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氫燃料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載體,正逐步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核心方向。在中國“雙碳”目標的驅動下,氫燃料行業迎來政策、技術與市場的多重利好,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加速,應用場景持續拓展。
一、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政策驅動與市場格局重塑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氫燃料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氫燃料行業已進入政策落地與市場培育并行的關鍵階段。國家層面,氫能首次被納入《能源法》立法框架,22省將氫能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政策導向從“規劃引導”轉向“落地實施”。《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10萬—20萬噸/年,推動氫能成為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方層面,各地結合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探索差異化發展路徑。例如,內蒙古、新疆等風光資源富集區聚焦綠氫制備,長三角、珠三角依托港口與制造業優勢,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與氫能裝備制造。央企作為產業“鏈長”,主導了多項國家級示范項目,如國家能源集團的“風光制氫+氫基燃料合成”項目、國家電投的百萬千瓦級風光制氫項目,加速技術突破與產業落地。
(二)技術突破與商業化進展
氫燃料行業技術迭代加速,制氫、儲運、應用環節均取得顯著進展。制氫領域,電解水制氫技術逐步成熟,質子交換膜電解槽(PEM)與堿性電解槽(AWE)成為主流,綠氫制備成本持續下降,部分區域已接近煤制氫成本線。儲運環節,高壓氣態儲氫技術市占率超六成,液態儲氫與固態儲氫技術加速滲透,有機液態儲運(LOHC)等新型技術進入示范階段。
應用領域,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商業化突破口,重卡、物流車等商用車型率先實現規模化運營。同時,氫能在工業減碳、電力調峰、分布式能源等領域的應用場景持續拓展。例如,寶武集團的氫基豎爐項目顯著降低冶金環節碳排放,國家電網的“氫電耦合”示范項目實現了電氫熱多種清潔能源的相互轉化。
二、宏觀環境分析
(一)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中國氫燃料行業受益于國家戰略的強力支持。國家能源局啟動“氫能走廊”工程,規劃建設5條千公里級輸氫管道,推動氫能跨區域調配。地方政府通過補貼、稅收優惠、路權優先等措施,加速氫能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廣東對綠氫項目給予電價優惠,河北對CCUS項目提供財政補貼。此外,碳交易市場的完善將進一步強化氫能項目的經濟性,推動行業從政策補貼向市場化競爭轉型。
(二)國際合作與標準對接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氫能治理,推動國際標準對接與貿易合作。中國—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氫能專項工作組共同推動清潔氫評價標準與認證體系建設,探索國際氫能貿易發展機制。上海依托國際港口區位優勢,建設氫基綠色能源交易平臺,發布《上海市推動國際航運燃料綠色轉型工作方案》,助力中國氫能產業融入全球供應鏈。
(一)供給端:綠氫占比提升,產業鏈協同深化
中國氫能供給結構正從“灰氫主導”向“藍氫+綠氫協同”轉型。制氫環節,電解水制氫占比逐步提升,綠氫制備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儲運環節,高壓氣態儲氫技術成熟,液態與固態儲氫技術加速突破,管道輸氫項目逐步落地。應用環節,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加氫站網絡加速完善,工業、交通、能源等領域的應用場景持續拓展。
(二)需求端:多領域滲透,市場潛力釋放
氫燃料需求呈現多元化增長態勢。交通領域,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主力市場,重卡、物流車等商用車型需求旺盛。工業領域,綠氫替代灰氫進程加速,鋼鐵、化工等高耗能行業對低碳氫能需求激增。能源領域,氫儲能與燃料電池發電的示范項目裝機規模不斷擴大,分布式能源與電網調峰成為新增長點。
四、競爭格局分析
(一)央企主導,多元主體協同
中國氫燃料行業競爭格局呈現“央企主導、多元主體協同”特征。央企依托資源與資金優勢,主導基礎設施布局與重大項目示范,如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投等企業在制氫、儲運、應用環節均取得顯著進展。民營企業聚焦技術創新與場景開發,通過模塊化制氫設備、分布式能源系統等滿足細分市場需求。外資企業則通過技術合作與項目投資,加速本土化布局。
(二)區域競爭與產業集群
區域競爭呈現差異化特征,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形成三大產業集群。長三角依托完善的產業鏈配套與領先的技術優勢,聚焦氫燃料電池汽車與氫能裝備制造;京津冀重點發展氫能交通基礎設施與工業減碳應用;粵港澳大灣區加速布局海外氫能裝備出口基地。此外,內蒙古、新疆等風光資源富集區依托資源優勢,打造綠氫制備產業基地。
五、重點企業分析
(一)國家能源集團:全產業鏈布局的領軍者
國家能源集團作為氫能產業的“鏈長”,在制氫、儲運、應用環節均具備顯著優勢。制氫領域,集團在內蒙古、寧夏等地布局“風光制氫+氫基燃料合成”項目,推動綠氫規?;瘧?。儲運環節,集團參與建設京蒙輸氫管道示范工程,為跨區域氫能調配奠定基礎。應用環節,集團聯合中車集團打造的氫動力調車機車填補了我國重載鐵路氫能應用空白。
(二)億華通:燃料電池系統的先行者
億華通是中國領先的燃料電池系統制造商,專注于商用車領域的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公司具備從電堆到系統的完整研發能力,產品覆蓋30kW至240kW的廣泛范圍,滿足不同應用場景需求。億華通已累計向超過19家中國商用車制造商銷售超過2000套燃料電池系統,市場占有率位居前列。
六、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一)技術迭代加速,成本持續下降
未來,氫燃料行業技術迭代將進一步加速,制氫、儲運、應用環節的技術突破將推動成本持續下降。制氫領域,電解槽效率提升與規模化生產將降低綠氫成本;儲運環節,新型儲氫技術與輸氫管道建設將提升氫能調配效率;應用環節,燃料電池系統壽命延長與成本降低將加速商業化進程。
(二)應用場景多元化,跨界融合深化
氫燃料應用場景將呈現多元化與跨界融合特征。交通領域,氫燃料電池汽車將從商用車向乘用車拓展,氫能船舶、無人機等新興領域將加速發展。工業領域,綠氫替代灰氫將成為鋼鐵、化工等行業的減碳核心路徑。能源領域,氫儲能與燃料電池發電將參與電網調峰,推動可再生能源消納。
七、投資策略分析
(一)聚焦核心技術,布局高增長領域
投資者應重點關注電解槽、燃料電池電堆、高壓儲氫瓶等核心部件領域,以及綠氫制備、氫儲能、氫燃料電池汽車等高增長細分市場。同時,關注具備CCUS技術的煤制氫企業轉型機會,以及液氫儲運等關鍵技術突破帶來的基礎設施投資窗口期。
(二)區域協同發展,挖掘區域市場機會
投資者可結合區域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挖掘區域市場機會。例如,在西北地區布局綠氫制備項目,在長三角、珠三角布局氫燃料電池汽車與氫能裝備制造,在港口城市布局氫能船舶與分布式能源項目。
(三)風險對沖與多元化布局
投資者需關注技術路線不確定性、基礎設施滯后、國際競爭加劇等風險因素。建議通過多元化布局分散風險,例如同時投資制氫、儲運、應用環節,或參與國際合作項目,提升抗風險能力。
如需了解更多氫燃料行業報告的具體情況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國氫燃料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