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歐美一些主流媒體和商界不斷表達對“中國制造2025”發展規劃的關注和擔憂。主要關注點有:一是認為中國政府將斥巨資在2025年前實現包括飛機、計算機芯片和電動汽車等一系列產業的自給自足能力。二是擔心在中國國內市場將形成新的不公平競爭因素,某美國主流大報炒作國開行的3000億元融資就是一例。三是擔心在未來幾年,中國高技術產業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占有率進一步上升。
?
這些擔憂大致可分兩種情況。一是長期戴著有色眼鏡跟蹤研究中國。另一種情況是高度關注、有意進入中國市場,但被一些道聽途說的不完全信息左右。
“中國制造2025”并非像外界所推測的“勢必將增添新的不公平競爭因素”。特別是“中國通過自力更生的努力將逐步取代國際上先進制造業在華的市場份額”,這一推斷不符合中國發展實際。中國制造業競爭力同先進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制造業轉型升級離不開引進消化吸收。
通過擴大高端制造業的對外開放來實現中國在高端制造業同國際先進企業的合資合作,符合國際經濟合作潮流,也同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相一致。為此今年初國務院專門下發文件提出鼓勵擴大利用外資的新政策,其中重點強調高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對外開放政策。
“中國制造2025”是開放的發展規劃,我們歡迎各國企業積極參與中國的投資發展,中國希望通過國際產能合作等機會,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同時中國也希望有關國家放寬對華搞技術出口限制,這同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做法恰恰形成鮮明對照。特朗普總統上臺后,明確提出制造業回歸美國,并采取多種方式,迫使部分企業擴大在美投資,以振興美國制造業。
中國深刻認識到制造業振興,須通過完善市場化改革、開創公平的競爭環境,調動企業積極性,真正促進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促進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以此來實現中國制造業的振興。
此外,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還面臨著雙重任務:一是要對傳統制造業全面改造提升,二是要不斷擴大新興產業的發展。這兩者的提升都將開拓出新的產品需求,都離不開必要的技術引進和消化,將為國際高端制造商提供新的發展機遇。
希望國際上的一流企業深入了解“中國制造2025”,主動適應中國經濟的發展節奏,并能積極參與“中國制造”的發展過程,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
在互聯網思維大行其道的今天,O2O絕對算得上電商領域的O
2016年度全球共有291家中企上市,合計總融資3125.01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