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5日),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及《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并回答記者提問。中國能源報記者在現場獲悉,到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要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十三五”時期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
亮點四關于提高能源系統效率和發展質量
隨著能源供應出現階段性寬松,我國能源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綜合效率不高等問題逐步顯現。突出表現在煤炭產能過剩、煤電利用小時數下降、系統調節能力與可再生能源發展不相適應等。解決好這些問題是一項長期任務,主要途徑是優化能源系統,對此,《規劃》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對策措施:
一是有效化解過剩產能。去產能主要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更加注重運用安全、環保、技術、質量等標準,淘汰落后產能。
二是加快補上能源發展的短板。增強電力系統調峰能力,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天然氣調峰電站建設,同時,加大既有的熱電聯產機組、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力度。統籌推進油氣管網建設,在提升骨干網輸送和進口接收能力的同時,加強支線管網建設,打通“最后一公里”。推進城鎮配電網建設,既要補欠賬又要上水平,在健全網架的同時加快智能化升級。
三是深入推進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十三五”期間要完成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4.2億千瓦,節能改造3.4億千瓦。
四是嚴格控制新投產煤電規模,力爭將煤電裝機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
亮點五關于提升能源安全戰略保障能力
在增強國內供應能力方面,《規劃》提出要夯實油氣供應基礎,著力提高兩個保障能力。一是加大新疆、鄂爾多斯盆地等地區勘探開發力度,加強非常規和海上油氣資源開發,提高資源的接續和保障能力。
二是有序推進煤制油、煤制氣示范工程建設,推廣生物質液體燃料,提升戰略替代保障能力。在利用國際資源和市場方面,《規劃》提出要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機遇,推進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大技術裝備和產能合作,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
亮點六關于著力加強創新引領
在技術創新方面,《規劃》堅持戰略導向,按照“應用一批、示范一批、攻關一批”的思路,加快推進關鍵領域的技術裝備研發和示范。
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規劃》更加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出要完善現代能源市場,推動電網、油氣管網等基礎設施公平開放接入,有序放開油氣勘探開發等競爭性業務,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在產業模式創新方面,《規劃》提出要積極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綜合能源服務等先進市場理念和模式,推動信息技術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增強能源供給側、需求側交互響應能力,構建能源生產、輸送、使用和儲能體系協調發展、集成互補的智慧能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