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3·15晚會”揭露了一批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而備受矚目的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的現象卻未見曝光,未免留下了遺憾。
近幾年,金融詐騙頻發,一些金融機構、企業在快速發展中衍生出種種問題,金融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了極大的侵犯。據融360《維度》的最近一份調查顯示,調查對象中有63.26%表示曾遭遇過金融詐騙,其中占比最多的是線上線下傳銷,其次是虛擬幣交易盤,線下理財非法集資的占比也到達了18.21%,更有12.14%的人遭遇“金融互助平臺”詐騙。
數據顯示,理財和保險是金融消費者權益遭侵害的重災區,被侵害的人群比例分別為32.91%和31.95%,均超過了三成。相對其他金融產品而言,理財和保險產品的透明度較低,加上部分金融機構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刻意隱瞞與欺騙,嚴重侵犯了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等合法權益。普通金融消費者專業知識不夠、相關經驗不足,很容易被誤導做出錯誤的決策,在財產安全和自主選擇等方面難以得到保障。
接受調查采訪的消費者僅有20.45%對銀行整體滿意。不滿意的方面主要在于,消費者在銀行辦理存取款或理財時權益受到侵害,銀行亂收費、飛單、信息泄露等令客戶防不勝防。還有銀行網點的服務態度不能令人滿意,比如辦理業務時多個窗口不開放,等待時間過長;銀行服務費用過高、便利性不夠、安全性令人擔憂等等。
對互聯網金融的代表網貸行業,投資者的滿意度僅為8.95%,還不足一成。提現受限是P2P用戶遇到的最普遍的問題,其中原因有很多。期限錯配、逾期壞賬、擠兌、支付通道不暢都有可能讓平臺采取限制提現的措施,而非法集資和準備跑路的平臺在運營后期也會用限制提現留下緩沖期。
當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時,有46.01%的選擇了自認倒霉。融360分析師認為,金融消費者自認倒霉實屬無奈之舉。在實際解決糾紛的過程中,往往耗時過長、投入資金過大(與成本相對而言)、維權難度較大,很多金融消費者往往選擇忍氣吞聲。涉及金額較大的,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決方式,向有關部門申訴也是一種理想途徑,但需要的手續和證明較多,也可能涉及多個部門,維權并不容易。從金融消費者方面來說,提升自身的維權知識和維權技能顯得十分必要。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
在互聯網思維大行其道的今天,O2O絕對算得上電商領域的O
2016年度全球共有291家中企上市,合計總融資3125.01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