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留守老人和孩子的需要,是眾多外出務工農民工選擇回鄉的最大初衷,楊畢江也是如此。此外,在楊畢江的心里,家鄉的發展機遇也是他返鄉創業的一大動力。
1981年出生在貴州惠水縣長巖村的楊畢江,初中一畢業就加入了村里外出務工的大軍。東部沿海城市是務工大軍的目的地,楊畢江在廣東省的一個家具廠做起了學徒。楊畢江這一走就是近20年的時間,期間輾轉了廣東、浙江、福建等多個省份,皆是從事家具制造行業。
2015年,楊畢江發現自己所打工的家具廠接受貴陽的訂單越來越多。原來,隨著貴州經濟的快速發展,高鐵、高速公路網絡的不斷完善,“多彩貴州”的旅游品牌越來越響,旅游熱掀起了貴州餐飲發展的新熱潮。“具有復古風又環保的碳化木餐桌餐椅很受新開餐館的青睞。”楊畢江說。
2016年春節,回家過節的楊畢江回鄉創業的心更加堅定了。在貴州省“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活動中,長巖村的鄉村路網得到了極大改善,通往村里狹窄的黃泥路變成了干凈寬敞的水泥路,加上村中一條條支路網,打破了長巖村長期受大山的桎梏。
長巖村目前成功發展了茶產業,已有近萬畝的茶葉種植基地,當前正在打造茶旅一體的鄉村體驗觀光旅游。“這些都是機遇,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楊畢江說,交通的發展為創業提供了基礎,家鄉產業和旅游的發展為創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
2017年初,楊畢江沒有“歸城”,而是在村里干起了老本行,伙同弟弟及妹夫通過政府貼息貸款,投入30萬(人民幣,下同)開起了木制品廠,生產加工碳化木餐桌餐椅。
楊畢江是長巖村第一批回鄉創業的,也成功吃到了第一口“蛋糕”。“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木制品廠每月有2萬左右的收入。”處于創業起步階段的楊畢江,很滿意當前的成績,也看到了未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吃到第一口“蛋糕”的還有高翎凱,高翎凱也是長巖村首批“城歸族”的一員,90后的他算得上是新生代農民工。
伴隨著長巖村旅游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高翎凱在2015年與父母一起開設了村里第一家農家樂“咕嚕莊園”。“家鄉旅游發展剛起步,農家樂生意不是每天都有,不過,在假期的時候,生意還是挺可觀的。”高翎凱笑著補充說,沒有生意時就在茶場干活,每天也有70元的收入了。
當前,隨著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以及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深入推進,全國上下呈現出大批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新熱潮。專家認為,伴隨著中國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加之各地政府出臺的回引農民工創業的優惠政策,長期在外打拼,在技術、資金、管理等方面有著諸多經驗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想法愈發強烈,且大有可為。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農民工返鄉創業人數累計已超過450萬,約占農民工總數的2%。貴州是中國勞務輸出大省,近年來,貴州通過創業培訓、創業補貼政策等相關措施“筑巢引鳳”,吸引和鼓勵了大批農民工返鄉創業。2016年,貴州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90.65萬人,同比增長12.05%。
午后的暖陽溫柔地灑在村中,讓人不經意間泛起了絲絲睡意。楊畢江卻越說越有精神,他說他要動員村里外出務工的村民返鄉創業,因為在他心中有這樣一個想法:如果村里有10家創業企業,每個企業招工10人,就有100人,按每人30元一天的生活費來算,村里一天就有3000元的收入。同時,隨著創業企業的增加,必將會串起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研究院
智能建筑,指通過將建筑物的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根據
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創業投資引導基
特色小鎮“非鎮非區”,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一個鎮,也