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8月8日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以來,豆一、豆二和豆油期權上線運行已滿1年。一年來,3個期權工具整體保持平穩運行,交易規模穩步擴大,期權功能初步顯現。
自去年8月8日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以來,豆一、豆二和豆油期權上線運行已滿1年。一年來,3個期權工具整體保持平穩運行,交易規模穩步擴大,期權功能初步顯現。
據統計,截至8月7日收盤,豆一、豆二和豆油期權已累計運行243個交易日,總成交量3363萬手,總成交額143億元,日均成交量和日均持倉量分別為13.84萬手和15.48萬手,參與交易的產業客戶數呈現持續增長態勢。
其中,豆一期權日均成交3.62萬手,日均持倉5.18萬手,占標的期貨的比例為20.43%和35.05%;豆二期權日均成交4.79萬手,日均持倉2.00萬手,占標的期貨的比例為44.96%和21.04%;豆油期權日均成交5.43萬手,日均持倉8.30萬手,占標的期貨的比例為6.58%和10.78%。
目前共有14家做市商在豆一、豆二或豆油期權相關合約上開展做市業務,通過持續報價和回應報價為市場提供了較為充裕的流動性,促進了期權價格的合理形成和交易規模的穩步擴大。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大宗農產品大豆行業發展前景戰略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顯示:
大豆,原產于中國,在中國各地均有栽培,同時廣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歷史,古稱菽,中國東北為主產區,是一種其種子含有豐富植物蛋白質的作物,大豆蛋白質含量為35%~40%。 大豆最常用來做各種豆制品、榨取豆油、釀造醬油和提取蛋白質。
中國大豆市場供應有國產和進口兩個來源渠道,兩者在功能用途、市場價格和市場需求等方面都有一定區別。國產大豆主要用于食用,做豆制品、豆漿、豆腐等,年消費量在1300萬至1500萬噸,國內產量完全能夠滿足這方面的需求;進口大豆主要用作榨油和飼用,榨油以后的豆粕用作飼料生產原料。
在我國統計口徑中,大豆屬于糧食范疇;在國際上,糧食單指谷物,大豆則是油料和飼料來源。在我國幾大糧食作物中,水稻、小麥、玉米均實現了相當高的自給率,唯獨大豆85%的消費量要靠進口,已成為我國進口量最大的農產品。
從初級產品供給的角度看,大豆的供給保障能力強不強,影響我國農業的成色和經濟的韌性。“十三五”期間,國家調整種植結構,壓減供給過剩的玉米,大豆面積從2016年的1.08億畝增加到2020年的1.48億畝,達到近10年最高值。2021年春,玉米價格漲幅較大,農民對玉米預期更高,導致2021年大豆面積較上年減少2200萬畝。全年1.3萬億斤的糧食產量當然要確保,但作為特殊品種,大豆關系豆制品、植物油、肉蛋奶消費,也很有必要單獨強調、專門施策。
我國大豆近5年產量在1400萬—1800萬噸之間,提高單產和品質,確保用于豆制品等的食用大豆國內自給,是國產大豆市場面臨的重要問題。
目前,我國大豆進口量占全球大豆貿易總量的60%。以2020年為例,大豆進口依存度達到83.7%。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9年,農業農村部重啟大豆振興計劃,確定了“到2020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力爭達到1.4億畝”的目標。隨后,2020年、2021年,農業農村部繼續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并再次確認了這一目標。大豆播種面積2019年1.40億畝、2020年1.48億畝,同比增幅分別為10.9%、5.9%。然而,到2021年,大豆播種面積1.26億畝,比上年減少2200萬畝,下降14.8%。
作為我國最大的大豆產區,黑龍江2022年大豆播種面積達7397.5萬畝,占全國的48.1%;大豆產量達190.7億斤,占全國的47%,均創歷史新高。但2022年秋季大豆上市以來,由于受大豆擴種增產、下游消費偏弱及疫情等因素影響,大豆市場收購價高開低走。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開始推動大豆政策性收儲。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力擴種大豆油料,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3月29日,穩定大豆生產座談會在哈爾濱召開。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梁惠玲表示,黑龍江堅決完成大豆穩產保供任務,嚴格落實責任挖掘潛力,強化政策扶持穩面積,堅持綜合施策提單產,延長產業鏈蓄動能,推動良田、良種、良機、良法相結合發展適度規模種植,確保種得上、產得出、供得好。
擴種大豆,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從國家層面而言,須強化對進口大豆流向的監管,確保食物安全;從企業層面來講,應根據國際國內市場需求開發豆制品,發展大豆精深加工,不斷延伸大豆食品產業鏈條。
為增強大豆消費供應鏈的穩定性和韌性,國家有關部門采取了擴大產能、促進加工、合理消費等一系列措施。持續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提高國產大豆生產水平和供給能力。同時,穩定進口,加強國際合作,在穩定傳統豆源市場的同時開拓新興豆源市場,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海關總署、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中國行業研究網、國內外相關報刊雜志的基礎信息以及大宗農產品大豆專業研究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大宗農產品大豆行業發展前景戰略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2023-2028年中國大宗農產品大豆行業發展前景戰略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大宗農產品大豆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大宗農產品大豆行業的市場規模、大宗農產品大豆市場供需求狀況、大宗農產品大豆市場競爭狀況和大宗農產品大豆主要企業經營情況、大宗農產品大豆市場主要企...
查看詳情
近日,第三方平臺朝陽永續公布了百億級私募今年前7個月的成績單,其中超7成取得了正收益。根據朝陽永續統計,92家百億...
公開數據顯示,上半年31個省份財政收入同比均實現增長,其中增速靠前省份主要集中在西部和東北地區。從支出端看,進度...
智能材料被認為是下一代先進功能器件的基石, 液晶材料由于其具有優異的響應性和自適應性,是發展潛力巨大的智能軟材B...
在智能制造中,智能工廠是精髓、制造知識是靈魂、精益生產是基石,推行智能制造,核心要具備智能裝備和工業軟件。智能...
隨著行業集中度逐步提升,白酒市場份額越來越集中于頭部酒企。近期,多家白酒企業公布業績預告或經營數據。數據顯示,...
調味香料作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存在,是家家戶戶的必備品。隨著國內調味香料行業的發展壯大,國內企業在新技術與新...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