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力能源變革大趨勢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必要性更加凸顯;國內電網投資持續保持高景氣、電力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都將推動電力行業發展,虛擬電廠、電力AI則有望成為電力信息化變革的重要推動力。
全球氣溫升高、部分地區用電緊張推升用電需求,疊加全球電力能源變革大趨勢,柔性靈活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輔助服務市場等多類型市場將持續完善。全球電力能源變革大趨勢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必要性更加凸顯;國內電網投資持續保持高景氣、電力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都將推動電力行業發展,虛擬電廠、電力AI則有望成為電力信息化變革的重要推動力。
《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發布 2023電力行業信息化建設方案
電力信息化是指應用通信、自動控制、計算機、網絡、傳感等信息技術,結合企業管理理念,驅動電力工業舊傳統工業向知識、技術高度密集型工業轉變,為電力企業生產穩定運行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支撐和引領變革的過程。
長期以來,傳統的電網建設主要集中在供給側,電力系統存在“重發、輕供、不管用”的問題。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對于推進能源轉型、提高電力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改善用戶體驗及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6月初,國家能源局發布《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這是我國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頂層設計文件,相關建設進入全面啟動和加速推進的新階段。
近年來,我國智能電網行業規模整體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智能電網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476.1億元增至2022年的979.4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15.7%,年均智能電網投資額在500億元至700億元之間。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3年中國智能電網市場規模將達1077.2億元。
受益于重大項目建設提速,近期有2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中標國家電網及南方電網項目。“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投資總額將達到2.23萬億元。根據《南方電網“十四五”電網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南方電網建設將規劃投資約6700億元。兩網合計投資近3萬億元。
全球電力能源變革大趨勢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必要性更加凸顯;國內電網投資持續保持高景氣、電力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都將推動電力行業發展,虛擬電廠、電力AI則有望成為電力IT變革的重要推動力。
新型電力系統中,由于風電光伏的發電高峰與用戶用電高峰不匹配,新能源發電容易對電網造成巨大的沖擊。虛擬電廠是電網調峰調頻的有效途徑,是滿足尖峰負荷的重要手段,隨著用電負荷特性持續惡化,電網負荷尖峰短而高。據中商情報網預測,至2025年中國虛擬電廠最大負荷將達16.3億千瓦,到2030年最大負荷達18.9億千瓦。
據國家電網測算,假設電力系統需要滿足5%峰值負荷,在投資火電廠的情形下,需要投資4000億元才能實現;而通過虛擬電廠削峰填谷的情形下,只需要500-600億元,總投資額是火電廠的1/8-1/7,具有較高性價比。
華為盤古、阿里通義千問等大模型都將電力作為重點的細分垂直領域。其中華為盤古CV大模型將電力作為重點領域之一,在無人機智能電力巡檢方面取得了較好成績,模型開發維護成本降低90%; 4月26日阿里云宣布啟動“通義千問伙伴計劃”,優先為千問伙伴提供大模型領域的技術、服務與產品支持,首批將推動“通義千問”大模型在電力等7個不同行業的落地應用,共同打造產業生態;百度和國網研發了國網-百度·文心大模型,基于通用文心大模型,在海量數據中挖掘了電力行業數據,引入電力業務積累的樣本數據和特有知識,并且在訓練中結合雙方在預訓練算法和電力領域業務與算法的經驗,設計電預訓練任務,讓文心大模型深入學習電力專業知識。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電力信息化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我國電力系統發展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截至2022年底,我國各類電源總裝機規模25.6億千瓦,西電東送規模達到約3億千瓦。2022年全社會用電量8.6萬億千瓦時。同時,電力綠色低碳轉型不斷加速。截至2022年底,非化石能源裝機規模達12.7億千瓦,占總裝機的49%,超過煤電裝機規模。2022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量1.2萬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14%,分別比2010年和2015年提升13個、10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在“雙碳”目標下,電力行業仍面臨不少挑戰。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院長杜忠明認為,在電源側,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對于系統調節能力提出更高需求,新能源尚未形成可靠替代,且大多不能為電力系統提供轉動慣量。在電網側,大型新能源基地開發外送對輸電技術提出更高要求,“雙高”電力系統對調度運行技術升級提出迫切需求,配網層面亟須進一步提高供電可靠性、交易靈活性和供電形式多樣性。在用戶側,負荷尖峰特性日益顯著,負荷側靈活調節能力尚未充分挖掘,源網荷儲一體化等新業態新模式需要積極培育。
對此,《藍皮書》提出制定新型電力系統“三步走”發展路徑,即加速轉型期(當前至2030年)、總體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鞏固完善期(2045年至2060年),有計劃、分步驟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在加速轉型期,推動各產業用能形式向低碳化發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新能源開發實現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引導產業由東部向中西部轉移。
6月中旬以來,多地出現高溫天氣,用電負荷持續走高,近期最大負荷已突破9億千瓦。國家能源局預計,今年全國最大負荷將突破13.6億千瓦,電網保供壓力突增。增強電網供電能力是保障電力供應的重要措施之一。今年以來,我國電網投資規模持續增長,多個重大電網工程建成投運。
2023年電網工程建設投資規模
據中電聯數據,1至5月全國電網工程完成投資1400億元,同比增長10.8%。從月度數據來看,電網投資從3月起出現加速勢頭。3月、4月和5月,電網投資分別達349億元、316億元和41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3%、16.2%和12.4%。
近期,多個迎峰度夏重點電網工程建成投運。6月28日,北京東1000千伏變電站擴建工程投運;6月30日,四川成都西50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配套工程成功送電,標志著今年四川電網15項迎峰度夏重點工程全部建成投運。
國務院國資委近日召開會議,要求中央企業加大電力項目投資力度,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全面提升綜合保供能力。
2023年,國家電網計劃再開工建設5座抽水蓄能電站,投運4座抽水蓄能電站,屆時該公司運行的抽水蓄能電站裝機規模將達到3800萬千瓦,是三峽總裝機的1.6倍。
國家電網公司此前在刊文中披露,2022年,全年電網投資5094億元,帶動社會投資超過1萬億元,充分發揮電網基礎支撐和投資拉動作用。這高于辛保安在2022年初國網年度工作會議上提出的電網投資計劃。據澎湃新聞了解,這也是國家電網年度電網投資額首次突破5000億大關。2023年,這一數字還將刷新紀錄。
“十三五”期間,國家電網公司的電網投資額約2.4萬億元。細分來看,其電網投資一度呈現出趨穩下降態勢,2016年-2019年該公司電網投資金額分別為4964.1億元、4853.6億元、4889.4億元、4473億元。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前,國家電網公司2020年的電網投資計劃繼續下滑,一度引發市場對電網投資或趨向萎靡的擔憂。但在國內疫情防控形勢趨于緩和、全面復工復產后,特高壓工程、抽水蓄能等項目在2020年“六穩”背景下率先大規模重啟,國家電網公司的年度電網投資計劃從2020年年初的4080億元調增至4500億元。
《2023-2028年中國電力信息化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電力信息化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電力信息化是指應用通信、自動控制、計算機、網絡、傳感等信息技術,結合企業管理理念,驅動電力工業舊傳統工業向知識、技術高度密集型工業轉變,為電力企業生產穩定運行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支撐...
查看詳情
測繪地理信息數據獲取和服務支撐能力不斷增強2018年以來,我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進入以轉型發展為特征的新階段,自然資...
杭州亞運會日漸臨近,多個體育賽事項目的門票陸續啟動銷售,“世界超市” 浙江義烏也分享了亞運經濟的“蛋糕”。今年...
我國燕窩消費現狀及需求情況分析 展望2030年燕窩經濟消費2000億6月28至29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2023“振興燕業、共識6...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軟件廠商開始加入低代碼和零代碼的賽道。借助于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與手...
寧夏枸杞產業投資前景怎么樣?近年來,這個小省區借助東西部科技合作做起“大文章”,整合科技資源,加強基礎研究,強2...
中國電力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電源結構優化調整步伐加快。截至2022年底,全國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27548萬...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