力,從而有效提高產品質量,使產品的性能穩定性、質量可靠性等指標達到瑞士、日本等國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實現由低價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彌補產品短板,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釋放國內消費潛力,拉動境外消費回流。
2023年中國鐘表行業市場投資前景預測
隨著鐘表行業的逐漸發展成熟,鐘表交易的過程也會更加完善。進一步利用更加成熟的行業規則,進一步形成更加成熟的行業交易機制,并且完善行業管理策略。這樣鐘表在實行交易、鑒定和維修環節,將會更加成熟。手表將會形成統一的交易平臺,也會有更加權威的鑒定機構,手表維修也會更加方便,這樣我們可以更加快捷為自己購買手表。隨著市場的高增長,業內預測,2023年中國鐘表行業市場規模將達2815.0億元。隨著大數據、5G、人工智能技術的引進,中國鐘表電商將推動中國鐘表產業數字化轉型,AI與傳統行業的融合不斷加深,數據的量級以及復雜程度也將會大幅提升。中國鐘表將在細分領域,通過數字技術的加持能為垂直業務的深發發展以及多元化業務發展形成充分的發展土壤。
未來,中國鐘表行業將繼續受到技術進步和消費升級的推動,消費者對于鐘表的認知也越來越高,鐘表的消費將趨于多樣化,從而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市場規模也將隨之上升。同時,隨著技術的發展,中國鐘表行業將更加走向智能化,智能鐘表的市場將得到進一步拓展,將帶來更多經濟收益。隨著中國商業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鐘表商業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際眾多品牌鐘表紛至沓來,國內鐘表也品牌紛呈,鐘表已由單純的計時工具正向滿足消費者的時尚需求和精神需求嬗變,使國內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也使中國鐘表市場競爭愈趨激烈。快速增長的中國鐘表市場已經成為世界鐘表的重要市場,猶如初升的朝陽,發展勢頭有力強勁。
根據中國鐘表行業在工信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我國鐘表自主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十四五"期間,鐘表行業將以中高端手表和非鐘表產品"兩翼"發展為思路,一翼是以創新發展理念為統領,采取各種有效措施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鎖定中高端手表是行業發展的主線,切實改變國表精品認知乏力,高端手表消費逼向海外的痛點。二是鐘表行業現有的精密制造和微電子技術縱向延伸和橫向開拓,是從產品定位到技術外延定位,做大做強行業的重要路徑。
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鐘表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司法鑒定行業發展現狀調研及未來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并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或者說,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由司法機關或...
查看詳情
康養行業市場投資前景現狀如何?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開展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試點工作,引導金融機構向普4...
豆瓣醬是一種發酵的紅褐色調味料。制作時的主要材料有蠶豆、黃豆等,輔料有辣椒、香油、食鹽等。根據消費者的習慣不同...
大豆在我國糧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我國大豆進口量逐年增加,對外依存度高,我國出臺一系列政策振興國產大豆...
數控機床是由系統程序控制的自動化機床,相比傳統機床,可以加工出更復雜、精密的零件。近段時間,隨著新能源汽車、航空,...
近期,國內啤酒企業巨頭青島、華潤、燕京、重慶、珠江相繼公布2022年成績單。可以預見,隨著餐飲、旅游業復蘇,疊加消...
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整體音箱線上公開零售市場(不含抖音等內容電商)的監測銷量為504萬臺,同比下降19.6%。2022年2...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